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9年《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
2020-12-11张荣沉
张荣沉
【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为目的,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我校通过2019年(学生2363名),《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从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指数、柔韧力量指数和速度灵巧指数中,发现了学生的身体各项体质指标有所下降,特别是心肺肌能、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明显下降趋势。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这些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评价,使我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从中得出了改进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和方法。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 等级 耐力速度 柔韧力量 速度灵巧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011-02
1.研究目的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标准》的完善与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体质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从我校体质测试指标数据分析,对我校体质的评定,男女生对比分析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寻找推进体质测试的新思路,增强学生体质,为完善我校的测试方法、教学训练方法提供帮助以及为其它学校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中山市东区水云轩小学2019年度(以下简称今年)全校47个教学班级2363(男生:1226,女生:1097)名学生。
2.2测试项目及步骤
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指数、50米跑、坐位体前屈、50米×8往返跑、一分钟仰卧和一分钟跳绳七个项目。
测试步骤:所任班级的体育教师,整理好班级的学生名单,按照监测的要求,分组、分项目进行,教师把全校每位学生测试的成绩填入相应表格,上网导入出模版,输入数据,然后将模版导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系统,系统自动进行评分。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各种期刊,有关文献资料,阅读该领域多种专著与论文,浏览相关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整理并分析,为本文提供参考。
2.3.2数据统计法: 今年全校47个班级的2363名,每位学生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指数、50米跑、坐位体前屈、50米×8往返跑等七个项目进行了评定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全校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等级
从表1身高标准体重男女生数据中可以看出,各等级差不大,优良率95%以上,说明学生营养摄取比较合理,出现肥胖或低体重较少,女生比男生优良率上升了0.75个百分点,女生的营养摄入量比男生更科学合理;男女生合格率都是100%。因此,全校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及作息习惯,多参加体育活动,在课余时间内加强对身体的锻炼。
3.2肺活量指数等级
从下图表2肺活量等级数据中看出,男生优良率9.95%,远远低于女生33.00%,明显少了女生23.05个百分点;同时男生不及格率6.95%比女生3.10%增加了3.85个百分点。可见,男生的肺活量远远不如女生,原因是男学生平时惰性较大,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较女生差,缺少有氧练习,和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另外,大部分男学生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也造成测试成绩偏低。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对男生引导,进行思想工作,坚持经常做一些护胸、振臂等徒手操,耐久跑或吹气球、吹焟烛等游戏提高男生肺活量成绩。
3.3 50米跑等级
从表3可以看出50米跑等级数据中,男生优良率15.17%低于女生的22.42%,降低了7.25个百分点;不合格率10.11%高于女生7.75%,增加了2.36个百分点。全校男生50米跑的成绩不如女生,男生优良率都偏低,达不到国家平均水平。建议:体育课过程中加强发展上肢、腰背腹肌、腿部力量练习,跑陡坡,篮球场25米往返跑练习等,特别是男生更应加强练习。
3.4 坐位体前屈等级
从表4坐位体前屈等级数据分析中,男生优良率35.47%低于女生38.56%,低了3.09个百分点;不合格率7.66%高于女生6.93%,增加了0.73个百分点。坐位体前屈是考查学生柔韧性,对全身的关节、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要求极高的项目,男生的柔韧性比女生的略差。建议在训练中教师安排一些拉伸运动:弓步拉伸、横劈叉、纵劈叉等加强男生练习。
3.5 50米×8往返跑等级
从表5这一项目数据分析看出,男生优良率20.89%偏低于女生19.54%,低了1.35个百分点,两者相差不大;不及格率10.31高于女生7.50%,高了2.8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男生这比女生差,两者都达不到国家体质标准要求。建议在体育课堂中加强耐力跑密度与强度。
3.6 一分钟仰卧起坐等级
从表6分析50米跑数据中,男生优良率5.96%略高于女生3.18%,高了2.78个百分点;不及格率9.97%比女生12.58%,低了2.6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男生整体情况比女生稍好些,但两者与全国体质健康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全校学生的力量素质下降。力量素质在人类体质水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在决定人体运动能力、保持基本生活工作水平、预防伤病、身体成分调控与维持人体代谢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学界达成共识,而力量素质测量与评价已成为体质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项目是反映学生腰腹部肌肉耐力水平,在教學过程中合理安排仰卧起坐的练习的密度与强度,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腰腹爆发力,促进男女生力量素质发展。
3.7一分钟跳绳等级
从表7跳绳等级数据中,男生优良率14.14%略高于女生的13.58%,高了0.56个百分点;不及格率9.40%也低于女生的6.02%,增加了3.38个百分点。总体分析,两者与全国体质健康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男生跳繩成绩比女生差。这一项目是反应学生的耐力和力量情况,学生在平时课余时间利用垫脚尖动作来增强踝关节的韧性和力量,从而提高跳绳成绩。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调研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发育水平总体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但学生体质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我校情况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4]。从我校男生和女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中体现出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基本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但男生的各项目总体成绩明显比女生低,除身高体重持平外,其它项目都有不如女生,相差最大的是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不及格率除仰卧起坐外高于女生,其余项目都低于女生。因此,男生整体肺功能、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及柔韧性、协调性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锻炼。完善我校男生肺活量、速度爆发力量素质重中之重。
4.2建议
4.2.1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了解各种器材的采用方法及技巧。掌握测试技巧,有利于测试成绩的提高。比如在跳绳项目中,测试前将绳子调整适合自己身高长度,开始测试前30秒摇绳快速跳,后30秒匀速跳;测试肺活量时,深吸一口气,对准吹气嘴不间断缓缓地吹气。
4.2.2体育课中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各项的引导。肺活量可以通过慢跑、变速跑、游泳、跳绳、划船、俯卧撑等动作和运动;一分钟仰卧起坐,可以通过悬垂举腿、原地两头起或仰卧举腿和负重仰卧起坐等练习来提高腹肌的力量;坐位体前屈,可以选择多做一些拉伸运动,比如压腿、开髋、 劈叉、跨栏坐和各种滚翻动作和练习;一分钟跳绳,可选择垫脚尖、计数跳绳、交叉跳绳、 甩绳等练习,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练习的密度与强度。
4.2.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进一步推行学校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并加强管理。学校与周围的社区 、公共服务部门加强合作,使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4.2.4对于肺功能、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及柔韧性、协调性素质较差的学生,体育教师合理地布置家庭作业,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提高各项成绩。
4.2.5全校每位学生发放《体质测试》记录卡,记录卡上包括各个项目(七项)内容。学生针对自己弱项利用相应的时间加强练习,每次测试把最好成绩登记在记录卡上,老师定期进行记录卡检查,对每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激发学生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体质成绩的提高。
4.2.6进一步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师生全身心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增强学生体质是事关民族昌盛的千秋大计,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扩大社会影响,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让健康理念植入人心,形成全校师生、家长关心体育,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吴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整内容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4,11.
[2]殷鸿豹.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3]孙有平 范洪彬 季浏.梳理与反思:6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素质测试的科学性考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3.
[4]甄志平 毛振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02.
[5]毛振明.“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系列文章之二:贯彻课程标准规范体育课程[J].体育教学.2014,2.
[6]王艳,王冬冬.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