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课堂互动功能的初一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研究

2020-12-11林篪张伟根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9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

林篪 张伟根

【摘要】历史解释,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中学生必须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要素之一。因此从初一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历史解释”素养的意识,有助于对学生的整个历史学习生涯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平板电脑教学中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对初一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并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课堂   互动功能   历史解释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057-02

“历史解释”是中学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指出:“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那么,是否有必要对初一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呢?对于一群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初中生又要采取何种策略进行培养呢?在此笔者基于使用平板电脑教学的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对初一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素养培养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将自己的教学探索与大家分享并进行反思与小结。

一、历史解释素养在初一阶段培养的必要性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新学科,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呢?从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是十分必要的。

现行的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尚无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但参考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其中对历史解释素养划分了4个水平。从中考试题的要求看,初中历史教学的培养至少要达到水平1中:“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和水平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史料并使用相关的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越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在检验教学中是否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会在考试中有所体现。纵观近几年中考与南海区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更加注重理解材料、挖掘信息,基于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历史解释。尤其是综合题型(材料分析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考察学生是否达成“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反馈。

基于上述要求,在入门阶段就着手培养初一学生初步具有“历史解释”素养的意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整个历史学习生涯奠定基础。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策略进行培养呢?从初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来说,大部分学生会对历史学科不但有兴趣、有好奇心,还有旺盛的求知欲、活跃的思维;却又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他们既不满足教师对知识的简单重复,但对历史材料缺乏基本的解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更要注重教学策略运用的灵活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才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分析能力。因此,笔者尝试运用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促进对初一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二、运用智慧课堂互动功能促进素养的培养

(一)运用智慧课堂互动功能的优点

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相对于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传统课堂”而言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不断深化融合的新的教学手段。智慧课堂能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有效收集和分析学生课堂上学习数据,有利于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准确的评价与反馈,有利于课后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更具有生动性和灵活性。智慧课堂以互动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依据现代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与多种互动教学工具,利用网络和显示屏、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相连,可分享屏幕、进行投票、抢答、随机抽号、分组、评测、拍照上传等多种互动方式,教师与学生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交流、教学分享,使得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可视化。

(二)智慧互动下的素养培养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仅仅依靠机械记忆,更不能是流于形式的自主探索,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交流与知识的迁移应用重要性。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就是让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上能有效地开展激烈的讨论、深度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以智慧互动功能如:屏幕互动、评测功能、互动工具等为依托,实现教师分享——学生思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小结的基本策略,进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达成“历史解释”素养。

以课堂上对一个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为例:①教师先使用“动态大屏幕”分享某一历史现象或历史材料并抛出探究方向或问题,学生平板屏幕会随着老师翻阅大屏幕而实时共享画面,解决了有课件字体较小或有学生视力不好看不清楚等问题,可以使教学覆盖面广、教学有效性提升。②教师分享完历史材料后,概述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理解材料的基本方法,“推送板書”,方便学生课后进一步理解、补充笔记。③教师再播放另一则历史材料,点击“评测”,此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理解材料,并根据材料归纳出历史结论或历史分析后在练习本上写下答案,接着使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完成“评测”。④完成了前三个互动步骤后,教师在上传的答案中“选取”或“随机抽取”1个或几个答案“共享”到学生屏幕、或不“选取”答案而直接用“静态学生屏”共享某一学生的屏幕,让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生点评。点评结束再截屏上传到教师端。⑤教师使用“工具”中的“玻璃板”再次对生生互动点评的结果进行评析。

在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在这种互动模式中学习兴趣浓郁,各项操作能熟练运用,学习主动性更高了。在智慧互动教学中,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更将学生从以往的纯粹知识接受者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效果

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是人接受信息、存贮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上述的智慧互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将学生思维变得可视化,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智慧互动能够直观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是否发生变化、在一个时间段的前后对比中是否有所提升。

本课题组通过跟踪观察发现,随着教学进度和日程的推移,智慧班的学生课堂反应更加积极活跃,当传统教学班在课堂探讨环节热情在逐渐降低时,智慧班学生课堂讨论互动仍然热烈,部分学生还能就某一历史问题叙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超越了同时期普通初一学生的水平。例如在上《百家争鸣》一课时,在学完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后,教师通过动态屏幕分享给学生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面对战国时期的乱世,百家中的主要学派儒、墨、道、法分别开出了不同的治世良方。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会采纳哪一家的“药方”呢?为什么?”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将小组的探究成果通过“拍照上传”功能发送到教师终端,教师“随机抽号”让小组代表进行阐述。

以下为课堂实录片段:

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认为应该采纳墨家的思想。理由是兼并战争中百姓受苦,所以要兼爱非攻,不要打仗了。

教师回应:很棒,这个小组为百姓着想,选择墨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小组代表2:我们小组认为道家更好。理由是为百姓着想的话就应该顺应民心和自然。

教师回应:这个小组崇尚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还有其他观点吗?

小组代表3:老师,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兵家的观点,既然是乱世,打不就完了吗?

此时,没等教师反应,另一个小组就迫不及待按下“抢答”键并站起来“反驳”了。

小组代表4:我们不赞成以上观点,打胜之后要治理,治理的话要选法家,因为法家注重法治,我们要以法治国。

教师回应:这个小组应该是认为让人民害怕比仁爱更管用。还剩儒家没人选择,有没小组支持儒家的观点的?

小组代表5:那我们组选儒家吧,因为儒家说为政以德,以德化民,应该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好办法。

教师小结:刚刚各小组代表争锋相对的情形让老师误以为是回到百家争鸣时代,同学们表现的真好。但是当时的统治者究竟选择了哪一家思想呢?请观看视频《君主的选择》。

这一教學片段可谓是意料之外的闪光点,教师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建立政权之后的统治者是采取了经过发展的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理所当然地预设学生会选择儒家思想、或者学生不作出回答沦为传统的“教师问,教师答”。但是学生们却能够在生生互动交流之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初步达到了“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史料,对相关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的水平。可见,与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相比,使用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师生实时互动)进行教学的模式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基于广东省中考考试中不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考察,本课题组根据对普通班(非实验班)和智慧班(实验班)进行在大型测验中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跟踪分析,发现智慧班的得分上有优势,并且在历史综合题(材料分析题)的得分上效果更加明显,智慧班的学生在综合题的得分上拉开了差距。考试得分上的差距实则是学生“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培养效果的反馈。

三、总结与反思

在为期一年的基于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对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课题研究中,总结发现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对于促进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传统课堂师问生答的死板形式相比,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更具有灵动性与趣味性,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使互动落到实处,落到动脑动口动笔上、再将结果进行互相探讨学习,达到思维的碰撞的效果。智慧互动使整个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培养过程、程度、效果变得可视化,也便于教师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因此,使用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对初一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不失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然,在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在教学上和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是有效的,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使用次数上的把握也比较难。初一学生还比较好奇贪玩,有时候因为使用了互动功能就不愿意停下来,因此互动时间上比较难把握,会出现计划内容上不完等问题。技术的出现是为更好地教学服务而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如何更恰当地使用智慧互动功能来辅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是另一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M].历史教学,2018第5期.

[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解读[S].2017年.

[3] 刘向阳.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D].教学与管理,2020年5月.

[4] 王文坚.基于智慧课堂建构历史解释的实践探究——以《碰撞与冲突》为例[D].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
在“智慧课堂”上教学相长
如何建设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
构建语文智慧课堂,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引入音乐节奏构建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