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10例误诊原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0-12-12董玉荣东艳蕊杨淑芹郜攀峰李宽红
董玉荣,东艳蕊,杨淑芹,郜攀峰,王 静,李宽红
慢性肾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肾小球受损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并伴有尿量、尿质改变和肾脏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并持续性恶化[1-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肾衰竭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及糖尿病以外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每100万人中就有50~200人患病,且发病率正以每年8%的速度逐年升高[3]。而临床工作中由于慢性肾衰竭表现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漏诊、误诊率均较高[4]。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慢性肾衰竭98例,其中误诊10例,误诊率10.20%,现回顾分析误诊10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以减少临床误诊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符合“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5],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6~71(45.34±10.21)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15±1.11)年;伴高血压病史3例。误诊时间6 d~3个月。
1.2临床表现 1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胀满不适等胃肠道症状;出现心悸、疲乏、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7例;伴不同程度血压升高(145~163/98~101 mmHg)3例;出现四肢皮肤干燥伴瘙痒症状及毛发枯萎、圆形皮疹2例;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听诊湿啰音1例。
1.3实验室检查 10例入院后均行血尿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检查。血常规检查示:9例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0.4~18.6)×109];3例中性粒细胞升高(0.71~0.82);血红蛋白50~100 g/L,其中1例>90 g/L,7例在60~90 g/L范围内,2例<60 g/L。尿常规检查示:异常8例,其中5例白细胞(+~+++);6例血尿(+~+++);7例蛋白尿(+~+++);2例管型尿。便常规检查示3例便隐血(+~+++)。肾功能检查示:血肌酐231~754 μmol/L,肌酐清除率50~68 ml/min。血电解质检查示:8例Ca2+降低(1.4~2.3 mmol/L);4例K+升高(5.5~7.6 mmol/L);2例K+降低(2.8~3.5 mmol/L)。
1.4医技检查 10例入院后均行肾脏B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肾脏B超示:3例大致正常;5例双肾呈弥漫性回声增强,皮质变薄;1例多囊肾。心电图示:3例可见左室高电压;2例可见ST-T改变。超声心动图示:3例左心室肥厚,1例左室射血分数降低(38%)。2例行纤维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黏膜表面附着灰白或淡黄色黏液,可见散在糜烂灶或出血点。1例X线检查示两肺门阴影。
2 结果
2.1误诊及确诊经过 本组3例以头痛、头晕及血压升高为主诉就诊,门诊医师简单问诊查体后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给予降压药物治疗1个月后效果不佳,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2例以食欲缺乏、上腹胀满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诉就诊,纤维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黏膜表面附着灰白或淡黄色黏液,可见散在糜烂灶或出血点,误诊为慢性胃炎,给予铝碳酸镁片、雷贝拉唑治疗3个月后无明显好转,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经肾功能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2例以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为主诉就诊,查血红蛋白分别为54、57 g/L,诊断为贫血,给予相应治疗1.5个月后效果不佳,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2例以皮肤干燥、瘙痒、皮疹为主诉就诊,门诊医师诊断为皮肤瘙痒症,给予中药膏外敷等治疗半个月后无好转,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肾功能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1例以咳嗽、咳痰伴胸闷为主诉就诊,听诊有湿啰音,X线检查示两肺门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单纯抗感染治疗3 d无效,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肾功能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
2.2治疗及预后 10例确诊后给予改善肾功能,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降血压、纠正肾性贫血等对症治疗,病情均显著改善。
3 讨论
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且多累及消化道、心血管、血液及神经等多个系统[6],再加上临床医师自身技术水平及临床经验的限制,极易出现误漏诊。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慢性肾衰竭误诊其他疾病的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如下。
3.1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
3.1.1误诊为慢性胃炎:由于慢性肾衰竭早期大量代谢性毒素潴留刺激致胃黏膜糜烂,部分患者长期伴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呕血、便血等消化系统症状,而上述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医师若未能对患者仔细问诊、查体,全面分析病情,仅凭纤维胃镜检查结果草率下结论极易导致误诊[7]。本文2例以食欲缺乏、上腹胀满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诉入院,病初因纤维胃镜检查误诊为慢性胃炎,给予针对性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后请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经肾功能检查确诊慢性肾衰竭。分析患者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血尿素、肌酐等水平较高,通过弥散作用进入消化道分解消化道细菌,并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相关症状[8]。误诊原因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接诊医师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加之过度相信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并未及时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鉴别诊断:胃肠道症状是慢性肾衰竭最早最常见症状,主要由尿素等代谢产物对胃肠黏膜刺激所致,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无法与慢性胃炎鉴别,及时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可鉴别二者。
3.1.2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工作发现,血压升高可存在于慢性肾脏病的任何阶段,具体表现为原有高血压持续或恶化[9]。王久艳[10]研究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约占80%,合并左心室肥厚者约占75%。高血压可显著增加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可进一步加重肾损伤。临床医师若因诊断思维局限等因素,将慢性肾衰竭误诊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可延误患者治疗,影响患者预后。本文3例即是如此,以头痛、头晕及血压升高为主诉入院,门诊医师简单问诊查体后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确诊,且此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左心室肥厚。误诊原因为接诊医师对肾性高血压认识不足,诊断思维局限,查体问诊不仔细,仅根据头痛、头晕及血压升高非特异性症状考虑多发病常见病,忽视对病史的详细询问及有关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二者鉴别不难,慢性肾衰竭一般病史较长,早期即有血尿、蛋白尿等尿检异常改变及夜尿增多症状,经血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多可发现血肌酐、尿素等异常;而原发性高血压,通过询问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有无乏力、食欲缺乏、恶心、水肿等伴随症状,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多可诊断。
3.1.3误诊为贫血:研究发现,慢性肾衰竭可导致患者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凝血功能损伤,因促红细胞生成素降低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及血小板减少,同时血浆内毒素潴留缩短红细胞寿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加之患者食欲缺乏,减少铁剂、叶酸、维生素B等造血原料的摄入,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肾性贫血[11-12]。若临床医师未能对患者乏力、面色苍白等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症状引起高度注意,未行血常规及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极易误诊为贫血[13-14],一旦误诊可导致肾损伤进一步加重,病情持续恶化。本文2例以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为主诉入院,查血红蛋白分别为54、57 g/L,遂误诊为贫血,给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确诊。误诊原因为基层、非肾病科医师不熟悉本病发病机制,临床思维狭窄,诊断经验欠缺,忽视特征性诊断线索,满足于症状诊断,忽视了伴随症状,亦未能进一步行血尿常规及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鉴别诊断: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贫血与伴随症状间的关系,及时行血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B超等检查,发现血肌酐、尿素等异常可有效鉴别二者。
3.1.4误诊为皮肤病:皮肤瘙痒也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症状,但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钙盐在皮肤及神经末梢沉积、周围神经病变、甲状旁腺激素和组胺水平升高等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5]。患者多因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就诊于皮肤科,诊治医师若诊断思维局限,未考虑到慢性肾衰竭也可导致皮肤症状,极易误诊为单纯皮肤病[16],延误患者治疗。本文2例以皮肤干燥、瘙痒、皮疹为主诉入院,门诊医师草率诊断为皮肤瘙痒症,对症治疗后无好转,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肾功能检查确诊。误诊原因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接诊医师对慢性肾衰竭的某些特殊表现认识不足,诊断思维局限,缺乏整体观念和全面分析能力。鉴别诊断:早期鉴别皮肤瘙痒症与慢性肾衰竭较为困难,但接诊医师若能全面考虑,及时行血尿常规及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可资鉴别。
3.1.5误诊为肺部疾病:由于慢性肾衰竭常导致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可增加肺部感染风险。本文1例以咳嗽、咳痰伴胸闷为主诉入院,听诊有湿啰音,X线检查示两肺门阴影,接诊医师先入为主,未详细问诊,仅凭听诊湿啰音、X线检查见肺门阴影草率做出诊断,误诊为肺部感染,给予单纯抗感染治疗无效后,专家会诊综合分析病情并行肾功能检查确诊。误诊原因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史询问不详,诊断先入为主,过度依赖医技检查结果。鉴别诊断:慢性肾衰竭起病隐匿,当咳嗽、咳痰并伴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掩盖了肾脏本身表现时,很容易误诊为肺部疾病;及时行血尿常规及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对鉴别二者十分重要。
3.2防范误诊措施
3.2.1加强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和组织,具有渐进性发展的特征,加之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误诊情况时有发生。故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熟知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当遇及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水电解质紊乱、不明原因贫血、皮肤干燥瘙痒者,应想到本病可能,详细询问病史,尽早行相关医技检查,以明确诊断[17]。
3.2.2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全面分析相关医技检查结果: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全面分析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对慢性肾衰竭有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如遇到贫血、高血压患者,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肾脏疾病史及其他相关临床症状,并尽早行肾功能检查,可避免误诊的发生。
3.2.3全面分析病情,避免主观臆断:当接诊医师病史收集不完整、不准确,对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分析不仔细、不全面时,仅凭借主观臆断及临床经验做出诊断时,往往可能导致误诊。因此,当患者出现某一临床症状时,临床医师不可仅凭借某一局部症状做出诊断,需综合分析,逐一排除各种可能的诊断假设,再结合相应的医技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大限度降低误诊率。
3.2.4完善的临床诊断思维: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诊断时不应仅局限于表面症状,禁锢诊断思维,如消化道症状及皮肤瘙痒等同时发生也是慢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还需综合分析患者整体状况,开拓诊断思维,尽早行肾功能检查,筛查慢性肾衰竭,降低误诊率。同时还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跟踪,当患者久治无效时,应及时开拓诊断思维,寻找其他可能病因。
综上,慢性肾衰竭起病隐匿,可累及消化道、心血管、血液及神经等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临床极易误诊;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全面分析相关医技检查结果,是减少本病误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