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的生态式德育路径探索

2020-12-11张敏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

张敏

关键词生态式德育 高职学生 和谐人格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基础性的人力资源。高职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产业技术工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线技术人员。如何适应新时代和社会新的需要,从生态式德育的维度,探索一种路径,以建构高职院校学生的和谐人格,实现其全面发展,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职业技术工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生态式德育就是把人放回他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而不是割裂地、孤立地对待人。将他的特定环境视为德育生态环境,使他在这—特定德育生态环境里自然地融入由显性和隐性德育元素形成的德育生态循环——这种循环是由德育生态环境的各个环节合力影响推动形成的,如同美国学者韦斯科夫所说:“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封闭系统,它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生产环节相互关联所组成;每一个小环节的产物或废物的输出也是另一个小环节的原料输入。”而这里的输出与输入,再输出与再输入形成了德育生态环境的德育生态循环,只是它承载的对象是某种认知,由显性和隐性德育元素形成的“共识”。——在这一系列循环中,不断发现自我、重新审视自然、和谐与他人的关系、正视社会现象,循序渐进又自然而然地实现他的德育生态发展;同时诸多的他或她推动整个德育生态环境不断的发展的动态的德育。生态式德育包含着尊重生命,认真面对每个生命背后承载的价值,倡导回归社会生活的德育理念以及和谐、人本、动态的德育观点。

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的生态式德育就是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尊重高职学生人格形成的生态性规律,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入手,润物细无声地帮助高职学生建构和谐人格。

一、培育有利于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的德育生态环境

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个体人格的发展也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影响,正如“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建构起不同的人格,高职学生的人格发展同样受到其所身处的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共同形成了高职学生的德育生态环境。因而,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如果离开高职学生的德育生态环境,那么这种建构将如同搭建空中楼阁般徒劳无益,非但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正视德育生态环境对高职学生人格建构的影响,尊重学生人格发展的生态性,因势利导,才能真正帮助高职学生建构和谐人格。

(一)打造“绿色”的显性德育生态环境

对高职学生来说,显性的德育生态环境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对个体人格建构产生影响的因素构成的德育生态环境。比如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环境。而它们正是高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体会最多的场所。这些场所以物化的文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建构高职学生的人格。从高职学生人格发展的生态性出发,打造一个“绿色”的显性德育生态环境,有利于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

“绿色”象征着生命、生态,有着蕴育之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美好状态。显性德育生态环境冠之以“绿色”,意为给高职学生打造一个和谐、均衡、美好,催人积极奋进的物化环境。例如鼓励学生参与文明校园建设。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参与打造“绿色”的显性德育生态环境的活动,能够在学生的心目中会逐渐形成对自然、整洁、和谐的美好环境的追求,养成环保的意识和理念,同时学会关注社会,以实际行动去打造美好的环境,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营造“和谐”的隐性德育生态环境

“和谐”的隐性德育生态环境是指隐性德育生态环境中的诸因素追求均衡、协调,具体体现为祟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以及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

以非物质形式存在隐性德育生态环境,不同于显性德育生态环境能够被人直接感知,它对个体的作用类似于空气,时时刻刻又无声无息,无嗅无味又沁入心脾。也正是隐性德育生态环境的这些特点,它对个体人格建构的影响往往比较隐蔽和深刻。如果高职学生身在一个文化消极、制度非人性化、人际关系紧张的隐性德育生态环境中,要想建构—个具有和谐人格的个体几乎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因而营造“和谐”的隐性德育生态环境,对建构高职学生的和谐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开展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的生态式德育活动

(一)高职思政课——发挥好思想先锋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无奈应对的现象。原本与人的心灵走得最近的思政课却成为了游走表面,被學生视为无所谓的课程。究其原因,脱离高职学生实际的传统讲授模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高职学生有其独有的特征,他们对人、对事、对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肤浅的教条式的传授,他们基本不买账,往往入耳不入心。同时他们也区别于本科学生,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很难开展理论层面的探讨。如果超出了他们的接受限度,往往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直观的表现形式是高职学生乐于接受的。因而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转变高职思政课授课方式,有利于落实高职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任务,使得思政课走进高职学生的心灵,实现心灵层面的对话,从而帮助高职学生建构和谐人格。

高职思政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讲授模式,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喜恶、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看法,结合课程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模式。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门课程基本都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是高职学生进入高职接触的第一门思政课,课程内容与高职学生联系紧密,可以说是高职学生开启高职生涯乃至迈向接下去人生道路的思政理论课。发挥好这门课程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生。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色,可以安排各种课堂活动:或是毕业生的现身说法让学生领悟到珍惜和规划好大学时光的重要性;或是组织课堂辩论探讨怎样的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或是安排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调研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探讨改善的方案;或是发动学生搜集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或是安排学生模拟法庭甚而走进法院旁听,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等。再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较之前一门,这门课程理论性更强,纯粹的理论学习对高职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困难,效果也不佳,很难实现培养高职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概论”课教学可以尝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直观体验,通过感受、体验、实践,激发高职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反思和探究。形式多样、不限课堂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兴趣,培养高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辩证唯物地对待人生、价值、世界提供了宽广的平台,通过感受、体验、实践、探究更能帮助高职学生协调知情意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等品德能力。

(二)辅导员、心理教师——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灵朋友

辅导员从关心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点滴中温暖他们的心灵。辅导员与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最为紧密。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联系辅导员,辅导员与高职学生朝夕相处,亲近相处,容易令人放松,也会比较自然的呈现出个体的真实状态。同时辅导员大多比较年轻,与高职学生年龄相近,容易相处和被学生接受。这些特点,使得辅导员比起其他教师更具优势,有更多机会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发现高职学生的变化。辅导员应该把握这些优势,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以朋友的姿态与高职学生相处,关心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与学生交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与学生的自然交流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共同探寻解决之道,给予高职学生人生前行的明灯,成为他们的心灵朋友。

心理教师虽然没有辅导员那些和高职学生朝夕相处的机会,但是心理教师担当的职责的特殊性,是走进心灵、关爱心灵的使者,所以当高职学生将心扉敞开,倾诉自己的秘密时,他或她是将信任托付给了心理教师,当个体信任对方时,他或她也更愿意接受来自对方的帮助,此时此刻,心理教师就是高职学生的心灵朋友,甚至是特殊的私密朋友,心理教师的心理辅导对高职学生建构和谐人格影响是深入的。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对心理辅导认识的局限性,不是每一个高职学生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心理教师配备的人数也有限,如何让每一位高职学生有机会接触心理辅导,发挥心理教师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他们大多比较热衷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联系、获得咨询——将心理咨询室开设到手机里、网络上。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联系比较隐蔽,能够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联系又较方便。通过这个平台,这种广泛而私密的联系,可以创造更多机会,了解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学生的心灵,针对个别学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三)班主任、专业教師——做好学生的专业导师

班主任、专业教师在高职学生人格建构中同样影响深远。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协调高职学生的知情意行、提升道德认识和品德能力是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心理教师的职责,其实不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对于高职学生的人格建构而言,整个德育生态环境中人、事、物都是其人格养成的因素,忽视他们之外的人、事、物的影响和作用是片面、孤立的,这种方式本身就是非生态、不和谐的,更无益于建构和谐人格。

高职的班主任不同于中小学阶段,关注的重心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琐事,更关注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导师、指路人之一。而事业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路径之一。高职学生中很多人对自身价值充满困惑,不能正视自身,更迷茫或漠视社会价值,甚至认为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立的。班主任担当的就是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得高职学生能够尽快从理想和目标的迷茫中走出来,坚定信念,投入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

而专业教师更是担当了这样的职责。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部分专业教师在高职学生中灌输功利的思想,将金钱、地位等同于成功,将考证、找工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部,视学生为商品或机器,忽视和无视高职学生人格建构,在学生面前贬低德育教育,甚至自身的作风存在问题。高职学生很多在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前,受社会环境影响,多少已经带有了功利色彩,他们很多对专业课表现关注,专业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斑。如果专业教师以那样的价值观出现在学生面前,并灌输给学生,那么很可能使得前面很多人的努力付之一炬。所以专业教师作为高职学生的专业导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生态式德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关爱生命,关心社会和自然,不偏废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好科技与人文,注重自身的言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专业导师,帮助学生探寻自身价值,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丰富校内外活动——自身与外界的平衡

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是高职学生在校内锻炼自身的—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职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只是出于对自身不了解,对社团、协会不了解,或者没有建立可供选择的社团、协会,或是运作不理想而选择了观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不仅有利于丰富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有利于高职学生发现自己,探寻自身的价值。同时通过参与,不断地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有益于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可以就某些学生关心的问题、现象等聘请校外人士组织讲座、交流会等活动,增长学生见识,为高职学生融入社会做好铺垫和衔接。当然这些是学生了解、认识、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协调高职学生知情意行,提高道德认识和品德能力,实践是最为深刻和直接的方式,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的社会现实,此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听到、感受到似乎和学校里听闻的大相径庭的情况,他们会迷茫、困惑,甚至对过去的认识产生怀疑,这是最真实和自然的状态,教师应该把握这一机会,发挥作用,不仅仅将真实的现实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形成新的认识,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高职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推理等品德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组织学生创建和参与各种组织和活动,丰富校内外活动,将高职学生放回现实社会,这既是高职学生乐于体验的,也是符合人格建构生态性规律。它是协调学生个体内部以及个体与他人、社会、自然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完善有利于高职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评价体系是生态式德育的重要一环。

(一)建立时间维度的动态过程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和谐人格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动态过程评价体系是从高职学生人格发展的生态性规律出发,基于发展的理念,建立一个时间维度的评价体系。它考察的是高职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全程的人格发展状况。不同于传统的学期末评价,它关注学生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变化,形成记录,之后以周、月、季等稍长的时间段回顾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给予学生信息反馈,此时的反馈并不是一种定性的评价,而是指导性建议和互动性的平台,特别关注学生在收到反馈时的反应,保持和学生的沟通的顺畅,以便给予学生个性化科学的指导。

动态过程评价体系关注高职学生人格发展的趋势,及时的对高职学生的变化做出指导,是帮助高职学生建构和谐人格积极有效的方式,动态过程评价体系反对的是对高职学生在时间点上的状态予以定性评价,因一件事、一个言论、行为而全盘否定或肯定,这是无视个体人格建构的生态性规律,给个体人格发展设置障碍。动态过程评价体系倡导历史的、发展的看待学生个体人格发展,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符合其个人发展特点的速度和方向,准确把握是需要伸手拉一把还是背后推一把。

(二)建立空间维度的立体评价体系

古诗云“不識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高职学生的个体评价亦然。如果片面的、单维度的观察学生,那么看到的也只能是学生个体的一个侧面。只有以全面的视角整体的考量,才有可能了解一个真实的学生个体,也才能有效的帮助个体建构和谐人格。因而在对高职学生人格发展的评价中,不仅需要一个时间、纵向、历史的考察,也需要一个空间、横向、全面的考察。建立空间维度的立体评价体系有益于了解学生真实个体,还原本真的面貌,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奠定真实的基础。

空间维度的立体评价体系由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评价即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组成。通过这样多方面的评价,可以呈现出一个较为真实的学生个体,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个体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

开展空间维度的立体评价,需要高职院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一套个性化评价档案,囊括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及自我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立体的评价,并以此做出指导方案,与学生沟通交流,就学生的反馈作及时的调整和再记录、再评价。使得评价体系成为建构学生个体和谐人格的重要一环,人生道路的助推器,而不是休止符。

总之,动态过程评价体系和立体评价体系不是两个割裂、独立的体系,它们是形成对高职学生客观、公正、全面评价的基础,两者是贯穿在评价的过程中的,即每天、每周、每月、每季的评价是在全面立体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的,而全面、立体的评价是动态过程评价的时间维度上的每一个组成环节。两者一起才是一个整体、动态的高职学生人格建构的评价体系。

四、结语

运用生态式德育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是—个长期、动态的过程。要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发挥生态式德育的效果,帮助学生建构和谐人格,首先,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承担者,在履行自身职责的时候,需要静下心读懂读透社会和新时代给予的使命,就是作为教育者,关乎人类将来的神圣的使命。其次,生态式德育的开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行为举止已不是个人的事情,是关乎他周围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的成长,成为建构高职学生人格的一份因子。最后,开展生态式德育需要注意德育活动设计符合高职学生人格发展水平。贴近高职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是生态式德育活动设计时需要把握的一个标准。从高职学生熟悉的争隋、关心的话题入手,与新时代接轨,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参与的热情,同时注意德育活动设计中德育目的的隐蔽性、含蓄性,这种朦胧、隐性的设计,更能够引起高职学生的思考,吸引高职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在参与的过程中激起知、情、意、行的碰撞,从而逐渐实现高职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大赛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