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素养教育
2020-12-11徐其成
徐其成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思政教育 法治素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法治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也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理念不可缺少的坚实后盾。高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计划性的去进行法治素养的教学工作,全面去贯彻党的一切思想方针和遵循党的教学理念,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需求,在学生面对法律难题的时候帮助其答疑解惑,从而来真正实现法治教育的意义和效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完成。
一、法治素养教育的涵义
通俗地来说,法治素养就是指社会中的行为对象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对法律章程制度、行为规范还有社会中产生的法律现象所形成的认知、观念、意志、情感等思想活动,同时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习惯和行为活动,它属于一种与法律有关的独特的人格特点。法治素养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法律理论知识的充分掌握,认真学习我国现有法律条款里的法律内容,透彻理解法律的核心内容和原理,简单概括就是学法瞳法。第二,形成法律意識和思想观念,自觉遵守法律规章制度,会通过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有效解决问题,也就是依法和用法。第三,对法律形成崇高的信仰,在内心中坚定并确定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做到坚决抵制和拒绝一切违法行为活动,也就是尊重法律和爱护法律。
高校的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内容是指大学生通过对法律的有效学习来掌握到很多法律知识,在思想上对法律有一定的认知,建立起一定的法律信仰,从而去规范自己的一切行为,形成一些能够独自处理好社会关系的行为能力。高校的法治素养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学生对法律知识和立法准则的掌握,培养出坚定的法律意识还有形成崇高的法律信仰,简而言之就是教导大学生具备学法用法和尊法守法的行为能力。
二、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法治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特殊任务
在新时代发展趋势下,高校的法治教育成为了各个高校教育系统里面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为祖国培养出法治素养高的优秀人才是高校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和重视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高校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完成这项任务不仅能为我国实施依法理国的战略方针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的重要性保证,同时这也是我国一项长期久远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调控计划。
(二)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夺要求
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已经不单单是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和提升文化素养,也包括对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要求。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在提升,从而致使国家对人才选拔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知识和技术水平高并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是新时代下高校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
(三)依法是高校治校的关键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学其实也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掺杂着很多社会现象,人际关系也较为复杂,为了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生活环境,高校也应依法治校,创建井然有序的大学秩序,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来充分保障高效完成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也能促进高校全面贯彻国家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一方面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在校园内可以合理制造出法治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校园氛围的督促下去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秩序,还能通过对法律知识的接触学习去达到进一步学习法治理念的目的,继而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保护自己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一切合法权利,这也能达到高校依法治理学校的初衷。另外一方面高校在校园内全面实施了依法治校的方针也能平衡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的关系。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学与高校的依法治校二者有着相互促进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法治素养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
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定位。在高校的教学环境下,开展法治素养教育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集体特点去设计适合学生法治素养的课程内容。在目前高校关于法律的学习课程基本就是思想政治课程和学习法律专业性知识课程,但实际上这两门课程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要求。法治素养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习理论知识和重视生活实践,而当前高校设置的课程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去实践。这种教学设计容易导致学生的法治素养与社会生活实际达不到一致,无形中大大妨碍了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没有落实正确的法治素养教育思想
高校学生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没有落实正确的法治思想。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在开展法治教学工作时有一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不太信任的现象,然后导致在需要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时却还存在着迟疑与顾虑,追其根源,还是法治教育的教学工作实施不到位,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法治思想教育,没能使法律深深刻入学生的内心,导致其对法律缺乏信任和敬畏,没有正面关注法律的作用,继而容易滋生关于法治的错误认知。
(三)高校法治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没有正确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就无法顺利进行法治素养的教育工作,这也是当前高校对学生进行法治素养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据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对于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教育工作方法过于单一刻板,没有致力于去寻找别的高效的教育措施来开展教学。在当下的高校思政课堂上,对于法治素养的学习主要还是由教师从一而终的讲解课本上的固定内容,很少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法治素养的能力,导致学生在法治素养知识上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得不到加强。
四、新时代下提高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策略
(一)重视.建设高校的党组织,积极发挥其在法治建设中的用途
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这也就要求要重视增强建设高校的党组织,以创建具有服务特点的党组织为基础,把法治教育与党组织的政治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培养优秀法治素养人才作为党组织的建设目标,然后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来改革并制定校内党组织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通过完善的创建党组织,加深大学生高度认识依法治校的意义,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党的正确引导下将法治素养的教育内容深刻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认知中去。
(二)完善教育制度促使高校学生提升法治素养
為了更好地开展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教育工作,高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改革并完善学校的教育制度,从而来教导学生加强法治素养的思想认识。在完善改革的过程当中,高校要立足于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的方针,认真发掘各方面的矛盾并积极努力的去解除矛盾,把各项的规章制度实现完美无问的连接,促使分类的法律规定能彻底融合到学校的制度中去,并做到在此过程里能相辅相成。另外,高校也应将社会主义的重要核心价值观念植入到高校教师的课堂上、校内文化里还有学生的理论实践中,通过将这种核心价值观厚植于高校的管理制度中来完善健全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学生的法治素养应以有法律作为基础的校园管理条例进行约束,这样能保障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的教学目标不会发生偏离。同时,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还是依法治校都应该有清晰明确的高校规章管理制度去完全保证其工作的健康发展运行。
(三)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将法治与德育充分结合
提升高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层次,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去将法治与德育统一结合起来。在大学的法治素养教育是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地位来进行的,高校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法治素养的学习,将法制教育的内容充分渗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去,在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去加强学生的法治素养。此外,无论是针对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的形式或是内容,教师都要勇于探索创新,去深度发掘出各种路径来高效的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法治观念。
(四)创新改革高校学生法治实践的活动形式,重视以实践培育人才
在当前的社会现实环境影响下,提升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前提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有理论的形成都来源于无数次的探索与实践,只有经历了大量的实践才能得到宝贵的理论知识,高校学生要细致观察一些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深刻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然后积极热情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以此来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高校不仅要构建完善的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准则,也要将社会的实践能力加入到学生综合性素养的考核机制中,继而来激发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法治实践中去。
(五)坚定依法治校的理念
高校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来保障对学生进行法治素养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行,校园生活不单单是学生集体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人生转折点,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一切行为和思想意识基本都是来源于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的影响。所以,高校应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创新完善法治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保证培养出具备较高法治素养的优秀人才,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