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0-12-11曹健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9期
关键词:重难点科学评价

曹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从组织预习、课堂导入、解释疑难、拓展性学习等方面协同展开。科学教师应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调整自身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组织和开展适恰的教学评价,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品质与成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131-02

自我国施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便广为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该理念的具体践行方式,成为科学教育领域的一种流行方式。那么,在日常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又有哪些需要教师注意的方面呢?笔者尝试结合自身的经验,对上述问题做一探索与思考。

一、科学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1.组织预习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的很多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因而在上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又可以为课堂学习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教师可以按照课程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给学习小组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开始之前存在的学习水平及可能会遇到的学习困难,从而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比热容”一节中,教师可让学生学习小组事先体验与讨论沙滩和海水的感觉,并相互讨论为何会出现不同的感觉。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难以区分“温度”与“热量”这两个科学概念。对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容量”的隐喻教学,帮助学生在区分“温度”和“热量”的基础上,再来理解“比热容”这一进阶概念。

2.课堂导入

科学教学应然是一个持续深入,一以贯之的过程,因而预习的内容不应与课堂教学相脱节。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可安排学习小组展示各自的预习情况,集中各小组在预习中遇到的普遍疑难。研究发现,学习小组对某一课时的预习通常会反应出一些共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通常与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重难点相一致。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安排小组展示讨论,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聚焦到该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上,这比教师直接教授教学重难点更能让学生接受,通常教学效果也更好。例如,在“细胞”一节中,学习小组普遍反映对细胞的結构不熟悉,需要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各细胞结构的名称与功能。在发现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借助细胞实物模型,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来区分与识别各细胞结构。同时,教师在课后布置了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制作细胞实物模型的小组合作任务,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都是在课堂导入部分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所反映出的教学效果。

3.解释疑难

在科学学习中,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不单单出现在预习中,更会出现在学习过程中,面对这一教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在“力的作用效果”一节中,时有学生提出某些细微形变难以判断和确认的问题。对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了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基于证据解释这些细微形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们想出了很多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用放大镜观察是否出现形变;比如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找到反射光点,接着对平面镜的承载面施加力的作用,如果光点发生了移动,即证明承载面出现了形变的效果;如此等等。这些科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尽管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也能呈现,但是,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索问题及解决方案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从而真正实现了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

4.拓展性学习

科学来源于生活,其价值意义也在于回归生活。因此,科学教学应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而这一能力也正是科学素养的集中体现。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有人嫌麻烦,不乐意戴口罩。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在深入学习、理解、掌握病毒传播的相关知识点基础上,组织他们向亲朋好友宣传戴口罩的理由与证据,呼吁身边的人来共同遵守这一重要的抗议规范。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展开拓展性学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养成一定的科学实践力,并深刻体会科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在科学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注意点

1.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

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导入、疑难解释,还是拓展性学习,教师都应精心设计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精心设计主要应体现为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经验联结融通、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等等。教师只有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与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应起来,精心设计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其特有的教学价值,从而真正为科学教学服务。否则,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容易落入形式主义的困局,即教师只是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这只是教师应付学校要求,或表现自己在进行科学教学创新的形式而已,并没有多少关于科学教学效果的考量。

2.小组学习活动应结合学生实际

在设计及实施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关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即需要详实的学情分析。对于初中生而言,趣味性是其重要的学习倾向之一,如若教师设计的小组学习活动仍旧枯燥乏味,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及投入程度就难以保障,甚至可能造成学生更加消极地对待科学学习。此外,好奇心也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征,因此,小组学习活动更应该是探究式的,按照环环相扣的问题串递进展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进阶性发展。否则,完全按部就班、遵循特定步骤程序的学习活动更像是对学生的控制与压迫,反而会抑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3.调整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的定位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被认为是传递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主导者,因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容易圍绕自身的教学行为展开。比如,教师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教学语言该怎么说,实物演示该怎么做,知识点之间该怎么衔接过渡。总之,教师更多地是围绕自身来展开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完全不是这样,它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辅助者,其在教学中的作用类似于“脚手架”,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教学需要围绕学生来展开,其更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及特点是怎么样的,为了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科学学习,其自身应该怎么做。因此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要求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从“自我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

4.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适恰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反思、调整的活动,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同样需要匹配合适的评价方式,以保证其品质与成效。对此,传统的纸笔测验、打分数等教学评价显然并不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也对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努力具备组织和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能力,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出合理适恰的评价,以使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科学学习。比如,在开展制作细胞实物模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制作过程以及细胞模型的质量,对学生进行描述性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尚需进步的方面在哪里,以及该如何实现进步。再比如,在学习酵母菌的相关知识后,组织制作面点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同样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及作品的质量进行表现性评价。这样的创新性评价方式一来与学生的实际行动与社会生活相关联,二来比冰冷的分数更有改善和进步的参照意义,三来还向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及具体办法,是更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涛.实效,从小组合作“细节”与“能力培养”开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

[2]李晓慧.小组合作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M].2019全国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2019.

[3]陈可,金莉莉.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6(7).

猜你喜欢

重难点科学评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科学拔牙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