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BIM协同与创新
2020-12-11黄强
黄 强中国BIM发展联盟理事长
2020 年5 月,在国内某知名软件厂商峰会上,出现了“砸烟囱”的一幕。该公司高管手抡铁锤,砸掉了一座象征传统企业数字化单体架构的“烟囱”。虽然“砸烟囱”之举有作秀之嫌,但如今企业普遍存在的“业务孤岛”“数据孤岛”和“技术孤岛”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
多年来,中国建筑业软件厂商一直是单打独斗,一家企业采购来自不同厂商提供的软件,形成“烟囱丛林”给企业带来了极大困扰,业务、数据、技术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向前奔跑的步伐。正如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建筑业企业软件市场的现状是:API 一直存在,但连接一直缺席。
传统的软件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支持更多的用户,更强的计算能力,更加稳定安全等等,而为了支撑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企业不得不去购买各类硬件设备(服务器、存储、带宽等等)和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等等),另外还需要组建一个完整的运维团队来支持这些设备或软件的正常运作,这些维护工作就包括安装、配置、测试、运行、升级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等。相应支持这些应用的开销变得非常巨大,而且它们的费用会随着应用数量或规模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在那些拥有很出色IT部门的大企业中,用户仍在不断抱怨系统难以满足需求。而对于那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软件产品的运维成本就更加难以承受了。
如果将应用部署到云端,企业可以不必再关注那些令人头疼的硬件和软件问题,它们会由云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团队去解决。使用的是共享的硬件,这意味着像使用一个工具一样可以利用云服务(就像插上插座,你就能使用电一样简单)。只需要按照需求来支付相应的费用,而关于软件的更新、资源的按需扩展都能自动完成。
“CDM(Component Datumize Model,构件数据化模型)也许是建筑业BIM 技术的一项重要的颠覆性、革命性创造发明。”
基于CDM 技术的“建筑业物联网CDM 云”是微服务架构,通过提供一个共同的CDM 数据化环境,使BIM 的工作方式达成进化”的云技术。CDM 云用来解决行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同公司之间产品的数据互通问题。这种以构件数据化为中心的方法,既可以包括当前的工作流,又可以通过在BIM 软件中提供灵活空间来缓解当下的问题,连接团队之间,解决设计人员在设计界面使用多种应用程序的问题。
CDM 云的解决方案引入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项目CDM 标准数据集(CDM 集),将在CDM 标准预先设定好的接口点进行构件数据化信息的传递。这意味着工作流中的不同专业人员都可以以不同形式获得相同CDM 集的信息,而且它们还都是来自于同一个项目CDM 云。这是一项创举,它通过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改变了BIM 技术工作现状,能让AEC 项目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接触到CDM 集。
AEC 用户肯定地支持了这一想法,认为CDM 云对于推动项目的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制造业集团也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是一项战略转变。项目仅仅设计是不够的,你必须得能够将它实现,这就需要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流程节点数字化,并用CDM 云使工作流程中的所有应用程序更强大、更精细。
CDM 云,可以类比成苹果的iOS 平台。苹果有一个自己的平台,你可以在那里创建一个应用程序,置入iOS 的服务平台上,然后构建相应的移动工作流。应用程序会将GPS 位置切换到地图,照片也会被集成到其他工作流程中,所有工作都在你的移动设备上。我们需要集成足够多的碎片应用,当你尝试将设计成果传递到施工阶段时,你其实只需要将设计成果数据化并移动到CDM云,而另外一端的人知道在哪里找到它们,并且可以直接将其纳入到他们的工作流程APP 中。
由于数据化是由所有项目参与者用户提交的,CDM云的质量管理和标准问题也令人关切。在CDM 云中我们设立了数据化校核机制,并采用了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确保项目参与者用户提交的信息可追溯,同时也保证了异步工作流的数据化动态调整。
CDM 云已将工作流程的应用程序与项目CDM 集创作软件分离,这意味着每个人不需要自己去建立一个完整的集成模型,而只需要建立自己应用的部分模型并把数据直接或利用独立的CDM 建模软件间接传递给项目CDM 集。应用程序和CDM 集本质上是分布式的。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个应用程序,每个角色都能够维护这个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数据化模型——CDM 集。
“CDM 云有可能会使一个自BIM 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为数据共享方式争论而苦苦挣扎的建筑业行业APP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从长远来看,我们大致可以认定BIM 软件(包括Revit)可能会被多个特定专注于学科的应用程序所取代,这也将是CDM 云的工作特性,应用程序和CDM 集建模软件可能是基于云端的、移动端、桌面端的。我们习惯于用我们使用的应用软件来定义自己或自己的工作,在一个以CDM 云为中心的工作方法中,数据化动态及嵌入在系统中的智能模块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就好比没人会用他们目前使用的浏览器来描述自己,那些都只是互联网的实现形式罢了。
开发人员将更快更容易地创建出一些在专业领域内执行离散任务的小型应用程序,这些可能是分析应用程序、智能传感器数据读出器或外观分析工具。在过去,开发人员必须创建工具,并且加载到应用程序(比如Revit)中,这样它才能访问和加载数据,而CDM 云则去掉了中间环节:数据来源于业务数字化,构件数据化模型为业务数字化服务。
PaaS(平台即服务)包括了所有平台级别的服务,可以再细分为aPaaS(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和iPaaS(集成平台即服务)等。CDM 云即包含了aPaaS 和iPaaS。
使用这种以CDM 云为中心的工作方法,在aPaaS 模式下,由于其低代码或零代码特性提供了快速开发的环境,非技术人员就可以直接在云端完成应用程序的搭建、部署、使用、更新和管理。这是aPaaS 对客户的价值。去年,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对2020 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专业知识的民主化被列为一个重要趋势。所谓“专业知识的民主化”,即通过极简的体验且在不需要接受大量成本高昂培训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专业技术知识或业务领域专业知识,低代码或零代码模式都是专业知识民主化的典型案例。Gartner 预测,一直到2023 年,这一民主化趋势将会加速。这意味着,aPaaS 将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iPaaS 可以连接不同的系统,允许集成和数据共享,能够为客户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随着企业对CDM 云的依赖不断加深,iPaaS 几乎成为每个业务模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SaaS 是未来软件标准化的趋势,SaaS 再往下走,一定会回到PaaS。建筑业要降本增效,就要用CDM云平台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
因此,包含的aPaaS 和iPaaS 的CDM 云将重新定义未来建筑业软件开发方式。
iPaaS 不应该只是连接应用和应用,不同企业的iPaaS之间也应该相互连通,每一个iPaaS 上面的应用都会是一个“水源”,在整个中国建筑业的iPaaS 的路径上去流通。做iPaaS 的核心是解决相对中立的数据标准和连接方式问题,CDM 标准与CDM 标准数据建模软件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直以来,桌面上的单一应用程序都在尝试集结一切功能于一身,试图成为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使用的工具,并且还尝试只通过某一个单独的数据库就控制整个协同过程。然而,这最终只能继续形成项目数据筒仓,永远也无法解决协同问题。
目前,中国建筑业已经积累了海量的历史软件资产和数据资产,历史资产如何与最新的技术、架构连接,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工作,甚至是影响新技术、新架构形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用CDM云去连接新世界”是一个可见的趋势。
CDM 云将让我们看到桌面应用程序和工作流在慢动作中化为灰烬,CDM 云是对支持云的世界中数据流的全面反思。一个应用程序不可能通过无限扩展来解决数字设计工作流程里上下游所有的问题。CDM 云保留了既满足了当前工作流程又适合工具集的应用,同时又通过公共数据化环境提供给用户一种高度控制和灵活使用的协同方法。
虽然我们能感觉到CDM 云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其主要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工作方式变得有意义时,新的CDM 标准和应用程序将会应运而生,来执行离散的和特定于某个专业的功能,从而消除用户对BIM 平台在处理协作和设计创作上的需要。
CDM 云从数据化层面开始发展延伸,不仅改变BIM协同方式同时也为应用程序创新提供更多机会,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BIM 工作环境,这将是一个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