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
2020-12-12张艳霞
张艳霞
摘 要: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见到,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涉及经济学、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是一门全面且完整的学科。将初中数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先简要概括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再从故事讲解、媒体展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就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结合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 结合策略
当前,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发展,加上网络的广泛应用,国外文化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有些文化对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中小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普遍缺少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正因为如此,国家从宏观层面强调,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渗透到教学中。数学也不例外,为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要掌握好技巧和方法。
一、 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一直被体现出来,实际上,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数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但是这些文化因素往往被教师所忽略。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師专注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从概念到公式,从公式到习题,内容枯燥抽象且有一定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
若是结合传统文化,可以改变数学知识的枯燥性、抽象性,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联系古诗、经典故事等。这样能够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科的吸引力,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价值和巨大的活力,内容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魅力,很多都是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将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教学内容进一步得到丰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利用这些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通过倾听故事,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家身上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这对发展学生的精神品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3.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华夏儿女,将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课堂进行传承是效果最佳也最便捷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中学生基数大,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面。另一方面,中学生各方面的可塑性强,传统文化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让学生内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
1.通过故事讲解实现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初中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看起来简单,尤其是一些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实际上,很多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远比所看到的更加精彩,也更富有教育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数学家,如祖冲之、华罗庚等,他们为了研究数学,几十年如一日,不畏艰难险阻,最终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抓住初中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契机,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如知识的来源、数学家奋斗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故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的故事。从小酷爱天文和数学的祖冲之,学习十分刻苦,他“专攻数术”,对于圆的研究,基本上达到了忘我、如痴如醉的境界。为了探讨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他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对圆进行多边形处理,即所谓的“割圆术”,切割到圆的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最终得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讲解这个故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祖冲之身上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通过媒体展示实现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课堂上,成为推动课堂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媒体展示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轴对称》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将抽象的“轴对称”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直观看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传统文化。比如,一般来说,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给学生展示最多的图片是鼠标、蝴蝶、花瓶等物体。而为了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中国结、京剧脸谱以及天坛、故宫等古建筑图片。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窗花、剪纸的图片,然后带领学生动手进行剪纸。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轴对称”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还能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学的有机结合。
又如,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用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并且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动画、图片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3.通过自主探究实现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自立自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初中生普遍缺少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这种行为很容易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阻碍,使学生遭受一点挫折就丧失信心。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来改善这一局面。
具体来说,在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对知识的习得。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这节课时,提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这样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要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通过合作学习实现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由于家长溺爱等各方面原因,初中生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生活中不愿意分享,不擅长与人合作,还常与别人产生矛盾。在促进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的视角下,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采取合作学习法。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团结意识、合作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对这个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讨论、研究,再对所有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结意识,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改善教学质量。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两者结合的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故事讲解、媒体展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使数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数学成绩相较于前有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王昌桂《基于文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1期。
[2] 陈玉坤《数学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成才研究》,《成才之路》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