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2020-12-11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方案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这给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1]。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实现路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实现了办学层次上的提升,然而在重组、合并“升本”后的初期,往往本、专科教育并存,人才培养模式受专科教育的影响较大,在当前高等教育模式转型与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从宏观层面看,80%的新建本科院校远离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偏僻,学校基础薄弱,办学经费紧张,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报考率、报到率偏低。从微观层面看,新建本科院校缺乏本科教育办学历史积淀,缺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积累、教师积累和硬件积累,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明显。同时,一些长期阻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必须高度重视。

鉴于上述情况,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在宏观上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微观上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2]。

1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创新课程

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多是在原来的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稍稍加工修改形成的,并没有根据学校的特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要求推出自己的创新课程。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也没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基础与专业、创新与创业、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非主干学科的关系,没有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作用。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发挥应有的调控人才培养方向的作用,难以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1.2 缺乏学术前沿和专业发展的动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化及发展,高科技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市场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映射到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能够跟得上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反映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适应新时代科技的发展。然而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陈旧、缺乏学术前沿和专业发展的动态内容。

1.3 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依赖资源、劳动力向依赖创新人才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然而新建本科院校沿用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和教材较多,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课程较少,很少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重要表现。

1.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是能力提高的源泉,理论知识一旦远离实践,就失去了创新教育实现的途径与方式,同样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然而,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相对忽视应用能力。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4.1 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比例较低

目前很多国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不低于40%[3],而我国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占比一般仅为25%左右。又由于实践场所、师资等因素的限制,实际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一般少于规定。

1.4.2 产学合作教育深度不够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实现高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贏”合作模式[4]。然而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产学合作教育表现出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产学合作教育不是十分热心,甚至个别企事业单位拒绝接收高校的实习学生。同时,由于受到实践教学经费等限制,一些校外实践教学只能是“走马观花”的观摩式实践,学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和内容都被大大缩减,使各种校外实践大多流于形式。

1.5 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观念逐渐浮出水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胆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然而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等原因,教师只注重讲授理论,以灌输知识为主,在教学中与学生缺少互动,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实施过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文件精神,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新建本科院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2.1.1 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和研究型大学及高等职业院校有显著区别,既不能和研究型大学一样主要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和高等职业院校一样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是要注重学术性、应用性、技能性三者的和谐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贯彻“融教学、生产、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观,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应用”特征,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1.2 突出课程的整合与开发

现代课程论告诉我们,课程与课程体系应当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同一专业、不同学校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也要有相同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这种课程的发展观和更新意识是我们进行课程开发实践的思想基础。高等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包括教学管理人员、实施课程教学的广大一线教师以及行业专家。发达国家的应用型院校甚至设有由行业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全面负责课程的开发、审查、评估及实施。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进一步加强相近学科课程的整合力度和适应市场需求课程的开发力度,以市场需求作为专业设计和课程设置的基本准则,以能力本位作为培养方案的主要价值取向,制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人才培养方案。

2.1.3 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的连续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统筹安排基础实验实训、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等,保证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线,并分阶段完成。二是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创建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实验、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训练、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三是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实践教学活动应按照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层次来设计。四是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实践环节,真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1.4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增加“柔性”课程、减少“刚性”课程,保证课程设置和学生学习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刚性需求与个体发展的柔性需求有机融合。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精简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使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建立课程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通过课程的动态调整来满足需求。

在授课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多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转换教学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建立灵活的考核方法,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灵活考核,变学校单独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应遵循的原则

2.2.1 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5],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2.2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教学设计中,公共课程的设置应以基础性为原则,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密切结合,并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

2.2.3 坚持以应用为主的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够用的前提下,注重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2.4 坚持市场需求的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毕业生应满足社会需要;学校也应根据市场调查得出的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对课程设置做出适当的动态调整。

2.2.5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科性质、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应用、从单一课程到综合设计的循序渐进原则,从整体上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

2.3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3.1 处理好专业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设置中,专业主干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的“骨架”,体现不同专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其他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和延伸。因而,课程安排应体现专业主干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关系。

2.3.2 处理好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事实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能力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3.3 处理好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精简必修课,以学生掌握必要的本专业知识为度,讲授深度以够用、适中为宜。要提高选修课的比例,多开设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选修课,并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2.3.4 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应用型人才是高素质人才,要落实好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做好思政课的开设工作。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对立德树人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要发挥非思政课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发挥思想引导、政治引路、价值引路作用,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2.3.5 处理好课程的稳定性与动态调整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是应用型人才发挥作用的主要阵地,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会不断地对应用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因而,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征求企业的意见,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动态地对课程进行调整,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以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

3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路径

制订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首先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关系(详见图1),继而给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路径(详见图2),由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打下基础。

4 经验总结

本文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路径,并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中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

4.1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围绕社会用人需求,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着重体现“四个导向”作用:一是社会反馈意见的导向作用。要注重社会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收集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二是工学结合、强化应用的导向作用。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一起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三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导向作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真题真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四是加大实践教学的导向作用。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切实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行业岗位(群)对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4.2 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素质为重点,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定位,制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4.3 行业、毕业生深度参与

根据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行业、毕业生要深度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根据行业专家的建议,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图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关系图

4.4 实行动态调整

要积极收集就业市场所反馈的信息,要以委托第三方教育咨询与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做《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等方式,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4.5 彰显应用特色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方案制订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出发点。课程设置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教学过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遵照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体系设计,进而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特色。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方案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烂脸了急救方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