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统三平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2020-12-11郑希付张卫刘科荣刘学兰叶苑秀罗品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郑希付 张卫 刘科荣 刘学兰 叶苑秀 罗品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获奖成果:“双系统三平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成果要解决的问题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青少年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心理素质是素质的主要内容,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
图1:“双系统三平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 世纪初,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两大难题:第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空白,不知道该项工作应“做什么”。第二,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未建立,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动力不足,学校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老师严重缺乏,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不知道该项工作应“怎么做”。 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组织专家队伍进行了专项研究,从2000 年开始酝酿并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双结合”理念,即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相结合,并根据1999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先后构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双系统”教育体系,解决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什么”的问题。创造性地研究搭建了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作的“三平台”。2001 年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发文(粤教思[2001]35 号)全面实施,并委托华南师范大学承担“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项目。同时,广东省教育厅成立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地市各级指导中心,省指导中心设立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希付、刘科荣为中心副主任,张卫、刘学兰、叶苑秀、罗品超为骨干成员。解决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做”的问题。从此,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普及和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开创了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崭新局面。
图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双结合”理念
图3 :中小学心理健康“双系统”教育体系
图4 :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台”
成果的主要内容
“双系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本成果提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双结合”理念(见图2),多年研究和实践表明,该理念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双系统”教育体系(见图3),解决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什么”的问题。
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台”
经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创建了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台”(见图4),实践检验证明,该平台具有突出的实效性和推广价值,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
我们还创造性地建立了行政推动、高校指导、基层执行“三结合”的协同联动平台,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高校的学术力和基层(中小学校)的执行力即“行政力+学术力+执行力”的整合,高效推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通过检查督导、科研引领、典型示范“三途径”全面促进平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问题。为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首创并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B-A“三级提升”专业发展平台。针对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状,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研究和设计了三套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课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纵深发展
1. 研发并推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自我训练系统。2012年研发并推广了适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技能提升的自我训练系统,在C-B-A 培训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训练,极大提高了心理教师的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和心理辅导的能力。该系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2. 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课题组以此为指导,构建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并编写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该教材于2017 年正式进入广东省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
3. 研发并推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时监测系统。我们于2013 年科学研发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及时评估,而且可以对问题学生、高危学生实施及时预警,该系统正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用。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是对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体系的创新发展。
成果的创新点
教育理念创新
突破了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知识化的误区,创造性提出了“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以积极品质为目标,发展性与补救性相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学生良好心态形成相结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在规律,具有前瞻性;与西方国家中小学校将重点放在心理治疗的补救性教育相比,该理念在国际上具有明显领先性。
内容方法创新
创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双系统”教育体系,包括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体系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体系。“双系统”教育体系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契合当今教育实际,具有科学性、时代性。
运作平台创新
首创并完善了科学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台”:“三结合”协同联动平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体制问题;“三途径”促进平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问题;“三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保障问题。实践证明,该平台对广东乃至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普及与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具有极强的示范性、辐射性。
成果与成效
理论研究成果
1. 出版了代表该成果理论体系和实践效果的著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2. 出版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调查》著作。
3. 研究并创建了科学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出版了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
4. 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台”,该平台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纳并下发文件(粤教思[2001]35 号)全面推进。
5. 教育部委托项目“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点与研究”咨询报告中部分建议被教育部采纳。完成教育部委托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研究”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研究”。
6. 研究和设计了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编写和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级提升”的系列教材共20 本。
7. 研制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和评价标准体系,并在全省中小学建立了182 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8. 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和评价标准体系,并在全省中小学建立了132 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9. 成果完成人共获得有关科研课题23 项,发表相关高水平学术论文93 篇,出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著作共27 本。
10. 本研究成果被省教育厅纳入“教育强市”“教育强区(县)”和“教育现代化”的评估内容指标之一;“示范学校”被当地政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新举措、新亮点。
实践成效
1. 通过多年的实践推广,该模式在全省21 个地市2.19 万余所中小学校广泛应用,并获得圆满成功。2009年,在广东召开的“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将本成果赞誉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广东模式”,要求全国各省学习、借鉴。2010 年,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对该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并发文全国推广。2015 年,教育部在华南师范大学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 全省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提升。2012~2017 年,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问卷,对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市、东莞市、佛山市等146559 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六次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综合六年数据发现,随着广东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惧倾向、冲动倾向等都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年提升趋势。
3. 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明显提高。从近年开展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和科研论文评选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均明显提升。从参加全国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赛课情况来看,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逐年提高,受到专家、评委和同行们的一致赞扬。
4. 该成果被天津、浙江、福建等省市采纳,并取得突出的效果。
“双系统”教育体系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契合当今教育实际,具有科学性、时代性。
成果推广建议与方案
根据研究成果以及各部委近年出台的有关心理健康服务的文件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存在的新问题,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的心理变化特点,为科学有效推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实施方案。
机构建设。国家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中心在教育部或者教育学会的领导下负责全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督促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确定相关标准,形成促进机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分中心,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系统。这个体制符合我国国情,可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成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监测中心,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实时监测,建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数据系统。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并推广《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从政府管理工作和学校工作两个层面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标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具体包括:
1. 确定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维度;
2. 确定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质量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了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地区差异,定期发布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蓝皮书,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确定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研究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找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并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体包括:
1. 确定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维度;
2. 确定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内容;
3. 确定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各分维度和具体内容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4. 确定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培养途径。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制定出台并推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能力标准。2012 年教育部印发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为中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年,2012 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修订)》,新的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为完成国家要求,制定并推广这一能力标准意义重大。
召开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会。各省选派本省优秀教师代表参会,大会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常见的心理问题设置主题,由参展教师现场解答,展示其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推广应用。定期出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汇编》。对各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各种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尤其是对一些有特色、有亮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心理剧、活动课、心理保健操等进行宣传,汇编成册,集结出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