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12-11杨天还
杨天还
(淮安医院 江苏 淮安 223200)
宫颈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主要的恶性肿瘤类型,发病率居于女性恶性肿瘤前三位。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中晚期之前并无典型症状,因此临床中宫颈癌早期筛查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1-2]。同时宫颈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是确定宫颈癌治疗方案和治疗周期的重要依据,但现行的FIGO分期系统主要通过胸片、膀胱镜、肠镜等诊断技术确定宫颈癌分期,这种分期确认方法不能有效评价肿瘤和宫旁组织浸润情况,因此准确性较差[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MRI、CT、PET 等先进影像学技术逐渐应用于宫颈癌临床,其为宫颈癌诊断和分期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宫颈癌临床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5]。因此本研究,主要就MRI技术在宫颈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以期明确MRI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评价中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20 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5.6±4.8)岁,所有患者均以出血性白带、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部胀痛、房事后疼痛或出血为主诉入院就诊,入院时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肛门坠胀等症状,病程持续3~13个月,平均病程(7.6±2.2)个月。入组患者HPV 监测呈高危型,同时可排除宫颈结核、宫颈息肉、子宫颈管肌瘤、子宫颈乳头瘤等良性病变;同时排除其他器官原位癌远端转移至宫颈患者;入组患者知晓本组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组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RI 检查和FIGO 系统筛查,同时以组织细胞学活检结果为参考依据,具体如下:
1.2.1 MRI检查 患者检查前充分饮水,保证膀胱充盈,使用体表线圈,扫描序列设定为T1W1、T2W1、矢状T2W1、动态增强轴位T1W1、矢状T1W1,层厚5mm,层距30%,增强扫描层厚2.5mm,层间距20%;使用双胺为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注射速率2ml/s,注射后持续扫描,扫描模式为多层采访式,后行延迟扫描、增强扫描,获取清晰图像。
1.2.2 FIGO 系统筛查 包括触诊、阴道镜、静脉尿路造影、X 线检查、肠镜等几个内容,具体操作按照各检查方法操作规范操作。
1.2.3 组织细胞学活检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棉签深入到患者宫颈做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充分沾取受检者宫颈脱落细胞,于实验室进行组织细胞学检查、镜下检查。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检出率进行评价和对比;(2)对两种宫颈癌分期确认方法的准确率进行评价和对比。
1.4 分期判定标准
以国际妇产科联盟以及国际抗癌联盟接受和认可的肿瘤临床分期标准为分期判定标准[6],判定分期时必须由两名以上医师达成一致意见为准。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相关数据均经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率(%)表示,所有研究相关数据均进行组间对比,检验值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 诊断结果
20 例患者中,19 例准确定位到病灶,1 例未定位病灶为小病灶Ia 期,其余19 例病灶均准确显示,检出率95.00%。19 例检出患者中,4 例为宫颈部分间质浸润,6例侵犯宫颈但无宫旁侵犯,4 例侵犯宫体,5 例侵犯阴道;其中2 例膀胱侵犯,2 例淋巴结转移,1 例远端转移。
根据MRI 诊断结果,Ia 期1 例,为未检出患者,Ib期5 例,IIa 期5 例,IIb 期2 例,IIIa 期3 例,IIIb 期3 例,IV 期1 例,经后期治疗实证和手术结果,17 例患者分期准确,准确率89.47%,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20 例患者MRI 分期诊断结果
2.2 FIGO 系统筛查结果
20 例患者中,13 例准确定位到病灶,检出率65.00%。13 例检出患者中,3 例为宫颈部分间质浸润,4 例侵犯宫颈但无宫旁侵犯,4 例侵犯宫体,2 例侵犯阴道;其中2例膀胱侵犯,2 例淋巴结转移,1 例远端转移。
根据FIGO评价标准,Ib期3例,IIa期3例,IIb期3例,IIIa 期1 例,IIIb 期2 例,IV 期1 例,经后期治疗实证和手术结果,11 例准确,准确率92.31%,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MRI 和FIGO 筛查结果对比
2.3 组织细胞学活检结果
获取受检者宫颈脱落细胞后实行组织细胞学活检,于实验室观察和镜下观察显示,Ia 期2 例,Ib 期5 例,IIa期5 例,IIb 期2 例,IIIa 期4 例,IIIb 期1 例,IV 期1例。MRI 在宫颈癌分期评价中的可靠性分析如表3 所示。
表3 MRI 在宫颈癌分期评价中表现
根据表3 统计结果,MRI 在宫颈癌分期评价中灵敏度94.44%,特异度75.00%,准确度90.00%,灵敏度、准确度均可达到理想状态,特异度由于样本容量较小,可信度暂时无法评价,这提示MRI 在宫颈癌分期评价中准确率和检出率可以保证。
3 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7],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患者57 万例,每年死于宫颈癌的患者有31 万例。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推测与妇幼保健工作、HPV 疫苗接种以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有关,但我国宫颈癌有明显的的低龄化趋势,20 岁以下、30 ~40 岁宫颈癌患者明显增多,这提示我国宫颈癌临床格局并不乐观。
宫颈诊断和分期确定是宫颈癌治疗的重要环节,早期诊断可在无典型症状或症状较轻微时就予以干预,从而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确保患者的远期存活率[8-9]。同时通过诊断准确评价患者分期,是明确宫颈癌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的前提。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临床中普遍适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为国际妇产联盟推出的以胸透、膀胱镜、肠镜等一系列诊断为核心的FIGO 分期系统,这种分期系统的准确率却差强人意。据不完全统计[10],FIGO 分期系统在I 期、II 期宫颈癌诊断中准确率可达80%,但在III 期和IV 期中准确率仅在40%~60%,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更加灵敏、更加精准的宫颈癌分期评价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MRI、CT、PET 等先进诊断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其为宫颈癌分期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我院使用MRI 技术用于宫颈癌诊断和分期评价,本组研究共选取了20 例宫颈癌患者入组研究,同时使用MRI 技术和组织细胞学技术进行宫颈癌诊断和分期评价,结果显示20 例宫颈癌患者,MRI 检出19 例,1 例为Ia 极早期,因此未能检出,综合检出率95.00%;同时结合MRI诊断结果对分期进行确认,结果显示Ia 期1 例,为未检出患者,Ib 期5 例,IIa 期5 例,IIb 期2 例,IIIa 期3例,IIIb 期3 例,IV 期1 例,检出的19 例患者中,17 例准确,准确率89.47%。结合组织细胞学筛查结果,对MRI在分期评价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计算,结果显示MRI 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灵敏度94.44%,特异度75.00%,准确度90.00%,其中灵敏度、准确度均达到要求,但特异度低于90%,推测与样本数量过低有关。
综合来说,MRI 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判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其具有较高的宫颈癌检出率,在分期判断中也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