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0-12-11钟文郑明贵
钟文 郑明贵
摘要:实物资本积累既可以為区域发展提供补给,也能滋养产业创新。本文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总体上实物资本积累与产业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实物资本积累的具体影响发现,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水平发展有抑制作用,而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有利于产业创新水平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的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东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依然存在抑制作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制造业发展薄弱,过多的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导致西部地区产业创新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明确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定位,加快创新服务的机制设计,优化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资本积累;实物资本积累;产业创新;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0)05007108
一、引言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网:《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2010年7月7日,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0/0708/xgbd/Document/695712/695712/htm,2020年10月26日。西部大开发的投资总规模达到3-75万亿元,西部地区实物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积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GDP占全国的比重由2010年的18-63%增长到2017年的20-47%,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教育投入稳中有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改革委就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8月3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8/30/content_5317725-htm#1,2020年4月30日。
理论研究表明,实物资本积累对区域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是区域产业创新力培育的重要构成要素,且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与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据此,西部大开发在使西部地区实物资本积累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对其产业创新水平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从实践上来看,西部地区普遍延续传统发展路径,无论区域产业转移还是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扶持方向均偏向于资源型产业,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资源锁定困境,阻碍了西部地区产业创新升级的进程。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实物资本积累对中国区域产业创新升级的具体影响,为优化区域发展政策,挖掘产业创新潜力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内生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Romer P,“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 no.5(1990-10), pp.71-102-事实上,长期经济增长包含资本积累与创新两个方面,两者不应该被割裂,发展是持续的资本积累过程,创新则是自我发展能力的核心。
实物资本积累既能为区域发展提供补给,又是培育产业创新力的养料。斯密(Adam Smith)很早就阐述了实物资本的作用,并指出实物资本积累既能够在投资量上形成累积,也能够使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在已有理论模型分析中也发现经济增长离不开实物资本投资。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为了加快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演进的速度,应该特别关注实物资本的形成与积累。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的起飞理论进一步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的角度论证了实物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也从各个层面和维度论证了实物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效应。实际生产率与实物资产形成率之间的联系说明实物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梁双陆、梁巧玲:《实物资本类型与我国区域产业创新效应差异比较》,《产经评论》,2015年第5期,第5-19页。实物资本积累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地区当前的产出率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李方平:《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迅速?实物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形成所起的作用》,《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10期,第59-71页。实物资本积累可以实现工业化发展前期的资源储备,它是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实现经济赶超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第35-43页。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可以从实物资本积累的区域差异进行解释。资料显示,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与生产率发展具有明显的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分布格局。张平、刘霞辉、张晓晶等:《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第4-20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持续改善,国家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林毅夫、龚强:《发展战略与经济制度选择》,《管理世界》,2010年第3期,第5-13页。这是高实物资本积累与高收益并存的典型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
实物资本积累同样对产业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内生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积累和创新均具有长期经济增长效应,但二者并不是割裂的,资本积累的过程往往也是技术进步的窗口期。李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规律的再认识》,《当代经济研究》,2020年第1期,第11-21页。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出的资本有机构成就蕴含了资本的技术构成和技术所反映出的资本价值构成。索罗进一步提出了“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这一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大关注。车松:《实物资本、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财经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第12-18页。实物资本与技术进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此消彼长,实物资本投资是产业创新的基本投入。资本天生的逐利性使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实现成为可能,邓向荣、曹红:《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遵循抑或偏离比较优势——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2期,第52-67页。因此研发投入为研究实物资本积累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贾敬全、殷李松:《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财经研究》,2015年第9期,第18-28页。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为分析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提供了多维视角,但是在区域层面的分析较少,尤其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具体分析。本文分别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研究异质性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揭示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并特别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资源锁定困境的原因,提出了挖掘西部地区产业创新潜力的措施。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模型与数据
依据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知识生产函数的设定,以及大部分学者对物质资本积累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设定如下回归方程:
lnIIit=α0+α1lnKAit+α2lnPCAit+α3lnPCAit2+Zit+δi+φt+μit(1)
其中,II代表产业创新水平,用人均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KA为知识积累,PCA为实物资本积累,Zit为控制变量组,包括研发劳动力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市场化程度和企业利用外资水平,δi表示区域固定效应,φ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μit是随机扰动项,i、t分别为省份和时间。
为进一步研究资源型实物资本和制造业实物资本对产业创新的具体影响,在式(1)基础上设定以下回归方程:
lnIIit=α0+α1lnKAit+α2lnPCMit+α3lnPCRit+Zit+δi+φt+μit(2)
其中,PCM代表制造业实物资本积累,PCR代表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其他变量与式(1)一致。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1.核心变量
(1)产业创新水平
借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关于新产品的定义,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的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利用人均实际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衡量产业创新水平变量。
(2)实物资本积累
资本投资主要通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反映,因此运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实物资本积累。永续盘存法的计算表达式为:Wt=Wt-11-δ+It/Pt,Wt为当期资本存量,δ为折旧率,It为投资额,Pt为价格指数。利用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计算得到的资本积累存量表示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用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计算得到的资本积累存量表示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梁双陆、梁巧玲:《实物资本类型与我国区域产业创新效应差异比较》,《产经评论》,2015年第5期,第5-19页。
(3)知识积累
采用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衡量其知识生产水平,并通过永续盘存法测算知识积累量。在运用永续盘存法时,假设实物资本折旧率为0-1,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第45-53页。知识资本存量的折旧率为0-05。严成樑:《我国知识生产投入产出关系的动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11期,第30-38页。
2.控制变量
(1)研发劳动力投入
产业创新离不开研发劳动力投入,采用大中型或规模以上企业R&D人员的全时当量衡量产业创新部门的劳动力投入。将研发劳动力投入变量记为RDL。
(2)研发经费投入
产业创新需要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采用规模以上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投入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测度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规模。将研发经费投入变量记为RDE。
(3)市场化程度
企业生产配置效率是影响产业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生产配置效率的抽象性,这里从市场机制角度对生产效率配置进行间接衡量。因为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具体采用非国有单位职工数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作为度量市场化程度的近似替代指标。王文剑、仉建涛、覃成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的增长效应》,《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第13-22页。将市场化程度变量记为DOM。
(4)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涉及产业创新的资金投入和先进技术吸收两个方面,它对产业创新的影响不容忽视。采用实际吸收利用外资占实际GDP比重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将外商直接投资变量记为FDI。
文中的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库、WIND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以2000年为基期对相关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同时为确保数据稳定性,减少实证分析过程中异方差问题的干扰,对所有数据均进行取对数处理。
四、实证检验结果
考虑到样本异质性问题,分别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混合回歸模型、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利用Hausman检验确定合适的模型。
(一)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影响的检验结果
Hausman检验表明,国家层面的数据适合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见表1。表中第(1)列和第(2)列分别是不加入控制变量和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两种情况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发展都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同时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
为了检验异质性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将实物资本积累分为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和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分别进行检验。第(3)列与第(4)列为异质性影响的检验结果,前者未考虑控制变量,后者加入了控制变量。从第(3)列结果可知,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有积极作用,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控制变量之后的估计结果显示,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有积极作用,但是依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则具有稳健的显著性,只是回归系数略有下降。
(二)区域层面的检验结果
为了检验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层面的差异性,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进行估计。Hausman检验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均适合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表2为相应的回归结果。中部地区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其系数为2-661,其次为东部和西部地区,系数分别为1-776和0-911。同时,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实物资本积累与产业创新水平均呈倒U型关系,其拐点值分别为5-804、4-094和2-503。市场化程度、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劳动力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整体上能够提升实物资本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检验异质性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层面的差异性。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东部和中部地区适合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西部地区适合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相应的估计结果见表3。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资源型实物资本均对产业创新有抑制作用,回归系数依次为-0-152、-0-119和-0-008,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说明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根深蒂固,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量有限,还不能对西部地区产业创新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提高市场化程度,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扩大研发投入等措施均无法有效促进产业创新。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资源型实物资本的投资规模,加大制造型实物资本的投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实物资本投资无法有效改善产业创新水平的不利局面。
五、对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锁定效应分析
西部地区普遍延续了传统的发展路径,无论是区域产业转移还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产业扶持方向均偏向资源型产业,使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资源锁定困境,不利于西部地区实施产业创新升级发展。
由于锁定效应与区域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使用路径依赖问题密切相关,所以,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地区有可能在发展的某个阶段出现锁定效应,当然这仅仅是锁定效应的一种常见形式,实际上有学者将锁定效应细分为技术性锁定效应、功能性锁定效应、认知性锁定效应和政治性锁定效应四种类型。刘力、程华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第63-68页。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进行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时,中央政府制定倾斜性政策,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开发资源型产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过度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并且相关部门在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上逐渐变得不敏感了,进而出现认知性锁定效应。西部地区在技术水平上落后于东部地区,再加上人才储备、资金供应均不占优势,导致技术升级换代较慢,逐渐陷入技术锁定的被动状态。西部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产业发展上自然而然地进入自然资源的开发开采环节,再加上资源的垄断性,导致其整体产业结构失衡,产品类型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弱,呈现出无发展增长的状态。长期来看,区域存在生存危机。
(二)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升级体系构建
为了提高产业创新力,国家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西部地区应该抓住机遇,通过产业创新升级冲破传统产业发展路径的限制,积极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而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西部地区实现赶超,跳出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困境带来了机遇。西部地区要立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力量,依据现代产业链的构建要求对创新资源的集聚和相关配套生产要素的整合进行谋篇布局,同时,应该调整优化产业培育体系和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主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一方面,西部地区需要抢抓发展机遇,深化制度创新,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加快创新服务机制,净化发展环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洼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是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动力。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揭示了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层面的差异性,提出了西部地区产业创新升级的政策建议。研究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实物资本积累与产业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对区域产业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有利于区域创新水平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的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最强,东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降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实物资本积累与产业创新水平依然呈倒U型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均对产业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
针对西部地区存在的资源锁定困境,特别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明确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定位,重点确定主导产业群,构筑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构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第二,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来调整优化创新型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力量,为创新资源集聚及相关配套生产要素整合谋篇布局,努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加快创新服务机制,调整优化創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环境,重点优化产业配套环境,提升区域承载功能,构建企业服务网络。
〔责任编辑:来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