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传统武术文化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视角

2020-12-12王会宗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王会宗

(山东大学 1.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250061;2.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 济南2501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提高文化自信的重中之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世代薪火相传的血脉和基因,也是我们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支撑。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一个文化大国向一个文化强国转变的伟大征程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事关新时代实现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奋斗目标的大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并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紧密关联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以及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支持,都为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时代条件。 为了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内核及其在传承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探寻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国外学者们虽然越来越重视武术增进人的健康和修养方面的研究,如Stuart 等人[1];但由于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很少关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仅有极少的学者在其研究中涉及到了武术的发展问题,如Ko 和Yang[2]。国内学者已经就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探索性研究,如潘东和樊艺杰(2014)[3]、李岩和王岗(2015)[4]、徐泽等(2016)[5]、尹碧昌等(2017)[6]、王岗等(2018)[7]、王岗等(2019)[8]、周昇眉和温搏(2019)[9]、魏小双和马世坤(2019)[10]、黎桂华等(2019)[11]、韩政(2019)[12]、张思敏(2020)[13]等;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几乎没有学者基于传统武术文化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视角对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本文将在分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内核和其在传承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待为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内核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绵延千年,如今已演变成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14]尽管在时代变迁的进程中,武术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中华文明熏陶下形成并不断巩固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内核却历久弥新,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内核不但不会过时,还会因其自身高度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而被继续发扬光大,并被不断传承下去。

(一)崇武尚德为先

中国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谚语: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中国武术历来都注重对习武者德行的培养,始终把道德置于首要地位,把习武和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武德胜于武技” 是中国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得到广大习武者广泛认同的共识,它突出强调了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并力主以传统的 “崇德扬善” 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 “德” 与 “艺” 的统一,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和谐、讲中道的追求 “中和” 的重要特征。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注重的武德主张 “爱人” 和与人为善, 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境界, 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终极要义—— “个体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 展示得淋漓尽致。[15]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崇武尚德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提升气质修养,充分满足其心理和精神需求,正是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时代所亟需的。 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武德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助推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哲理修养为基

张岱年先生曾说过: “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等莫不受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 ”[16]中国武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远影响,其运动形式、技法原理、训练方法等都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养分,逐步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特别是到了中国武术集大成发展的明清时期,武术与传统哲学的结合更加紧密,传统武术文化也愈发成熟和完备,这突出表现在内家拳的出现上。各种内家拳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直接用中国哲学理论阐释拳理,重视修身养性,深刻反映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已经实现了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完美融合,展现出了深厚的哲学底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体现出的哲学精髓,能够极大拓展人们的思维想象空间,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哲学智慧,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三)兼容并蓄为本

武术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紧密联系,共同织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17]所谓 “拳兵同源” ,指的是武术与军事是同源之水、同本之木; “拳起于易,理成于医” 的武林谚语说明了武术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与中国传统易学和医学的密不可分;同样,武术发展也吸纳了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诸多元素,如戏曲、书法、绘画、文学、宗教等。 正是因为自身具备兼容并蓄的深厚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才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存能力,且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兼容并蓄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能极大满足人们在文化研究、健身养生、实战技击等多方面的功能性需求,从而能涵养人们包容豁达的精神境界。 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兼容并蓄的可贵品质,能够为提升广大人民的精神修养层次提供强大助力。

(四)形神兼备为体

中国武术历来讲求形神兼备、内外相合。在演练一个或一系列武术动作时,习武者总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展示其 “形” ,并借助外在的 “形” 来表现其内在的 “神” 。 以经典的长拳为例,其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明快,并讲求 “四击、八法、十二形” ,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武术 “以形喻势” 的风格特征;其在演练过程中,时而如长江大海汹涌澎湃,时而如高山峻岭挺拔肃穆,一动一静、一起一落之间荡气回肠,尽显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大美。 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注重形神兼备,才给武术研习者以外在形式美和内在神韵美合一的精神享受。 在新时代继续传承推崇形神兼备的传统武术文化,能够为满足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支持。

(五)深明大义为魂

清朝初期的学者颜元曾大声疾呼: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18]在他看来, “刚健尚动” 是一种对从强身到治家、治国、治天下都普遍有益的思想,这已经将开展武术活动的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家国情怀层面。 颜元的思想得到了广大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而砥砺前行。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其单纯的形式和思想,而更为深刻地体现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保家卫国的思想境界和浩气长存、生生不息的民族情感。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蕴涵的这种深明大义会进一步激发人民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热情。 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大义,能够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

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自身出现的不利于其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虽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备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内核,但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自身功能价值开发严重不足,导致需求空间被压缩

如前所述,就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自身的固有功能价值而言,它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当今社会人们日常提升文化修养、辅助健身养生、锻炼技击能力等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其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先天优势。 然而,在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功能价值远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挖掘,深度功能开发更是无从谈起。 传统武术文化的功能价值得不到充分重视和发掘,严重制约了其固有价值优势的发挥,也使得其自身在新时代实现创新发展遇到了巨大阻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曾经提出过: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一被后人称之为 “萨伊定律” 的重要经济思想虽然揭示的是经济运行的重要规律,但也同样适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武术功能价值的深度开发意味着传统武术文化有效供给的增加,能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宽广的需求空间,对其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不能进一步深层次挖掘传统武术文化的功能价值,势必会使其需求程度大打折扣,从而也会严重影响其传承与发展。

(二)民族传统性渐失,导致竞技武术和民间传统武术发展失衡

目前,中国武术在朝着竞技化方向深入发展并日益吸引大众眼球的同时,也正在渐渐淡化其原本深厚的民族传统性,致使竞技武术的发展远快于民间传统武术。时下,武术界经常有人慨叹:现在 “套路” 的体操化和舞蹈化痕迹越来越严重,而武术元素却越来越少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中国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而也严重影响了传统武术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当然,武术发展至今,其主要社会功能必然会有所变化。 大力发展竞技武术,也是响应时代召唤寻求武术发展突破口的重要举措。但是,有一点却绝对不容忽视:中国民间传统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功能丰富,群众基础深厚,其开发潜力同样不可小觑。特别是在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特征日益明显,民间传统武术文化更是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 如果把竞技武术比作弘扬中国武术文化的先锋,那么,民间传统武术则理应是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坚强后盾。竞技武术文化应继承民间传统武术文化的优秀基因,实现自身的大发展;反之,在基于民间传统武术文化熏陶的竞技武术发展取得成效后,人们也会越来越关注中国民间传统武术,并逐步领悟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竞技武术文化和民间传统武术文化应两手抓,从而形成一股促进武术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更有利于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竞争力不够强大,导致难以有效应对其他运动项目文化的冲击

武术文化产品按其属性应被归为非生活必需品, 而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普遍较大;再者,武术文化产品的近似替代品众多,可替代性强。以上情况都意味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将面临来自于文化市场中其他运动项目文化的激烈竞争, 如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必然会被其他时尚运动项目挤占发展空间。当前,我们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远远不够,严重削弱了其竞争力,使其难以有效应对其他流行运动项目,尤其是国外技击术的巨大冲击。 例如,近年来,跆拳道在中国掀起了不小的风潮;大大小小的跆拳道馆在国内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兴盛起来,跆拳道文化随之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并研习跆拳道文化,特别是青少年更是将其当作一种文化时尚,而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却只能处于被喧宾夺主的尴尬地位。 跆拳道文化之所以在国内得到迅速传播,主要得益于跆拳道组织的精细化严密管理和其有效的公关策略。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却没有形成合理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也未能开展有效的公关活动,严重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以至于自己在国内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如前,从而对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新时代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在新时代有效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传统武术文化自身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促进中国武术创新发展的长效新机制。

(一)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激发武术文化活力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根据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遵循自身演进的客观规律,制定合理规划。在制定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规划时,借鉴其他文化项目的发展经验是必要的,但绝不能生搬硬套。 只有在立足自身、积极创新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发展规划,才能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设计出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合理发展模式,从而才能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找到真正的出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拳种、门派的 “拳风” 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技击等需求,因此,为了有效弘扬传统武术文化,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发挥各拳种武术竞赛的作用,通过深度开发武术联赛资源,激发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活力。 另外,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还要注意鼓励支持各种武术组织建设,并进一步推广武术段位制;合理选择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具体内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武术知识讲座,从而充分展现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魅力,让学习者切身体验到武术的功效和享受习武带来的愉悦。

(二)树立武术品牌意识,挖掘武术文化软实力

在当今社会,品牌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它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公众的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让公众记忆、识别、肯定品牌独一无二的特点与个性,进而使公众形成对该品牌的情感忠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称之为品牌,只有那些具有独特实质内涵、被消费者充分信任和认可的产品才能称得上是品牌。 无论是商品还是文化,都是如此,武术当然也不例外。[19]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定要树立武术文化品牌意识,通过有效深入挖掘武术文化软实力,精心打造传统武术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感知到传统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古朴的独特气质得以深入人心,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自觉传播传统武术文化。

(三)开发 “互联网+武术” 推广模式,走武术文化传播的信息化道路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推广活动。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而言,推广活动的开展能引导公众理解并接受文化,塑造文化的良好形象,从而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必须借助各种形式开展推广活动,充分发挥推广活动引导舆论、沟通内外、协调关系的公关功能,为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互联网是现今信息传递量最大、获取信息最快的沟通交流方式。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应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搭乘信息化的快车,利用互联网开辟传递武术信息的新阵地,开发 “互联网+武术” 的创新模式。应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做好武术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使武术信息资源得以被大众共享,从而有力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深度传播。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 “武术进校园” 工程

人才是武术文化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核心,关系到新时代传统武术文化创新发展的成败。 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推广等各环节的良性运行,都离不开武术相关人才的努力。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加强武术人才队伍建设;而推动武术进校园,则是加强武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校园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关键领地,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对于武术文化的薪火相传大有裨益。 加快推动武术进校园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广博内涵,从而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牢良好的青少年基础;也有利于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满足其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当然,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需要放宽视野,开拓思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高传统武术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中国武术的热情。 例如,可以根据传统武术文化与其他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密切相关的特点,将其教学活动与其他门类的传统文化教育协同推进,从而收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五)探寻对外发展途径,实施 “走出去” 战略

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非凡的智慧与神韵,现如今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日益得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有识之士被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和感召,纷纷加入到了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队伍之中,从而掀起了一股 “中国文化热” 。 中国武术具备能够让学习者通过亲自体验获得良好切身感受的特有优势,在国外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繁荣的浪潮之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抓住机遇,积极 “走出去” ,拓展海外市场,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对外教育活动,可以与同中国武术相关的中医药文化等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研习传统武术文化的兴趣,以更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