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设计中融入劳动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微探
2020-12-12陆径菠刘爱国
陆径菠 刘爱国
(1.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辅导员,湖南 长沙 410201;2.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课部,湖南 长沙 410100)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新并结合我国劳动生产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内容有:崇尚劳动、弘扬劳模精神、尊重劳动者,关爱劳动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视劳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重视创新劳动”[1]。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新时代青年的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和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意义、作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高职毕业设计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手段,聚焦了高职学生“职业性”“劳动性”培养要求。新时代的劳动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索劳动教育与高职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深度挖掘毕业设计中的劳动教育思政价值,与课程教学、生产性实训实践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是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1 高职毕业设计要求的劳动性分析
1.1 高职毕业设计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要求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主、服务社会经济各行各业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教育。2019年6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高职专业设置必须注重“职业面向”,要与行业的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对接,使学生在入学初就知晓毕业后的行业所属与职业发展去向[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和岗位性,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实践任务要求,检查和验收毕业设计成果[4]。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湘教通〔2015〕218号)明确要求毕业设计应该立足行业生产实践的技术路线、工具设备要求、技术规范等,形成可物化的产品、软件、文化艺术作品、策划方案。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指出“要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5]进一步对高职毕业设计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作了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设计工作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相比,着重要求学生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实践性、职业性更强。
1.2 高职毕业设计要求所隐寓的劳动观思政元素
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与本专业面向的行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致,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顾理论和专业知识,最后得到毕业设计成果。要求不可抄袭,学生自己不重视、不操作是无法实现毕业设计的。因此,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隐寓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政元素,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和有机融入,有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策划过程中纠正劳动价值认知、在毕业设计实施中传承劳动精神和提升劳动技能、在毕业成果总结中产生尊敬劳动成果的情感共鸣、在毕业材料网传过程中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2 高职毕业设计融入劳动教育的内涵
高职毕业设计中的劳动教育是在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挖掘毕业设计任务中劳动教育思政元素,以毕业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习为基本特征,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可感劳动体验为基本目标,融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为一体的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从其内涵来看,高职毕业设计中的劳动教育主要包括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其中劳动技能培养内容涉及生产技术劳动、社会适应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等[6]。生产技术劳动教育体现了毕业设计与行业生产流程和岗位技术技能相结合,社会适应劳动教育体现了毕业设计过程与校内外公共服务、团队任务的协作相结合,自我服务劳动体现了毕业设计与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则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精神等内化于心的思想教育。
2.1 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获得劳动技能教育
劳动技能的本质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可分为专门劳动技能、一般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三大类。专门劳动技能是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岗位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岗位的专门劳动能力,是专业性的、核心的劳动技能;一般劳动技能是劳动者从事社会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般性的、共通性的劳动能力,是基础性的劳动技能;现代生活技能是指劳动者在从事劳动中获得生活幸福感的生存、安全、社交、公益服务等自我劳动能力。
1)专门劳动技能。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实践学习环节,毕业设计任务必须面向行业发展现状、职业岗位技能、产业生产工艺进行布置,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与本专业所对应的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孵化技术创新能力、激发潜在劳动技能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2)一般劳动技能。毕业设计也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学习环节,毕业设计任务还将面向社会发展趋势、现代劳动工具变革等进行布置,毕业设计实施过程让学生办公技能、劳动技术思维得到培养,获得具有与专门技能相联系的质量、审美、环保等方面的一般劳动技能。3)现代生活技能。伴随学生毕业设计的实施,学生还将获得现代生活技能,比如生存劳动能力、安全生产劳动能力、社交劳动能力、公益服务劳动能力等,真正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上得到切实的发展。这些技能与学生的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表1 高职毕业设计中劳动教育思政元素挖掘举例
2.2 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获得劳动观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
高职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学习过程,将获得纠正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崇尚劳动实践、传承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尊重劳动成果等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思想品德教育。
1)纠正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当前不少高职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甚至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瞧不起动手操作、唾弃体力劳动等歪曲观念;劳动态度趋于佛系,追求降低劳动强度。高职毕业设计是要基于顶岗实习的工作实践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大多数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投入体力劳动,因此,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必定能起到纠正学生劳动观念、端正学生劳动态度的作用,并在劳动成果的喜悦中形成热爱劳动、主动投入劳动的品德、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2)崇尚劳动实践,传承劳动精神。毕业设计的实现需要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现实生活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标准,知行合一、躬身实践,必须付出劳动实践探索、在追求完成达标和创优质量时必须将自己的任务做好、做出色,有利于学生崇尚劳动实践、传承埋头苦干和甘愿付出的劳动精神。3)养成劳动习惯,尊重劳动成果。受社会进步、家庭条件、学校环境等影响,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习惯较差,对他人劳动成果尊重程度不高。毕业设计的实现需要团队协作,需要投入成本,因此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3 高职毕业设计中融入劳动观塑造的思政教育价值探讨
高职学生的劳动观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为: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劳动态度佛系、劳动精神缺失[7]。《意见》指出“要把育人导向作为劳动教育的首要原则”[2]。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劳动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美的源泉”。高职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劳动技能提升,更能通过挖掘毕业设计中的劳动教育思政元素,培养热爱劳动的态度、锤炼主动劳动的优秀品质,并培育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高尚品格。
3.1 追求劳动价值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和敬业爱国的“三全”育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等金句分别从国家和民族层面、个人层面充分论述并高度肯定了劳动的价值。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价值观,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养成劳动素养(有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7]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敬业爱国是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引导高职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追求,有利于学生将个人成才和自身前途与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相融合。高职毕业设计是围绕职业而展开,劳动教育紧密伴随着高职毕业设计全过程和学生的成长,毕业设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既是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国教育的最佳良机。充分发挥毕业设计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实践操作劳动为主,科学设计毕业设计中劳动任务,有机融入劳动价值教育,让学生在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指导下,通过毕业设计不断长知识、熟技能、坚意志、明是非、高格局,有效帮助青年学生对劳动价值正本清源的理解,认清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思考如何不负时代,形成坚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为人民大众劳动、为党为国家奉献的新青年[8],把劳动价值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本质追求,实现立德树人和敬业爱国的“三全”育人目标。
3.2 弘扬劳动精神教育,推行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的情感育人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聚焦了“劳动模范是劳动精神的最高示范者、引领者,工人阶级是劳动精神的主要承载者、实践者,青年学生是劳动精神的主要学习者、传承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劳动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劳动精神教育既要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伟大精神的真谛,也要强化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者伟大精神的认同,从劳模、工人阶级,再到青年学生自身,都是具有鲜活感情的群体,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情感育人渗透不失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意见》指出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2]。在高职毕业设计中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情感渗透方式,通过理论讲授、训练带教、实践指导与产业发展相契合,发现行业先进劳动、行业优秀劳动成果,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劳动过程和收获劳动成果的机会,使其在体会到劳动成就自我、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新美好生活中产生情感共鸣。从学生情感层面渗透,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崇尚劳动精神、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人民的人,通过情感共鸣效应产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面貌。逐步引导学生在劳模精神中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牢固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增进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齐奋进。
3.3 提升劳动技能教育,强化报效国家和奉献社会的实践育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特别崇尚劳动实践,在农村基层埋头苦干,进行了大量的劳动实践探索,并始终保持自身一股子劳动人民的气质与魄力。劳动技能教育是劳动教育中实践育人导向的体现,《意见》在育人原则中以“报效国家、奉献社会”为落脚点,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导向。高职学生就业主要取决于职业技能和劳动水平,夯实的劳动技能教育也是高职学生就业的保障。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毕业设计中通过劳动技能的提升,引领学生努力劳动、艰苦奋斗,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不断打磨个人技能,提升劳动水平,增强报效国家和奉献社会的能力。
4 结语
高职毕业设计,应该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作品过程中懂得劳动的价值,传承劳动精神,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实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