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实践论自由观的生态意蕴

2020-12-12

关键词:自然界异化马克思

王 萌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由,是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近现代以来,人类因对自然必然性逐渐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而想当然地认为已经实现了在自然界面前的绝对自由,因此人类开始以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态度开展实践活动。然而,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人类并没有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反而因自身的妄自尊大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进而阻碍了人类实现自由的步伐。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类应该通过怎样的实践活动实现真实的自由。人的自由包括社会领域的自由和自然界面前的自由,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自由因关涉人的生存问题而具有逻辑上和现实上的先在性,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实现人在自然界中实践活动的自由。马克思哲学主张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因此对于自由问题,他首先认为这是一个知与行相统一的问题,在认识的指引下人类从事与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将自由的理念变成自由的结果。在自然界中实现这种自由的重要手段是人的劳动实践,具体而言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物质变换。

一、自由是知与行的统一

认识活动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探索,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研究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探讨的基础上。马克思哲学延续着哲学认识论的传统,但又反对将认识活动局限于一种理论上、思想上的探索和追问,主张将实践引入认识论以扭转抽象认识论的误区。传统认识论是针对认识活动本身或者对知识的认识,这是一种抽象的活动,它不能准确地完成对事物正确认识的任务。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因此对事物的真实认识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认识活动本身而是要追溯到认识活动之外寻求新的力量,这个新的力量就是实践。“实践”就是行动本身,事物的存在状态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生改变。“我们的实践世界就是由这样一些行动以及行动所蕴涵着的东西所构成的整体。实践包含着属于生活操行的一切事情。”[2]246实践有两个共存的特性,即行动特性和价值特性。行动特性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为了改变生存现状而进行的努力;价值特性,是实现理论中包含着的价值的唯一途径,所以实践还有追求尚未实现的东西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践”就是这样一个因理论价值的无限性而驱使人们不断为之疯狂和付出努力的活动。所以,实践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在理论认知和现实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人的实践活动引导着人们逐渐走向理想中的世界。“任何可以被行动改造的东西由于其可被改造而属于实践世界;而任何不能被改造的东西由于其不能被改造而处于实践之外。”[2]250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不能通过哲学的方式传播,只能通过主体的实践传播。[3]确切地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实践是作为实现人类自由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方式存在的,它指向市民社会中为了扩大人类自由的范围进而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主体性活动。

诚然,自由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人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但是作为一种单纯价值诉求的“自由”并不具备自主构建现实社会的能力,人类也无法只通过对自由的价值追求就获得自由的感觉,所以实现“自由”的价值、满足人对“自由”的追求只能通过实践方式将自由“外化”到现实社会中从而构建“自由”的现实性维度,进而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层面体现出自由的价值,实现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也就是说,作为价值诉求的“自由”不能独立存在,它只能作为人们头脑中的一种信念指引人的实践行为。当然,这并不是说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诉求没有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表明,如果作为人类价值追求的“自由”没有体现为现实性和历史性就没有抓住“自由”的本真性。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自由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的实践活动实现真实的自由。

人从物的统治下解放是马克思研究“自由”的重要切入点。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人既要受自然必然性的统治,又要受异化和物化了的人类社会的统治。人类与动物不同,人是社会化的人,人既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拥有最原始的动物性,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集各种社会关系为一身的社会人,拥有理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人也是运用理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所以,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双重的,既要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和限制而成为受动的一方,又要发挥自身能动性运用自然规律维系人类的生存而成为能动的一方;人既是受动的存在物又是能动的存在物,是必然存在物的同时又是自由的存在物。作为自由的存在物,这种自由是一种受限的自由,其限制就来源于自然界。因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身体”[4]161。因此,在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向度上,自由意味着以不违背自然必然性为前提,自由自觉地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此时,自由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实现了从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向可以为人所用、体现人的意志的必然性的转化的活动,这种转化的实现依靠的正是人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实现这种转变。因此,自由又是人类合乎自身活动的目的性和与之相对应的外在条件制约性二者之间矛盾的化解的历史性范畴,人类活动的目的性是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与人类目的相关的外在条件也是不断改变的:只有当外在条件足以满足人类活动的目的的时候,自由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我们要在合乎人类自身活动目的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活动。合乎人类自身活动的目的就是将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物质按照人类需求转变成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资料的过程。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出于本性,而是具有目的性。所有的动物都能自主地利用各种自然物质维持自己的生存,有的灵长类动物甚至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是只有人类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质及其规律为人类服务,也只有人类为了实现自身更高标准的生存和生活需要而将简单的工具组合在一起制造更高级的工具。人在自然界中的实践活动不是任意而为,实践活动除了要满足人类自身的目的,还要符合客观的外在条件的制约性。外在条件制约性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必然受到自然法则一定程度的限制甚至阻碍。自然界中存在着的这些制约因素决定了人类的行为不能为所欲为,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要以遵循自然法则为前提,只有符合外在条件才能满足自身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合乎自身活动的目的与外在条件制约之间关系的解决是实现自由的主要标志。

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中,实践的目的在于利用认识的结果保障人类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扩大人类自由的范围和程度,进而最终走向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自由”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亦是一个知行合一的问题,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最终要通过实践得以实现,在现实中人类是否实现了自由也只能通过现实的实践才能得到确认。与此同时,“自由”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各个环节不同的、不相关的东西的一种关系,是一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的各个环节具有静止的特定存在”[5]。但是,人类活动的合目的性不会自发地实现,它必须依靠一个中介——人类的劳动。

二、劳动是实现自由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理论上深刻剖析“自由”概念的多重维度,但最终还是要通过现实的人类活动实现。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劳动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参与劳动过程的劳动者以自然界为中介制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人的类本质借助劳动体现在自然界中。但是,哲学中的“劳动”概念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作为人类实践的一种形式而存在。亚里士多德指出,劳动是不同于实践的一种作为对象化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是“与他人和社会福祉有关,主要是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人的伦理道德行为和政治行为”[6]。因此实践倾向于人的伦理道德行为,而劳动则倾向于物质生产活动。直到黑格尔,才结束了这种劳动与实践相分离的状态。他通过论述奴隶实现自身解放的途径来论证劳动与自由的关系,并且指出人的自由是通过劳动实现的。也就是说,黑格尔确证了劳动不但是物质生产的手段,而且是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的途径。马克思延续了黑格尔关于劳动论述的合理内核,并进一步指出,劳动的结果在改变了物质世界存在状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的存在状态,这既是客观世界在人的作用下生成的过程,也是人在客观世界中对象化的过程。如此一来,劳动就变成了人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人的劳动创造了客观的物质世界,也正是在对世界的改造和否定中实现了自由。在劳动过程中,“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4]163。由此而言,劳动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类直观自身、实现自身的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该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7]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人类改造环境条件的方式就是劳动,即劳动是人类存在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前提基础,是实践的首要和最基本形式。“‘生产’是‘人-自然’的生态学的动态关联(借《资本论》的话来讲,即‘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轴心,正是物质生产场合的纽结环中的人的生态系的编制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8]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一种中介性的存在。一方面,劳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介,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为人类社会关系的建立提供可能。就像马克思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所说的:“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在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4]724另一方面,劳动也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体现,是人的自然属性的载体。通过劳动体现出的人的能动性无法脱离外部自然界的影响和制约,“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9]。

劳动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中介,是人类遵循、利用必然性实现自由的一种方式。但是当人的劳动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被精准计算的时候,人的自主劳动就会逐渐变成机器一样的重复性的工作,原本自由劳动的主体变成了被劳动支配的客体,人的主体地位逐渐缺失,劳动者的自我意识也逐渐淡化,继而丧失了劳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造成了劳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劳动者以自然界为中介为自己制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异化劳动则是为“他人”制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以异化劳动为载体的生产形式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出现并且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工人劳动的结果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最大限度地攫取工人的劳动成果,同时通过工人的劳动对自然界展开了无情的掠夺,进而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歪曲了人类劳动的本质而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剥夺了工人实现自由的可能。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所有劳动都是简单要素和历史形式的结合体,简单要素是一切社会形式共有的普遍性要素,它可以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劳动的历史形式,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根据劳动的历史形式进一步发展这个社会特有的物质基础及其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制度,这就意味着,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历史形态的演变。同时,随着一定社会中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劳动的特定历史形式会被抛弃,让位给更高级的形式。无论劳动形式随社会历史的发展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劳动是实现人的类本质及自由自觉活动的根本途径。但是异化了的劳动失去了实现人的类本质的能力,其结果必将导致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通过劳动所创造的“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社会关系。当然,“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就是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10]。仅有物质要素的资本不是真正的资本,劳动力作为可以在资本主义市场中自由买卖的商品存在时,才出现了资本,并且随着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的商品原本应该是创造出与人类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的需要,但是在异化的社会关系中,劳动产品变成了一般的、超越个人真实需求的、与资本增殖逻辑相关的商品。人们遵循的是“为消费而消费”的荒诞消费逻辑,而不再关注自身的需求和商品本身的价值及使用价值。因此,在异化了的劳动和社会关系中,劳动者变成了受物支配的存在物而尽失自由。简而言之,一方面,劳动的异化造成了人与自然界的疏离,人的自由的本质在自然界中无法体现;另一方面,源于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渐行渐远,劳动力开始作为商品出售而受到物的支配,人的自由本质在物的支配下无法实现。

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异化劳动对人的自由本质的泯灭,指出异化劳动就是“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4]156。异化劳动实际上就是劳动者被劳动对象所奴役。就此而言,要实现人的自由就要通过真实的劳动实践扬弃劳动的异化。只有从异化劳动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合理运用劳动在人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才是实现自由的前提。作为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在自然必然性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人可以能动地对自然界进行必要的改造,而不仅仅出于本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这个过程亦彰显了人的自由本质。但是在异化劳动中,人遵循的是资本逻辑,受资本逻辑的控制,人的劳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人类的自由本性得不到合理的辩护,对自然界的过分掠夺和干预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变得愈发恶劣。因此马克思提出,扬弃人类劳动的异化状态,将劳动产品归还劳动者,将丢失了的人的类本质复归人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是实现人类自由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是彰显和实现人类自由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劳动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物质变换的中介,人在实践活动中自由的实现依托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

三、自由实现于物质变化之中

物质变换是一个生物学术语,用来表示生物体内与呼吸有关的物质交换,其生物学含义是指动物、植物为了维持生命,在生命有机体内进行物质、能量的转化和物质代谢的过程。后来物质变换也用来表示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有机体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自身需要的能量并转化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同时包含了有机物将自身产生的废物进行分解和排除的过程。物质变换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稳定和持续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和谐有序,生物从外部环境中吸取维系自身生存的能量的同时,外部环境吸收生物排放的废弃物并将其转化成可供使用的能量进而确保物质变换的持续。物质变换是有机体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所有动植物都不可能游离于“物质变换”之外,它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

马克思强调物质变换的客观性,强调物质变换规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性,并指出,人在自然界中的劳动实践也要依托物质变换规律。对于物质变换,人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才能对其运用自如,从而加快人类实现自由的脚步。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人是有理性的存在物,虽然所有动植物都会参与物质变换的过程,但是只有人可以通过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主动性参与其中,并且利用物质变换的规律为人类提供不一样的生存环境。就此而言,人类是物质变换的重要参与者:每一个人都要从自然界中获取满足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并且将自身的代谢物质排放到自然界中。就像马克思说的:“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1]所以人和自然界之间物质变换的主体是人,人不是无作为、被动地参与构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去的,而是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参与物质变换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然界及其规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影响,所以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不是人类单方面征服自然的过程,人类只是物质变换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人可以运用物质变换规律,却因其客观性而不能随意改变。

人与自然界之间稳定、持续的物质变换充分体现了人在自然界中自由的实现。一方面,自由是对自然必然性的认识,即人类自由的实现建立在认识自然必然性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臣服或征服。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完成本身就体现和确证了人类对自然必然性客观、准确的认识。毋庸置疑,自然界有其独特、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行规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有序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不违背。物质变换作为人类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必然性的客观认识和正确使用。只有对自然必然性有了准确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并参与物质变换的过程,从而做到不违背自然必然性,并且在自然必然性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只有依托物质变换才能超越自然界对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种种制约,从而可以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资源并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人类的自由。所以,通过劳动实践的方式参与物质变换,就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推动了人类自由的实现。另一方面,自由是无外在于我的力量与我对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为物质变换的顺利进行。事物之间的对立本身就意味着限制和束缚,而限制和束缚则意味着不自由。人与自然界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存在,但是在物质变换的基础上二者实现了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一方面,人类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自然界,使自然界和自然事物成为为我之物,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改造,使自然界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人类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人的本质力量的因素,使人类的主体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过渡,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使自然界打上了人类实践烙印的同时,促进了自然界的不断进化。在物质变换的双向作用中,人类因自然界的馈赠而实现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自然界也因人类的改造而更显生机盎然,由此实现了主体和客体、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存;在这种和谐共存的关系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也得到消解。当然,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并非都是合理的,改造的结果未必都能促进自然界的良序发展,只有将人类参与物质变换的过程以及对自然界的加工和改造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严格按照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参与物质变换的时候,人与自然界才能体现为一种和谐有序的关系,人类才有可能在客观规律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自由。因此,这就决定了通过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要求合理把握人类参与物质变换的形式和程度。

总而言之,人的劳动实践彰显人类的自由,这种自由的具体实现是通过人与自然界之间合理有序的物质变换实现的。劳动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过程。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生产劳动,人类创造了对象世界,并且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确证了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物质变换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前提,同时也确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一方面,人类只有以一种和平共处的方式对待自然界,物质变换才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物质变换的顺利进行证明人类已经克服了与自然界的对立,克服了自然界对人的限制和束缚。因此,以物质变换为基础的劳动实践,就是在实践论的意义上探讨和实现自由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自然界异化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