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例顽固性呕吐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体会
2020-12-12刘颖,强茗
刘 颖,强 茗
(1.成飞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31 ;2.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090)
呕吐是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顽固性呕吐是指患者的呕吐症状持续1 个月以上且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一类呕吐。顽固性呕吐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目前,西医对顽固性呕吐患者主要是进行禁食、止呕、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但效果欠佳。近年来,临床上对此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分析并总结对1 例顽固性呕吐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体会。
1 病例介绍
王某,女,25 岁,因“恶心呕吐月余,加重4 天”于2019 年4 月24 日来我院普外科就诊。该患者在一个多月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其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每天可呕吐20 余次,每次呕出的液体约有100 ml。该患者自诉在呕吐后其恶心的症状稍有缓解,但几分钟后又会出现恶心的症状。其伴有腹泻的症状,每天可腹泻3 ~4 次。该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较差,其纳差明显,睡眠尚可,小便正常,近一个月内其体重减轻超过10 斤。对该患者进行专科检查的结果是:存在慢性病容,其腹壁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反应,按压其上腹部会使其出现恶心的症状;其肠鸣音正常,每分钟可出现4 ~5 次肠鸣音,未闻及其胃内有振水音。对该患者进行辅助检查的结果是:其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水平为0.21 mIu/ml,其凝血酶原时间(PT)为19.4 s,其血清C 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为0.6 mg/L,其白细胞计数(WBC)为6.6×109/L,其淋巴细胞计数(LYMPH)为0.3×109/L,其单核细胞计数(MONO)为0.1×109/L,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为94.9%,其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为3.8%,其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为1.1% ,其红细胞计数(RBC)为3.74×1012/L,其血红蛋白(HGB)的水平为114 g/L,其血小板计数(PLT)为132×109/L。对该患者进行妇科彩超检查的结果是:其左侧子宫附件区存在包块,其余均无异常。对其进行腹部CT 检查的结果是:其肝韧带区可见一片状低密度灶(性质不确定),其子宫稍显增大,宫腔内可见积液,盆腔内有少量积液,其左子宫附件区可见一直径约为2.4 cm 的囊性低密度灶,其余均无异常。在该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禁食、止呕、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后,其呕吐症状无明显缓解。我院对该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我院放射科对该患者进行会诊的意见是:对其进行头颅CT 检查未见异常,不确定其是否存在中枢性呕吐,可对其进行头部MRI 检查,进一步明确其是否存在中枢性呕吐。我院妇科对该患者进行会诊的意见是:其存在的呕吐症状与其是否患有妇科疾病关系不大,可对其进行性激素6 项检查,明确其是否存在激素紊乱的情况。我院神经内科对该患者进行会诊的意见是:对其进行查体及神经内科检查显示其未患有脑器质性病变,其四肢肌腱反射活跃,其霍夫曼征(Hoffman 征)呈阳性,其是否存在延髓病变或白质脱髓鞘改变需进行头部MRI 检查和颈段MRI 检查后方可确定。我院消化内科对该患者进行会诊的意见是:其近期消瘦明显,考虑主要与其长期饮食状态不佳、呕吐及肠道黏膜受损有关,需加强对其进行营养支持,并为其应用促胃肠道动力药。综合以上会诊意见,诊断该患者患有:1)顽固性呕吐。2)慢性胃炎。3)胃肠功能障碍。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5)脱水(中度脱水)。 6)低钾血症。7)低钠血症。在西医治疗方面,使用胃复安、异丙嗪、氟哌啶醇对其进行止吐治疗,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其进行促进胃动力治疗,同时加强对其进行营养支持。
我科(针灸康复科)对该患者进行会诊时症见面色晄白、神疲肢倦、腹壁柔软、喜暖畏寒、四肢不温、口渴不欲饮、大便稀溏、舌质淡无苔、脉弱。对其病情进行中医辨病辨证的结果是:呕吐(脾肾阳虚证)。在中医治疗方面,我科对该患者进行针灸联合中频脉冲治疗。对其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是:指导该患者取仰卧高枕位,对其中脘穴、梁门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上巨虚穴、双侧内关穴所在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用规格为0.30×25 mm 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对其上述穴位进行针刺,进针的深度以得气为度(该患者形体消瘦,不易进行深刺),采用提插补法运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在留针期间,每隔10 min 行针一次。针刺结束后,将姜片放在其中脘穴、上脘穴、建里穴和梁门穴上,将点燃的大灸盒放在姜片上,对其进行隔姜灸。上述治疗结束后,对该患者进行中频脉冲治疗,方法是:用倍益康beoka ZP-100DIVA 中频电疗仪对其进行治疗。将一次性理疗电极片分别贴在其双侧的梁门穴上,对其进行脉冲治疗。每次治疗的时间为20 min,电流的强度以其肌肉发生抖动但无刺痛感为宜。对该患者共进行半个月的针灸及中频脉冲治疗。该患者在第一次接受中频脉冲治疗时发生呕吐,暂停治疗,对其进行鼓励与安慰,并将其体位调整为坐位,之后继续对其进行中频脉冲治疗。在治疗期间,指导该患者在每次进食前先饮用少量的温开水,然后进食少食的小米粥。经治疗,其呕吐症状逐渐好转。出院前,该患者呕吐的症状基本消失,进食后其稍感哽咽,其肛门排气正常,大便呈黄色颗粒状。出院时对该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的结果是:其WBC 为2.1×109/L,其NEUT 为1.0×109/L,其NEUT% 为47.5%,其RBC 为3.78×1012/L。出院后对该患者进行3 个月的随访显示,其未再发生呕吐,其饮食、排便等均正常。
按语:该患者在2 个月前曾接受过阑尾切除手术,术后其未发生腹腔感染。通过对其进行查体及相关的检查排除其存在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我科考虑,呕吐病在胃,是由胃气上逆所致,故应以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为主要原则对本研究中的患者进行治疗[1]。《针灸甲乙经》中说:“胃胀者,中脘主之。”《针灸聚英》中说:“素注,针一寸二分,灸七壮……胃虚而至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导引之。”梁门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通过对梁门穴进行针灸,可治疗胃肠疾病,调节胃肠的功能。《针灸大成》中说:“(梁门穴)主胁下积气,食饮不思,大肠滑泄,完谷不化。”足三里穴为“胃腑下合穴”。“合治内腑”,可通调腑气,降逆止呕,和胃健脾。《针灸甲乙经》中说:“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上巨虚穴为“大肠下合穴”。通过对上巨虚穴进行针刺,可通降腑气。《针灸甲乙经》中说:“大肠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虚上廉主之。”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通过对内关穴进行针刺,可理气降逆、止呕。在对该患者的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时,应考虑其形体消瘦,针刺过深恐其不能承受,故针刺的深度要适当。生姜,味辛,性温,归肺经、脾经、胃经,可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素有“呕家圣药”之称。《药性论》中说:“(生姜)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故本研究中对该患者进行隔姜灸,以温补其脾胃。另外,在该患者住院期间嘱其进食小米粥可固护其胃气。通过对该患者进行中频脉冲治疗,能促进其胃肠蠕动,改善其胃肠麻痹的情况,促进其胃潴留物的排出[2]。
2 讨论
本次研究证明,对顽固性呕吐患者进行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欠佳,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其疗效,缓解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