APP下载

中共闽西特委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2020-12-13

关键词:闽西特委团组织

张 小 清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直把政治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闽西一大”)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闽西特委(以下简称“闽西特委”)。闽西特委作为闽西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不仅恢复和发展了各县党组织,领导了工农武装斗争,还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为闽西以及福建早期的革命斗争和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一、执行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的具体反映,是从政治上建党的根本遵循,决定着某一时期党的奋斗目标。能否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关系党的政治建设方向对错和效果好坏。闽西特委坚决执行中共六大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制定了闽西党组织的总路线,建立了闽西工农武装割据。

(一)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制定闽西党组织的总路线

1928年夏,中共六大明确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心任务,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为了贯彻中共六大的会议精神,闽西特委指示闽西各级党组织要加紧争取群众,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创建闽西割据局面。特别是在1929年红四军两次入闽作战的影响下,闽西特委与红四军前委密切配合,领导闽西人民掀起了范围更广泛、影响更深远的土地革命运动。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召开。会议全面客观地分析了闽西乃至全国的政治形势,总结了2年多以来闽西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提出闽西党组织的总路线是坚决地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2]。在这一政治总路线的指引下,闽西各级党组织不断发动群众,开展工农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及巩固扩大党的组织。可见,闽西特委从闽西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执行中共六大的政治路线,制定了闽西革命总路线,为闽西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及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二)在“左”倾错误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

革命道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0年六七月,受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共闽西二大确立闽西党组织的总任务是“集中一切革命力量,扩大斗争到广东去,首先夺取闽粤桂三省政权,争取全国革命胜利”[3]。这与中共闽西一大提出的波浪式的向外发展的正确政治路线完全相反[2]。闽西特委的原主要负责人邓子恢和张鼎丞吸取红十二军第一次出击东江受挫的教训,坚决抵制错误路线,却被“左”倾路线拥护者指责为“新右倾”。邓子恢、张鼎丞并没有被吓倒,对“再次出击东江”的决定尽可能地采取措施予以抵制,只派红二十一军开赴东江,把红二十军留在闽西各县开展游击战争,消灭地主民团。事实证明,邓子恢、张鼎丞作出的决策是符合闽西当时革命斗争实际的。出击东江的红二十一军屡遭失败,伤亡惨重;留在闽西的红二十军不仅保卫了闽西革命根据地,部队人数还得到发展壮大。正是由于闽西特委的主要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善于斗争,闽西革命根据地才不至于在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下遭受更加严重的损失。

二、强化政治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作用。闽西特委不仅通过实行民主集中的领导方式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力量,而且通过设置党团的方式强化对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从而把闽西各级党组织和各类群团组织凝聚成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力量。

(一)实行民主集中的领导方式

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探索的重要课题。早在1927年,中共五大就把民主集中制写进了党章,明确了这一领导制度的重要性。但由于当时革命战争环境复杂及党组织尚不成熟,在闽西土地革命战争之初,民主集中的领导方式并未得到有力贯彻,特别是党的领导机关没有切实实行集体领导。如1928年春,永定县党组织领导溪南里斗争,犯了“一切工作成为少数党的领袖包办”的错误,“工作经负责人决定后,便命令党员和群众去执行,没有民主化的精神”[4],党组织变成“一种大哥式的指导,而不是集体的指导”[4]。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命令主义的倾向。闽西特委也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共闽西一大上指出,党的领导机关“很少用会议的集体的方法去指导工作、分配工作”的问题,这是造成“组织涣散的总原因”,并且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有计划地去实行集体领导,各级苏维埃政权机关的工作也要由集体决定,不能个人包办[2]。为防止权力集中在书记一人身上,闽西特委从改造自身的领导机关做起,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注重分工负责。1928年7月,闽西临时特委刚成立时,其组织结构尚不健全,只有组织部和宣传部。到第二年闽西特委正式成立时,组织部门已相对完备,有组织科、宣传科、青年科、秘书处,还成立了军委和工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这些具体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二)把握群团组织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把自身建设成政治性、组织性极强的政党,还要妥善处理与群团组织的关系,把握群团组织的政治方向,使其能够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党章明确规定在职工会、农会、社会团体及文化组织等群团组织中要成立党团,“加强党的影响,实行党的政策”[5]。党团制度的设立既能有效保证群团组织贯彻执行党的政治主张,激发群团组织的活力,又能避免党组织包办、代替群团组织工作。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处在战争状态,党团制度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党包办群团组织”的现象。1929年12月,闽西特委总结党的群团工作,指出在中共闽西一大之前,党与群团组织“混在一起”“关系极不正确”,而且少数党员包办群团组织的工作;在中共闽西一大之后,群团工作有所进步,但仍存在不少不正确的地方[2]。为了改善党与群团组织的关系,闽西特委采取与各群团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实施政治领导,为群团组织的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效地把党的政策主张转化为群众运动的自觉行动。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闽西特委在领导闽西革命斗争中凝聚各方力量,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党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领导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坚定政治立场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立足基点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土地革命时期,闽西特委能领导闽西人民开辟革命新局面,发展壮大党组织,其原因主要在于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依靠人民群众。

(一)制定科学政策,实现群众利益

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闽西特委和毛泽东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土地政策。1928年夏,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闽西临时特委宣传部长邓子恢和组织部长张鼎丞为了完成永定溪南区土地分配工作,召集了熟悉当地土地数量及土地肥沃贫瘠分布状况的农民召开座谈会,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调查统计工作,进而制定了《溪南里土地法》,形成了福建省最早的土地改革经验。闽西特委的主要领导人所表现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造性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6]。另外,毛泽东到闽西指导工作后,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给闽西特委和各县委树立了光辉榜样。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召开前,毛泽东发现与会代表对整个闽西的革命形势和社会状况缺乏全面了解,于是建议参会代表深入各县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据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温仰春回忆:“说它(指中共闽西一大)是大会,其实大半时间是开调查研究会。”[7]中共闽西一大边调查研究边起草决议的方法,成为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一次光辉典范。

(二)反对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工农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密切的联系。一旦脱离群众,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就得不到有效实施,党自身也会失去群众基础。随着闽西革命形势的好转和闽西苏区的迅速扩大,党内开始出现了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如瑞金(1930年8月,因与赣西南特委交通断绝,瑞金划归闽西特委指挥)各级苏维埃政府没有做到“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领导群众作政治经济的斗争,改善群众的生活,谋得群众的解放”,导致“群众对政府认识模糊,这显然脱离了群众”[8]。闽西特委高度重视闽西工作中出现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之风。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批评龙岩、永定等县革命委员会办事迟滞,充满官僚习气,存在政权脱离群众的危险。1929年10月,邓子恢主持召开闽西特委第一次执委扩大会,强调各级苏维埃政府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政府裁撤冗员,“办事要敏速,防止官僚习气之发展”“针对群众要求,为群众解除痛苦”[2]。1930年8月,为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闽西特委在《红报》上发出通告:“在本城(指龙岩城)邮政局对面,妙肖轩旧址,设立一公开机关,与各团体来往。”[9]此外,闽西特委还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利用巡视工作来加强对下级党委和群众实际情况的了解,要求巡视员要“下基层”。正是由于闽西特委对党群关系的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才能始终站稳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

四、坚定政治信仰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

政治信仰是全体党员团结一致向共同目标前进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随着闽西农民武装暴动的迅速开展,闽西党员队伍快速壮大,同时,封建意识残余、小资产阶级意识、流氓意识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随之渗入党的队伍中。为了坚定党员的无产阶级思想和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闽西特委采取多种途径来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袭。

(一)开设训练班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闽西特委高度重视党员的政治训练,把政治训练摆在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自1929年7月起,闽西特委就在驻地上杭县苏家坡“鸿玉堂”举办了多期训练班,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等红四军前委委员到闽西特委机关指导工作,十分关心训练班学员,亲自给学员讲课。1929年10月29日至1929年11月2日,毛泽东用了4个上午讲授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主讲中共闽西一大“土地问题”,上杭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李立民讲授“政权问题”等。此外,还有“武装暴动”“士兵运动”“共产主义与共产党”和“秘密工作”等课程讲授[10]。闽西特委通过开设训练班进行学习教育,帮助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创办党报党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党报和党刊是党的重要喉舌,对宣传党的政策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坚定党员的无产阶级思想和共产主义信仰,闽西特委强调在斗争中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1930年下半年,闽西特委先后创办了《红旗日报》和《闽西红旗》等2份特委机关报,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刊登了《目前的形势,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粉碎敌人》《闽西开展局面的认识》等政治性强且通俗易懂的文章,并要求读报小组组织讨论党刊上的策略。此外,闽西特委还翻印了中央和福建省委出版的各种宣传资料及教育材料(如《社会进化简史》及《社会主义浅说》),要求党员认真学习。闽西广大党员通过阅读这些学习资料,弥补了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不足,同时对党的性质、理论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政治修养有了显著提高。

(三)召开支部大会加紧思想政治教育

支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特别强调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割据,要注意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1929年12月,红四军在古田召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案列举了解决党内教育问题的18种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召开支部大会。闽西特委深入贯彻会议关于召开支部大会的指示,依托党支部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并及时在组织问题决议案和组织工作大纲中总结支部大会召开情况,积极发挥支部大会教育党员的作用。

五、严明政治纪律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地位的巩固和政治路线的有效执行,需要党的政治纪律加以维护和保障。

(一)严格执行政治纪律

党的政治纪律状况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凝聚力,闽西特委在领导农民武装暴动之初就特别强调,对违反党的政治路线的党员,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傅柏翠曾担任闽西红军五十九团团长、闽西特委军委委员、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等职务,却奉行机会主义的政治路线,实行“超时代不顾社会进化阶级”的“公田与公家制度”[3],反对党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政治路线。邓子恢、张鼎丞以及福建省委巡视员赵亦松曾多次写信或在会议中指明傅柏翠的政治错误,对其进行教育和规劝。但傅柏翠对所犯错误并不悔改,于1930年12月被开除党籍。可见,即使是领导干部触犯了政治纪律,闽西特委也严格执行相应的纪律处分,这有助于闽西形成纪律严明的政治氛围。

(二)坚决反对惩办主义

闽西特委强调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并不意味着对违反党的纪律的人员采取惩办主义的态度和政策。当时,一部分党员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纪律,只知晓用惩办的方法,结果不仅使政治纪律失效,而且“造成党内恐慌,负责同志开口便说要枪毙、开除”[3]。为了纠正惩办主义倾向,一方面,闽西特委制定组织制度,明确规定执行纪律要使同志自觉遵守纪律,不可犯惩办制度和命令主义[3];另一方面,在处分违纪党员时,坚持慎重和核实原则,将处分的原因及方式交由福建省委审查批准。1928年下半年,廖德修携款潜逃,赖玉山挟枪潜逃,林梅汀、张友曾、卢达先、林联芳临阵脱逃。闽西临时特委对这些违反政治纪律的党员作出开除党籍的决定,并上报福建省委审核批准。1928年12月,福建省委批准了闽西临时特委对赖玉山、张友曾、林联芳的处罚决定,同时要求闽西临时特委对于在革命中曾有积极表现者,要更详细地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省委,如属于事出有因可从轻处分。闽西临时特委在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同时,坚决反对纪律执行上的“惩办主义”错误,为闽西各级党组织正确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提供了示范。

六、中共闽西特委政治建设的现实启示

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必然选择。1928—1930年,中共闽西特委作为领导闽西农民武装暴动的地方党组织,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闽西苏区的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力量。总结中共闽西特委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始终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只有毫不动摇地遵循党的政治领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先要打造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毛泽东曾在中共闽西一大上指出,闽西具备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之一,便是闽西特委和各级党组织经过了革命锻炼,且与农民群众建立了密切关系[11]。尤其是闽西特委作为统一指导闽西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为闽西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还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全面领导各项工作。在工农革命时期,为扩大党的政治影响,闽西特委应福建省委要求,多次强调要“在群众中建立党的领导力量”[2],明确各类群众团体的工作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摆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就是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做到对党委负责、向党委报告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群团组织要保持政治性,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

(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始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毛泽东强调,“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党依靠着这些人而联系党员和群众,依靠着这些人对于群众的坚强领导而达到打倒敌人之目的”[12]。1928年的闽西农民暴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即党员干部太少,各县斗争起来后党组织难以满足现实需要。闽西特委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通过开办各种训练班来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素养,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锤炼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并积极为闽西革命斗争培养干部人才。当前,提高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根本遵循就是要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13]。中国共产党人要打牢思想根基,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挺起“精神脊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身心投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做到一心向党、以身许党、在党为党;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增长政治才干。

(三)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艰苦的革命战争中,闽西特委坚持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要求下至支部上到县委的组织干事或干部都要定期召集联席会议,定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有违党的政治路线的错误行为及时作出批评并严格执行政治纪律。进入新时代后,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仍需要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14],始终坚持这一优良作风,使其常态化和制度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此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还必须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15]。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的政治纪律为准绳,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猜你喜欢

闽西特委团组织
新时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探究通过基层团组织提升青工工作状态的方法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员被捕前后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