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
2020-12-11吕燕妮
吕燕妮
摘 要: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分析新媒体的特征,之后探讨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意义,最后总结出依托新媒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4-0-02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是依托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改革。新媒体互动性强、快捷便利,且产品具备匿名性和个性化,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媒体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心理意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托新媒体,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而创新思政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新媒体特征及其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意义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为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提供了丰富的渠道,使信息搜集及检索更方便,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也存在信息辨析真伪难度增加的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可以通过朋友圈、手机新闻 、微博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依托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成为大学生的日常重要生活,大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在增加,信息形式也更复杂。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依托科技手段,只要在网络上搜索需要的信息的关键词,即可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信息探索,为自身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但网络是开放的,信息是共享的,学生虽然依托新媒体能获取丰富的信息,但对信息的真假却难以辨别,会被虚假信息诱导,进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二)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首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个性化强,学生在依托新媒体进行信息搜集时,能将自身的价值取向、心理需求、困惑或困境等进行表达,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掌握大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掌握大学生心理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对动态的分析判断大学生的可能性行為,以通过心理疏导等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防范,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新媒体互动性强,学生可以依托新媒体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规避了传统学生对面对面交流的抵触心理。新媒体突破了传统交流时间的限制,提高了师生交流的真实性,只要学生愿意,随时可以教师进行沟通,将自己的困惑等讲给教师听,在避免传统面对面交流的防范性和拘束性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交流效率,进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更丰富。
再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而言,信息传递非常快捷,大量信息通过快速更新和传播使学生的表达更具实效性。新媒体的便捷性为师生的交流构建了高效的渠道,依托这一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快速进行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并对教育工作实效进行检查。而学生依托新媒体渠道可以进行教师信息的及时回复,这对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布置及为重要,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提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觉。依托新媒体,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舆论能反映真实的民情和民意,能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新媒体上发言主体都是匿名形式,这打破了真实世界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之间的交流方法。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表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在缩小与学生距离的基础上减少学生的防范心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一)新媒体个性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在新媒体背景下,媒体平台上的个体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展示提供了平台,使学生能发展个性、提升自我。新媒体的个性化特征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大学生能展示个性化的自己。但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的辩认能力有限,容易出现盲目从众心理,容易被负面信息或价值观影响,进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在实现大学生个性张扬的基础上进行不与社会悖离、不与学生健康成长悖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新媒体互动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具备信息双向传递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匿名进行信息发布,信息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都不明确,参与信息传递的各个主体都对信息有控制权。新媒体的互动性使信息更具趣味性,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都能通过信息获得情感的宣泄。新媒体的互动性会使一些控制力不强的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在新媒体上进行宣泄,有的甚至成瘾,甚至将片面的、负面的信息传递出去,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表达自己话语权的平台,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理性教育、约束教育、责任教育却产生影响。
(三)新媒体快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平台上的信息内容广泛且丰富,信息传播速度快。大学生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学生的信息掌握是先入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获取是滞后的。教育工作者信息掌握的被动性,使对学生的正面传达、正面回应、正面引导滞后,导致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新媒体匿名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通过ID注册,能将自己的真实信息隐藏起来。在网络上,大家互相不了解身份,进而可以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在导致信息真实性无法保证的基础上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者,他们本应在高校学习期间關注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国家发展前景,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但是因新媒体的匿名性,导致学生获取的信息存在片面性,影响大学生的判断,进而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一)改变教育理念,依托媒体融合进行教育宣传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构建多样化、现代化、立体化的信息传播体系。依托新媒体的媒介融合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在新媒体背景下,实现媒介融合,能提升信息传播的功能和价值,能依托媒介融合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体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需求更贴近。 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的观念受媒体信息影响,也发生变化,高校在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重聆听学生,从传统的单向信息输出向双向信息反馈转变,目的是解决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疑惑。高校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转变传统的文字或语言教育的形式,并融入新媒体的视频、声音等,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高校在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依托新媒体丰富教育的模式,以平和的话语、活泼的表达形式,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层次性,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需求贴近,以提升教育效果。
(二)依托新媒体平台,健全媒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依托新媒体构建媒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征求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教育决策。在构建媒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时,要注重顶层设计,以保证机制的完整性。高校要对媒介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功能发挥进行监督,目的是使新旧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有效对接。高校要聘请专业人士挖掘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使高校能从容面对舆论压力,进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依托新媒体平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正确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量大,且内容多元化,但信息的真实性及可控性弱。虽然丰富的信息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但虚假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在依托新媒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保证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者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将低俗、偏激的思想内容进行删除,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高校要构建良性的媒介融合空间,通过不良信息的投诉、举报等方式净化媒介空间,并通过正向舆论的引导,与负面信息进行抗衡,在掌握舆论走向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依托新媒体平台,培养融合型高素质人才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以人为本,构建媒介融合平台,以培养融合型高素质人才。高校要强化媒体融合平台构建的顶层设计,利用高校的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校报、校电视台等,形成多元化且优势互补的媒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新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高素质媒介融合团队的建设,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新媒体,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人才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认识到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深入挖掘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并依托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军.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高教探索,2020,(6):后插3.
[2]詹捷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73-75.
[3]张海涛,王晓方.新媒体技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评《思想政治教育:反思与构建》[J].高教探索,2020,(6):后插15-后插16.
[4]张建江,杨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0,20(2):88-90.
[5]宋治非.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6):123-124.
[6]淮一谷.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创新路径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