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社群的爱国主义表达研究
2020-12-11王玫珺
王玫珺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饭圈”这一亚文化群体不断发展壮大,频繁出现在舆论场中。特别是“饭圈出征”事件之后,这一群体逐渐被大众熟知。“饭圈女孩”以粉丝群为主导进行的集体行动,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队列之中,其强大的动员力量震惊了舆论界。与此同时,也体现出学界对以粉丝为主体的爱国主义表达研究的认知盲点。笔者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粉丝群体爱国主义现象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影响做一番考察并得出结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政治参与权发生转移、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发生代际争议及图像驱动等原因,粉丝群体的爱国主义表达呈现新特征。
关键词:新媒体;“饭圈出征”;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4-000-02
自2016年,从“帝吧出征”事件掀起的爱国浪潮到近期香港修例风波不断发酵,饭圈女孩联手帝吧网友再次出征,为“阿中哥哥”打call。“饭圈出征,寸土必争”的口号与2016年的“帝吧出征,寸草不生”遥相呼应。由粉丝这一亚文化群体为主导的爱国主义表达呈现出新特点。根据这些爱国主义现象,笔者提出了一些基本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社群的爱国主义表达与传统爱国主义表达相比,具有哪些新的特点?并存在着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规避?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结合中国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结合当下的发展过程、演变形态以及社会影响来进行研究。
一、粉丝社群爱国主义表达的新特征
(一)分工明确:从单一作战到各司其职
网络集体行动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而成,但其发展趋势日益组织化。此次“出征”在饭圈女孩的加持下,更是一场有组织的“远征”。虽然网络环境下的组织与现实的正式组织都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及行为准则对组织行为进行规范,助力目标的达成。但与现实生活中的组织网络相比较,虚拟化的网络组织更加强调目的统一性。于是一场有组织、有纪律、基于爱国共识主流民意的自发行为汇聚出一股攻无不克的仪式性力量,成功建构了一出组织性的“圣战”神话。
(二)表达渠道:从单一媒介到融合媒介
粉丝群体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强大力量,首先是因为新兴媒介的权力赋能。新媒体环境下粉丝之间的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家不以現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为根据来划分群体。其次,由于社交平台的及时性与交互性,粉丝的意见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在“饭圈出征”话题发出的24小时内,微博热度达到了2.3亿,讨论量达到了12.4万次,粉丝群体的力量在互联网的运作机制下大大增加。
新兴媒介技术赋予了粉丝强大表现自我的能力,粉丝的权利不再是观看和参与,粉丝不仅拥有文化消费的能力,更成为表演者在平台中能够尽情表演、释放自我[1]。
(三)表达载体:从单一符号到多元符号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为亚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原本只是存在于现实中小范围的亚文化群体得以不断扩大,在虚拟的网络中进行大规模的交流与传播风格逐渐多元。粉丝群体基于此背景下的爱国主义表达,实则是文字、符号、图画为主的符号互动[2]。“饭圈出征”中的青年人打破语言述写常规,利用谐音、表情包、缩写、花体文字的综合运用成为其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要方式。
饭圈女孩“出征”与之前“出征”相比,首先,最大的不同是在于生成了一个与传统形象截然不同的民族主义“偶像”——“阿中哥哥”(被拟人化的中国),而粉丝们自称“izhong”,号召守护共同的“爱豆”(idol,即偶像)。其次,运用更具感染力与幽默感的土味情话、段子、打榜语言,以代替愤怒为底色的沉重情感。除此之外,在使用的符号上,拼贴制造的绚烂、吸睛的符号表情包取代了单一的政治口号。有的研究者使用了道金斯提出的“米姆”概念来指称这种易于复制,具有多义性、参与性的网络视觉符号[3]。
二、粉丝社群爱国主义表达方式变化的原因
(一)社会变迁:政治参与权的权力转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介,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不再以兴趣为主,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以“传播者”的身份来进行信息传播。草根行动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机会,在此传播格局下,中国政治开启去神秘化的进程。
当前网络不再是爱国主义的配角,它与爱国主义相结合赋予个体一种明确的身份——政治粉丝群体。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他们渴望通过互联网发声,分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特别是在关乎国家主权的事件上,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始终牵动着青年的神经,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在爱国主义感情的推动下一路高涨,网络爱国主义越演越烈,成为互联网的绝对强音。在此条件下,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改变。
(二)代际争议: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争
此前的“爆吧”运动由于其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大多数公众对粉丝群体的定位停留在“脑残粉”“愤青”“小粉红”等一系列贬义词性之中。他们认为这种打着爱国主义旗帜的运动实则是不理智的,是带有网络暴力色彩的。但在这次“饭圈出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下年轻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前所未有的社交便利和海量信息让其有机会接触到多种文化,整个饭圈正由无序走向自律,由盲目走向理性。
粉丝群体爱国主义表达所产生的变化可以说是青年人对抗主流文化的符号实践。如今的粉丝群体在网络空间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对媒体内容和话语有驾驭能力,能为主流价值观对外传送带来巨大力量。他们想用实际行动表明,亚文化是可以存在的,是能被主流文化所认可。
(三)话语修辞:图像驱动中的爱国主义
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民众来说,通俗化的大众图像是最唾手可得而又便捷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宣传工具。凯瑟琳·杰米逊在分析当代社会政治修辞的演变轨迹时发现,视觉修辞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公共话语空间构建的主要修辞手段,因为“戏剧性的、易溶性的、视觉性的瞬间正在取代建立在记忆认知机制上的文字符号”。
有研究者将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民族主义事件概括为“图像驱动性民族主义”从视觉传播的方面来看,由于视觉符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共情性更容易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再搭配简洁的口号和人们熟悉的漫画形象更能起到叙事的作用。因此,视觉符号成为粉丝群体表达爱国主义的最好工具。
三、粉丝社群爱国主义表达方式变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粉丝社群爱国主义表达方式变化的进步性
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断提升,绝大部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认同。
1.激发广大青年爱国主义情怀
“饭圈出征”通过构建内宣外宣协同机制,增强中国道路的叙事力和同化力,在国际社会上营造更利于中国和平形象的同时,也有助于凝聚中国民族精神,增加民族自信。进而促进在我国内部更具感染力、说服力的宣传话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征”的爱国主义表达形式,多以青少年熟悉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传播方式带给青少年的是真真切切的感受
2.拓展爱国主义情怀表达的新途径
社交媒体的发展不断丰富了爱国主义表达的途径,青年人通过网络空间参与政治表达。除了言论自由表达权利外,表情包、电子游戏、短视频、动画等都成为爱国主义表达的新方式。通过网络空间的意义建构、公共讨论、符号生产等话语形态的发展,形成了另类的政治表达空间。与前几代青年相比,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不再限于入党入团等直接形式,他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对政治议题的表达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在互联网平台讨论社会热点,以关注和评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与观点,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
(二)粉丝社群爱国主义表达方式变化的局限性
1.非理性行为依旧存在
因为饭圈内部的高度组织化、规模化,所以其开展的网络集体行动往往为许多“圈外人”留下了极为负面的印象。微博等社交平台是饭圈活动的主要陣地,自然无可避免地充斥着各饭圈粉丝整齐划一的应援宣传,但也相对不稳定,是非分辨能力不足,导致他们的热血、激情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
粉丝们以维护国家主权这一共同目标聚集,并产生一种集体情感。在此驱动下的集合行为往往以情绪传播为主,其传播速度迅速,参与者通常处于亢奋的精神状态,理性自控能力比较差。“出征”中的多数青年,在感情的驱使下冲锋上阵,并没有对此次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认识,不能正确看待问题的本质,一味反击,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做法对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不利,对国家的发展不利。
3.以娱乐性为主导的恶搞消费主义
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戏谑、娱乐的可能。“饭圈出征”中,中国国旗、版图照、风景照、明星照被制作成各式表情包和漫画图。但在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这些图片已丧失其原本的文化意义,反而成为娱乐性极强的符号象征,“恶搞”成分占据主导地位。对这些初涉政治的“饭圈女孩”而言,应当予以警惕的不仅仅是对垒的“敌人”,更是群情激愤之下那股无名的动员力量。
参考文献:
[1]姜雯嘉.传播视域下的“饭圈文化”探析[J].东南传播,2019,(6):51-53.
[2]汪金汉.从“文本盗猎”到“公民参与”:詹金斯的“参与性”媒介受众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91-197.
[3]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4):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