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儒家大同思想的承扬

2020-12-11李幸杨雪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幸 杨雪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同思想 大同社会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渊源,而儒家大同思想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进程中,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儒家的大同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既展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自信,又夯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根基。

一、儒家大同思想的内容

《礼记·礼运》集中阐述了大同思想的内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认为,礼制形成于他那个时代之前的夏、商、周三代,三代属于小康社会,而在小康社会之前,曾经存在过“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确切来说,儒家倡导的大同社会包含以下特征:

其一,大同社会倡导“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根据上下文理解《礼记·礼运》中阐述的“大道”“应该指传说中的三皇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书《三三坟》所讲的道理,是儒家学说的最初根源和最根本的依据圳”。孟子将“大道”概括为:“道二,仁与不仁而己矣。(《孟子·离娄上》)”“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阐述儒家大同思想时,虽然没有一个“仁”字,但“仁”的精神却充溢其问。“天下为公”与天下为私、为家相对,它讲的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论单个人还是单个团体都不能把天下看做是自己的而加以统治。总而言之,大同社会既是在三皇时代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也是孔子所大力宣扬的、通过“克己复礼”所要达到的“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的境界。

其二,大同社会倡导“选贤与能”的治理体制。“选贤与能”,即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对天下、国家进行有效治理。儒家倡导选举贤能过程的公正性,认为被选举出来的贤德之才要为人民办事,得人民信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机制的有序运行。

其三,大同社会倡导“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讲信修睦”讲的是人际的和谐关系,这是中国特有的伦理思想。每个人在社会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拥有平等的地位。大同社会剔除了所有社会中存在的胁迫因素,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需依附他人,认为讲信修睦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诚实守信、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氛围是大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要求。

其四,大同社会倡导各得其所的社会保障。博爱贯穿于每个大同社会成员中,在赡养老人、关爱幼儿上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家的界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人人各得其所,人人关爱他人并得他人关爱。大同社会处处彰显儒家民本思想,认为管理者管理国家要坚持以民为本,重视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力,在理政施政过程中为社会成员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

其五,大同社会倡导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货,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内的“财物”,在大同社会中都属于公共所属,不应该抛弃浪费。“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力出于身,与“各尽所能”同义。“爱公物”“爱劳动”是对大同社会公民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浪费和懒惰是私有制社会、并仍有可能残存于公有制社会中的两种最普遍的丑恶现象,在大同社会中是可耻的。

其六,大同社会倡导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是大同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大同社会中,每个人都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社会成员之间相处和睦,秩序稳定。

大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同社会理想涵盖了儒家关于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为人们构筑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古代思想家对大同社会做出了许多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阐述,近现代思想家政治家结合时代特征进一步阐释大同思想,探讨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儒家大同思想都蕴含了对全人类和平的希冀,可见,继承和发扬儒家大同思想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儒家大同思想的承扬

深刻剖析儒家大同思想,從大同理想社会中寻找经验和智慧,秉持“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公平正义”“和谐共生”“以人为本”等思想,这在中国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都得以体现。

其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儒家大同思想都具有“天下为公”价值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排斥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这是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和精神追求。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提倡“天下为公”的共同利益价值模式。这两者在价值观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尽管人们所处的社会制度、国家、种族、宗教不同,尽管人类社会仍然存在着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分歧,但是国际社会各层次、各领域、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印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人类越来越成为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需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指导,因此儒家大同思想倡导的“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基础。“天下为公”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达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大同思想“天下为公”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倡导人类的整体利益重于个体一己私利,提倡“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共同价值。其最高境界是在义利相矛盾、相冲突时要以“义”为重,“先义后利”乃至“公而忘私”。第二,主张“以天下为己任”的个人价值,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推崇己不欲、勿施人和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的处世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合作共赢、和谐相处、和平发展”的原则与儒家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中国一直坚持不懈的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将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谐发展落实到实处,从思想上践行“天下为公”的理念。

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儒家大同思想都具有“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和而不同”体现了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思想,强调多样中的统一,存异中的求同。“大同”的精神实质是“和而不同”,是事物多样性的协调,是事物对立统一的结果,是事物融融共处的大和谐。大同社会,就其哲学思想来说,承认社会的矛盾,强调了对立统一中的“统一”这个方面。它提倡的是多元化的和谐,提倡有贤愚、能与不能差别的选人制度,提倡“男分”“女归”的社会分工,承认“无信”存在的“讲信”,指明“不睦”存在的“修睦”,承认社会中存在家庭的差异,进而承认私有财产的不均,因此大同社会不是同质化的社会,而是“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大同社会思想中这种“和而不同”的辨证思维方式同样适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其吸收借鉴不同文明成果提供了有益启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扬了“和而不同”辨证思维,在世界多元文明进程中,始终把握好自我定位,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合作,为世界人民的和谐共存、永续发展积极发力。

其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儒家大同思想都具有“公平正义”的治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都要坚持公平正義,倡导全人类的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儒家大同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社会关系处理和社会秩序维护的治理理念上高度契合,都突出了坚持“公平正义“的要求。儒家大同思想在论证“天下为公”的过程中保障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权力,在强调“选贤与能”的人才任用制度中保障了社会各个阶层公平入仕的途径,切实将“公平正义”渗透到社会治理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此外,它还强调人们之间彼此和睦相处,尽职尽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这一“公平正义”的治理理念,在处理国际关系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其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儒家大同思想都倡导“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整体性思维模式,坚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儒家理想的大同社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的都是人与自然高度统一、和谐的社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坚持和谐共生,要求国际社会成员平等的参与国际事务,妥善处理各行为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安定有序。此外,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和其他国家一起实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要在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发展经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低碳经济,为构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其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儒家大同思想都具有“以人为本”的社会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体指向不是部分人或少数人,而是整个地球上所有的人及其“未来”。它创造性的整合规划了“小我”与“大我”,兼顾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儒家大同思想对社会成员利益的尊重、对家国天下的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它们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阐述儒家大同思想时,“仁”的精神充溢其间。围绕“仁”尊重保护人的生存来阐释人的存在的本质属性,揭示社会运行发展的人道,主张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施行以民为本的爱民政策,施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构建每一社会成员都各得其所的人道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儒家大同思想“以民为本”的继承发扬,它要求世界所有国家打造美美与共的国际关系,推动共存共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全人类谋福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博大精深,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的理论成果。儒家大同思想仅仅是其众多理论渊源中的一小部分,它巩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根基。同时,儒家大同思想在中国传承千年,不仅对中国人民,甚至对世界人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易被人们接受、理解和践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准备。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