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法和T-Copula的短期负荷预测

2020-12-11洪居华刘友波蔡期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包络线残差峰值

洪居华,林 毅,刘友波,余 希,郑 欢,蔡期塬

(1.国网福建经研院,福州 350109;2.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都 610065)

0 引言

负荷预测有助于电网规划人员制定发电计划和需求响应计划,将电力生产成本降至最低[1]。负荷预测的精度能够影响规划成效,文献[2]中指出负荷预测误差降低1%,电力运营商的成本能节省9 000 万元。电网规划、投资和市场交易都是基于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完成的,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3]。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模型来预测不同时段的电力负荷。根据预测时段的不同,这些模型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负荷预测模型[4]。短期负荷预测(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STLF)模型能够预测未来几周的负荷,预测结果用于电力系统的短期运行计划,如发电计划。若要预测未来几个月到未来几年的负荷,则需要中长期负荷预测模型。基于模型体系结构,负荷预测模型主要分为两类:统计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传统的统计模型是使用线性回归函数建立的,其中STLF问题被视为时间序列预测问题[5];回归模型是预测平稳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然而,负荷需求具有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特征,因此近年来提出了数据驱动模型,主要在模糊逻辑[6]、人工神经网络[7]和支持向量机[8]的基础上完成。此外,准确地进行负荷预测还需要考虑气候(即温度、湿度等)、时间和社会经济约束[9]。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各种混合模型相继出现[10-11]。为了缓解传统经验模型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端部效应和包络限制,文献[12]中提出了改进的经验模型分解方法(Improv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IEMD)。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型负荷预测模型[9-12]。为了补偿信号分解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引入T-Copula分析技术,将天气因素(即外生变量)的影响纳入到信号分解中。尽管IEMD能够克服传统EMD的局限性,但是只要将极值映射到边缘附近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考虑到峰值负荷预测精度的重要性,从拟合的Copula模型计算风险值VaR,以确定峰值负荷指示变量。此外,为外生变量确定了4 个峰值负荷指示变量,将这些变量作为负荷预测模型的输入,提高了高峰时段的负荷预测精度此外,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模型的不足,采用DBN对信号分解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算例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由IEMD、T-Copula和DBN组成的混合模型在考虑外部变量的情况下,能提供更高的负荷预测精度。

1 负荷预测建模思路

若将第m 天的负荷曲线表示为:Em(t) =[Em(1),Em(2),…,Em(n)]T,t =1,2,…,n。STLF模型能够得到Em(t)或者Em+1(t)。

目前,混合模型由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被广泛讨论。混合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不同的模型分别预测电力负荷[13],根据权重值获得最终预测结果。文献[13]中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不同的模型对电力负荷需求进行预测,基于此,应用花授粉算法对多目标模型的权重进行优化,通过加权平均确定预测值。另一类将电力负荷分解成若干分量,然后用恰当的模型[14]预测每个分量,最终预测结果为各分量预测结果之和。小波变换分解效率并不高,因此,近年来,EMD被广泛使用[10]。文献[10]中使用EMD将电力负荷分解为几个固定函数和一个残差函数,较好地预测了未来的负荷需求。其中,与EMD相关的端点效应和包络极限降低了信号分解的效率,降低了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并且没有考虑外部变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综合IEMD、T-Copula和DBN的混合预测模型。

2 STLF混合模型构建框架

本文提出的STLF 混合模型框架如图1 所示,主要由负荷需求时间序列分解和外部输入变量的相关处理组成。IEMD能提高信号分解效率。根据T-Copula相关性分析计算出的风险值VaR,确定峰值负荷指示变量,将峰值负荷指示变量作为输入参数将提高峰值负荷预测的精度。

图1 STLF混合模型的框架

使用IEMD 产生固定函数的低频分量(IMF1、IMF2、IMF3等)和残差函数,相关步骤如下:

(1)利用IEMD将电力负荷需求时间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多个子序列,即(IMF1、IMF2、IMF3等)和残差。

(2)将各IMF和残差作为DBN输入,得到各IMF和残差的预测结果。

(3)对输出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输出OP1。

采用T-Copula处理外部输入变量,计算能源负荷需求与4 个外部输入变量(如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和湿度)之间的上尾依赖关系。

(1)计算上尾相关参数λu=[λ1,λ2,λ3,λ4]和对应的VaR。然后根据VaR1、VaR2、VaR3、VaR4确定每个外部变量的峰值负荷指示变量。

(2)使用负荷需求、相关参数和峰值负荷指示变量对每个DBN模型进行预训练。

(3)将每个DBN 获得的输出加权相加,得到输出OP2。

3 基于IEMD和T-Copula的STLF模型

3.1 时间序列信号分解

3.1.1 传统EMD方法

EMD通过不断迭代将信号分解成具有不同幅值的规则低频分量,包括固有函数IMF 和残差函数。IMF性质如下:对于每一个IMF,在整个长度上的极值和过零点的个数应相等或最多相差1 个;在任何区域,由局部极值定义的包络线平均值为零。为更清晰描述这两个特性,给出从E(t)中提取IMF的迭代过程:

(1)确定负荷需求时间序列E(t)的局部极大值(Emax(t))和局部极小值(Emin(t)),并利用三次样条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构造上、下包络线。

(2)确定两个包络线的平均值与原始负荷需求时间序列之间的差异。如果上下包络线的平均值表示为g1(t),且E(t)&与g1(t)之间的差定义为d1(t),则:

当d1(t)满足IMF的条件时,将它标记为I1(t),否则,重复上述步骤。

(3)确定残差

(4)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残差时间序列r1(t)是单调函数,即残差足够小,没有转折点。

(5)使用EMD分解,原始负荷可表示如下:

则数据由IMF和一个残差函数来表示。

EMD比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在分解复杂时间序列上更有优势,但存在以下问题[15]:传统EMD的端部效应会导致数据两端出现发散现象,末端极值无法确定为最大值或最小值,使包络线发生畸变,影响分解。例如,第1 个分解步骤出现误差,后一个分解动作将显示相同的结果失真。此外,三次样条插值会导致过调、负调现象,导致包络线不完整,从而影响结果。

3.1.2 IEMD方法

IEMD方法能够抑制末端效应和包络限制。为了抑制端部效应,采用线性外推法来确定包含给定数据集的最终数据。确定上包络线端点的过程如图2 所示。A、B为两个极大值,直线AB延伸到点C。如果交点C小于端点E的值,E 点被认为是上包络线的最大值,如图2 右端所示;如果C 大于端点E 的值,则点E被认为是上包络线的最大值,如图2 左端所示。同样地可以确定下包络线的端点。

图2 确定包络线最大值

传统EMD算法会使用三次样条函数计算信号的上下包络,然后计算平均值。三次样条曲线拟合的功率低,计算简单,但会产生超、负调现象,使包络偏离实际信号,形成不完全包络。为了解决三次样条曲线拟合的超、负调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改进方法,如高阶样条函数法、多项式拟合法和分段幂函数插值法。本文对同一模拟信号采用非均匀有理B 样条插值与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相比较,发现前者得到了较好的结果。采用IEMD 后,信号分解结果如图3 所示。结果表明,IEMD算法可以将信号分解为不同的频率分量,不存在模式混合。

图3 采用IEMD进行信号分解的结果

3.2 T-Copula分析

初步研究表明,电力负荷与外部输入变量之间存在上尾依赖关系。Gumbel Copula 模型计算了电力负荷与4 个外部输入变量之间的上尾依赖关系。二元Gumbel Copula模型可以定义为:

式中:fx1(x1(t))和fE(E(t))表示边缘分布函数;x1表示一个外部输入变量;E表示系统负荷需求;f(x1(t),E(t))是二维联合分布函数;CP(x1,E)是Copula 函数。那么,确定每个外部变量的上尾相关参数:

最大似然估计可用于确定Copula 模型的参数α。由于系统负荷需求与外部输入变量存在非线性关系,采用基于样本的典型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处理。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目标表示为

式中:N表示外部输入变量的数量。

Gumbel Copula的上尾相关参数λ1为

基于此,为所有外部输入变量确定所需的Copula 参数。由于电力负荷数据的波动和峰值的多样性,对峰值负荷进行有效的统计估计至关重要。本文引入阈值参数来确定各变量的峰值负荷指示变量,

基于VaR 计算峰值负荷指示变量有助于提高高峰时段的负荷预测精度。

峰值负荷指示变量的二进制值由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M(x1)表示变量x1的峰值负荷指示性变量;p的值设置为0.95。对4 个外部输入变量进行计算。

Gumbel Copula模型确定了系统负荷与外部天气变量之间的上尾依赖关系。将信号的默认值设为0.05,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图4给出了算例1 中系统负荷和外部气象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便于分析,图中干球温度、露点温度、湿球温度、湿度、系统负荷已进行标准化处理,表示当前值与最大值的比值,无量纲,取值在[0,1]区间,如系统负荷0.5表示当系统负荷为最大可能系统负荷的0.5 倍的情况。

干球温度的尾部分布与尾部(0,0)点和(1,1)点有很强的相关性,干球温度对系统负载影响很大。为了考虑系统负荷与外部变量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本文给出了皮尔逊相关矩阵,如表1 所示。表1 说明系统负荷与干球温度、湿度正相关,与湿球温度、湿度负相关。在95%置信水平下进行VaR计算,上尾依赖参数和变量值如表2 所示。

图4 外部变量相关性分析

表1 系统负荷与外部变量相关性分析

表2 具有外部变量的系统负荷的上尾相关参数和VaR

3.3 深度置信网络的实现

该方法通过IEMD 将负荷需求数据分解为多个IMF和一个残差。在相关性分析中,能够得到上尾相关参数,峰值负荷指示变量。将IMF、残差、上尾相关参数、峰值负荷指示变量和系统负荷数据应用于DBN。图5 给出了DBN的体系结构,每层单元之间没有相互连接。受限玻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是一种能够学习输入数据集上概率分布的神经网络[16]。DBN 预训练过程将神经网络中的每个连续组视为RBM,其联合概率为:

式中:h 表示隐藏层的输入;v表示从可见层获得的输出;W表示隐藏神经元的权重;a表示激活函数。对于每个RBM,都有一组隐藏层和可见层。

对于连续变量v的高斯-伯努利RBM为:

图5 深度置信网络结构示意图

RBM的目标函数为:

分层预训练要求DBN 在目标函数上遵循随机梯度下降法进行训练,参数(例如a、b、W)根据目标函数的梯度更新,如下所示:

式中:〈hi〉Ph|v(h |v)是关于输入数据的条件分布的期望;〈hi〉recon是第i 次重构分布的期望。那么,参数更新如下:

训练多个层时,使用上层输出的条件期望作为下一层的输入,然后继续训练下一层。基于分层预训练方法,初始化DBN算法的所有参数。以监督学习的方式对参数进行调整,直到DBN 的损耗函数达到最小值。最后,将反向传播算法应用于调整过程。所有参数都从上到下更新,从而减少了预测误差。

为了识别负荷需求时序数据中的周期和模式,可以应用自相关函数选择具有相同信息特征的子集。假设时序数据集为E =Et,t∈T,滞后时间k 时的自相关系数rk计算如下:

4 算例分析

4.1 测试数据集

所提混合负荷预测模型在澳大利亚某地区数据集[17]和美国德克萨斯州某城市数据集[18]上进行测试。数据集主要包括:天气数据(即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和湿度)、时间分类数据(即小时、月、日)、社会数据(即工作日、周末、假日)和特定采样时间的负荷需求。

4.2 方法评估标准

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用于评估不同模型的性能。

4.3 学习环境设置

对于基于信号分解的DBN,日前负荷预测与外部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取前1 天Et-48~Et-96负荷数据,以及前1 周所对同1 天Et-336~Et-348的负荷需求,作为DBN的输入。DBN 输入数量为100。上尾相关参数和峰值负荷指示变量也用于DBN 输入。通过交叉验证确定隐藏层的数目为3,每层隐神经元的数目为30,

DBN的结构为100-30-30-30-1。随机选择10%的原始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根据结果将学习率设为0.1,迭代次数设为500 次。通过T-Copula 进行相关性分析时,默认阈值设为0.05。

4.4 实验结果分析

采用Matlab R2017b 进行了仿真,并对两个数据集进行了测试。对于这两个算例,使用下式将数据集线性缩放至[0,1]:

算例1收集了澳大利亚某地区2013-01-01~2013-12-31 日的数据[17],采样时间为0.5 h。后文将全年数据分为4 个季节:1~3 月,4~6 月,7~9 月,10~12 月。周前负荷预测是将1 个月的3 周数据集作为训练数据集,剩余1 周作为测试数据集。假设每日信息可用,信号分解得到的输入数据集为8 个IMF 和残差。利用自滞后相关,将这些分解后的信号应用于配电网负荷预测。相关性分析得到的输入数据集包括上尾相关参数、二元峰值指示变量和根据学习环境设置得到的负荷需求数据集,基于DBN进行考虑外部变量的周负荷预测。对每个季节,采用2 个月的数据集来评估所提方法的负荷预测性能。

图6 提前两周的负荷预测结果

负荷需求预测结果如图6 所示,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文献[10]进行比较,每小时的平均误差分布如图7 所示。从平均误差分布结果可以看出,高峰时段的负荷预测精度有所提高,这将有助于电力运营商制定正确的发电计划和运维计划。

图7 误差分布

为了便于比较,对澳大利亚多个地区进行了模拟,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知,所提模型与文献[10]中的方法相比,MAPE 值下降了21.19%,RMSE 值下降了16.93%,所提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说明IEMD 信号分解和T-Copula相关性分析能够提高预测精度。

表3 算例1 的负荷预测性能比较

算例2基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某城市2016-01-01~2016-12-31 的数据[18],采样时间为1 h。如表4 所示,由于IEMD 和T-Copula 的联合作用,MAPE 和RMSE 值显著降低,该模型的MAPE 值下降了15.27%,RMSE值下降了13.86%。实际上,IEMD 通过计算VaR中的峰值负荷指示性变量,提高了信号分解效率,而T-Copula有助于提高高峰时段的负荷预测精度。

表4 算例2 的负荷预测性能比较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EMD和T-Copula的混合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利用IEMD 对负荷需求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其次,采用T-Copula 进行系统负荷与外部输入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提高高峰时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然后,分别对两个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将各部分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利用澳大利亚和美国电力负荷统计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IEMD 能更准确有效地提取电力负荷的线性和非线性分量;②通过T-Copula提高了高峰时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③DBN具有很好的处理电力负荷非线性分量的能力。结合每种模型的优势,混合模型可以捕捉到负荷多种特性,能够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结果。此外,在混合模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未来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与需求响应相关的用户信息,以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成带来的不确定性等。本文所提负荷预测模型对电网的短期发电、调度和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包络线残差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基于ISO 14692 标准的玻璃钢管道应力分析
基于双向GRU与残差拟合的车辆跟驰建模
基于残差学习的自适应无人机目标跟踪算法
由椭圆张角为直角的弦所在直线形成的“包络”
抛体的包络线方程的推导
基于递归残差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一种用于故障隔离的参数区间包络线计算方法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
基于峰值反馈的电流型PFM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