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调查分析*

2020-12-12王文梅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大学生教育

潘 婷,王文梅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

自20世纪新媒体传入我国后,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我国的新媒体进一步发展壮大。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大幅度提高,新媒体作为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的媒介,其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因交互性、及时性等特征而在当今被广泛使用。毫无疑问的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能力强、与外界环境接触密切的群体,必定深受网络等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往往扮演着纽带的角色。它可以联系人与人,也可以将社会与教育相连。大趋势下,思想道德教育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模式逐渐式微,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受新媒体的影响。

1 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背景分析

高校教育具有育德树人的责任,在如今新媒体盛行的时代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素质,增强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如何能够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所依赖的新媒体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无疑是对高校教育的一种挑战。因此,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更需探究新媒体的发展运用对大学生产生的具体影响。

本文立足于此观点,采用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以包头市某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9份,问卷回收率为93.0 %,并在问卷回收结果统计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

2.1新媒体创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 过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往往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即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单方面被动学习,在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较少,教师只能通过学生表情、提问问题等方式来猜测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不仅浪费时间且效果不佳。但如果使用新媒体,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例如教师使用雨课堂、优慕课等教学软件,可将课件及时呈现给学生,同时学生可将不懂的地方通过弹幕告诉教师,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问卷调查问题“思想道德教育教师是否经常使用雨课堂、优慕课等新媒体”中,经常使用新媒体占50.5 %(141/279),不经常使用新媒体占49.5 %(138/279)。由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新媒体在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使用率达到一半,这表明新媒体已经逐渐融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深信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会被更多的使用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中。

2.2新媒体扩展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 在过去,学生了解国内局势、国际问题,仅通过教师上课提及以及通过阅读报纸或者书籍等获取。这就导致所获取的信息较为滞后和片面,对一些国际事件不知道、不了解,或者形成较为极端的认识。这种知识获取途径的单一,无法使学生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和态度。这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负担较重,并且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新媒体的出现,刺激了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公众平台的产生,例如“法宣在线”、“学习强国”等,这有效增加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政治动态更为及时、全面。这显然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调查问题“你是否经常使用‘法宣在线’、‘学习强国’、‘内蒙古青年’等公众平台进行学习”中,有67.7 %(189/279)的学生经常使用道德教育平台进行学习。调查结果说明当今大学生群体大部分会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道德学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得以扩展。

2.3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具体化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以课本作为教学素材,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更为系统、清晰,但不可否认的是课本上的一些概念较为抽象,即使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因为没有亲身体验,也无法很好的理解。新媒体在传播形式上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可把文字、音频、图像融为一体,具有极佳的视听效果[1],能够使学生乐意、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从而理解课本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抽象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在调查项目“你是否经常参与社会热点话题”中,“经常参与”占58.1 %(162/279),占调查人数的一半,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经常使用新媒体,亲身参与社会互动。

3 新媒体在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新媒体中一些负面新闻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

3.1.1新媒体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新媒体传播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会因人而异的选择信息传播内容,往往是将综合信息一并传播给受众,这种“无屏障性”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量变大,无用信息变多,使得信息没有针对性,只有广泛性[1]。这使网络等新媒体无法有效的排除暴力、色情、价值观扭曲等不良的、负面的内容。而同时新媒体上繁多的内容信息就需要信息接收人依据自身的价值观进行正误判断。大学生群体虽然已经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判断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心智尚未成熟,依旧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仍无法准确地判断消息的正误,极易受到新媒体中负面消息的影响,从而影响甚至扭曲其价值观。

在调查问题“你对新媒体上一些人对于名人恶搞的态度”中,认为道德低下的学生为44.1 %(123/279),然而持“很正常,但不参与”观点的学生仍占38.7 %(108/279)。名人遭遇恶搞现象由于网络新媒体的普及而变得日常化,但对于名人的恶搞,无疑是对历史的侮辱和不尊重,认为其不道德才是大学生应有的正确价值观。但从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近一半学生认为名人恶搞是正常现象,这清楚地展现了新媒体从某种角度来说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这无疑是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

3.1.2新媒体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18)》显示,连续4年来,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处于较高水平,总体态势保持平稳,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富有正义感、同情心、责任感[2]。但在以新媒体为主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仍有所欠缺。如今,大学生多信奉“利己主义”,即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视自己所应负有的社会责任。

在调查问题“当你发现网络上有淫秽暴力非法信息时的做法”中,39.1 %(109/279)学生选择“自己不关注,也不举报”的选项,即参与调查的1/3学生认为,既然自己不关注,那么自己也无需举报。由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显示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乏。而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与新媒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新媒体使信息传递者拥有了匿名性、公开性等特征,这使人们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从而形成多种思潮,例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大学生受不同思潮的影响,从而淡化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各所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3.2新媒体动摇了学校思想教育的主体地位 以前,学校思想教育的优势在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者可以较学生领先获得信息资源,同时学生获取信息途径较少,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赖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者拥有较高的自主性、权威性。而如今,新媒体的兴起拓宽了学生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学生获取知识多,信息内容丰富。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者因为拥有繁多的工作任务,获取信息不一定能够保证领先于学生。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所讲的内容、信息,学生已经掌握了解,从而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失去兴趣,敷衍了事。同时,学生在教师讲述其已经掌握了解的思想道德内容时,因为提前获取信息,已经拥有了自我判断能力,就有可能产生对教师的质疑。这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者的压力。

在调查问题“你认为通过新媒体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的方式相比,哪种方式更能有效地丰富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中,有58.1 %(162/279)的学生认为新媒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更能增加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受众者,更愿意通过新媒体自我学习,而不是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由此说明,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

3.3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新媒体结合形式化,缺乏积极活力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构建学校的网络平台以及在网络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授课等,想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然而高校教育网络平台学生的点击率较低,也间接使得学校疏于管理。这样看来,高校搭建平台并没有达到原有的预期效果。而与此同时,一些高校会要求学生通过新媒体,学习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学生是否通过网络学习课程与学生的学分挂钩,通过这种方式将新媒体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调查问题“你是否认可学校强制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习”中,有45.2 %(126/279)的学生不认可这种强制方式,这说明学生群体并不能完全接受这种强制教育。这说明高校的这些措施并不获得受教育者的完全认同,从而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化,缺乏积极活力。

4 改进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路径

4.1教育者引导、学生自我提升、共同提升学生在新媒体下的良好价值观念 新媒体的存在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实时,但内容也鱼龙混杂,使大学生难以辨认。在调查项目“你对新媒体平台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中,有64.9 %(181/279)的学生不太了解新媒体平台的法律法规。这进一步从侧面说明了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从思想道德教育者方面来说,要起好引领指导的作用。既然要运用新媒体来传授相关内容,就要先趋利避害,引导思想等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正确辨认信息,使学生真正认识网络信息,真正学会辨认网络信息,真正能从网络信息中取精华弃糟粕,学得有利知识。同时应该提升学生关于新媒体使用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这样更有利于以新媒体形式展开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大学生方面来说,大学生自己也应该积极提升自我辨认能力,在面对新媒体上纷繁复杂的消息内容时,能够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对信息是否正确做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新媒体,使其成为促进自身思想道德进步的工具。当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学习等活动时,遇到传播负能量,甚至含有违法的暴力、色情等内容时,能遵照平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举报等,而不是坐视不管。同时大学生应当认清新媒体网络这个双刃剑,只有当我们趋利避害,合理运用时,才能从中得到真正优质的信息。

4.2新媒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制 在高校的一贯教学模式中,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很少走出课堂。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中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感到陌生,不了解。而如今随着5G技术的发展,高校的网络平台可以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利用网络构建专门的高校社会实践平台,同时与社会志愿服务场所、各类企业等实践地点建立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地点,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创造便利条件。高校创建实践平台,这一创新机制,即符合当今大学生广泛使用新媒体的特点,又能够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3增加对思想道德教育者的培训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高校教育居于主要地位,但新媒体的普及使得高校教育地位受到挑战。而新思想道德教育者作为高校教育的执行者,因为获取信息滞后、新媒体使用不充分,导致其权威性遭到学生的质疑。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想道德教育传授者的新媒体素质培训,建立媒介素养考核机制,并为其及时获取信息提供保障,使其提升媒体素质,紧跟时代步伐。这样,学生才会认可其权威性,积极配合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高校才不至于失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要地位。

4.4树立新媒体下新理念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受众体是大学生,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了解关注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以及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高校紧跟时代潮流,创立思想道德教育平台,是一个好的开端,但高校在此基础上应该转变理念,将学校支配学生的陈旧理念,转变为学校与学生平等互动的新理念。依据学生人群的特点,为平台增加新颖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关注高校公众平台。高校进一步提升平台质量,推动平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有利于拉近高校与学生的距离,从而真正达到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初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关乎国家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网络育人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只有积极发挥互联网功能,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政与专业结合,才能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3]。对于新媒体,我们应该扬其长,避其短。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从众,全盘接收,只有我们合理的利用,真正的把它当成一种工具来使用,才能更好地享受它带来的优势。新媒体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理应随时调整,以至于更好地培育国家未来的接力者。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形象魅力——浅议如何巧用国学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老少三代恋关工——记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郭景国和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