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研究
2020-12-11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姚 远(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且需要大学生党员发挥榜样的力量,因此,重视对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而且还有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的达成。高校应根据自身教育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既要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制度,又要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和教育模式,从而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再教育是高校进行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潮涌入,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会受到诸多意识形态的挑战。当代大学生生活阅历少,社会经验不足,面对纷纷扰扰的社会问题时难免会感到茫然无措,急需正确的思想引导,以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思想觉悟,从而有效地避免思想受到侵蚀。
当前,一些学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学生入党教育有着高度的重视,但对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却并未有足够的重视[1]。如何最大化发挥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模范带头作用,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再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促进大学生党员形成坚定的组织观念,坚定的政治思想,坚定的党性修养。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以“95 后”和“00 后”为主要群体,是跨世纪的一代,并且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具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特殊的生活环境促使大学生形成了特有的性格特点。
(一)大学生群体具有创新意识
受新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创新能力比较强。当代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习方面有着较强的上进心,而且对于新思想、新观念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能够及时进行转化,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加以运用。尤其对于新的科研成果,运用比较及时,能够与时代发展步调一致。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发明了诸多具有创造力的产品。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制力较差。受到社会环境多样化因素的影响,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不只是金钱和权力的诱惑,还有网络游戏和毒品的侵害。虽然在大学期间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已经非常强,并且独立意识也比较强,但大学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2]。如果有些人利用这一因素加以诱惑,很容易使大学生误入歧途。由于大学生自身控制能力不足,很容易在求关注的欲望中丧失自我。即便是一些大学生党员,他们入党的动机个别人存在功利化的目的,有严重的攀比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党性觉悟的提升。
二是抗打击能力弱。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节点。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再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长期约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大千世界的新鲜,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出现了“需求与能力不相匹配”的现象。在追求奋斗目标时,由于自身认知和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很容易遭受挫折和打击,尤其是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遭受挫折时很容易“钻牛角尖”,自我消沉,甚至走向极端。而且,一些大学生党员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做到慎独、慎思、慎行,不能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个性比较明显。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加之父母溺爱,在面对大学集体生活时,一般难以适应,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宽容和理解之心[3]。许多大学生通常只考虑个人想法,不顾及他人感受,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对大学生党员来说,尤其需要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
三、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党员重培养、轻教育
在一些高校中,对大学生入党资格的审核十分重视,并且拥有较为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制度。但对于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管理和监督并未有足够的重视,存在“入党前拼命,入党后松懈”的情况[4]。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入党前都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积极遵循党的规章制度;而在入党之后,有的大学生就逐渐放松了自我管理,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有所下降,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的同学,也影响了党的形象。此外,在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工作中,重视培养工作,轻视教育工作,还将导致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学习内容更新缓慢,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等情况的出现,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育针对性弱,形式较为落后
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再教育只是单纯地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入党前培训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党员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没有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另外,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形式较为落后,大多数还是以党日活动为主要内容。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都未能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特殊性,使得教育并未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5]。而且,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仍旧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生党员学习兴趣不高,对党组织活动的内容漠不关心。
(三)大学生党员退出制度不完善
在现阶段,有些大学生党员普遍认为一旦成为党员,就等于拿到“铁饭碗”,对于退党相关政策没有了解。而有些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党员采用宽松的怀柔政策,以育人为前提,为大学生党员创造许多改过的机会。宽松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有所减弱。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大学生党员出现“过关”的思想,认为只要入党转正就永远是一名党员。这种想法会导致他们在入党后思想上容易松懈,参加党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对党的相关政策执行力下降,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四)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缺陷
在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过程中,还存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时间短和考核内容少,入党前突击、入党后松懈等情况,使得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再教育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由于缺少入党后健全的考核制度,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党课教育,使得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得不到进一步提升。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停滞不前,所以,对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工作还需系统化和专业化。
四、完善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的措施
健全完善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举措,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觉悟,促使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实践能力同步提升,从而提升党性修养。
(一)建立完善的系统学习制度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工作,纷纷举办大学生党员培训座谈会。各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专业理论知识的侧重,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例如,制定学习任务,分发学习资料,科学合理地设置学习时间,严格遵循学分制度;定期对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和评比;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支部主题教育活动,等等,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使大学生党员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积极作用[6]。另外,还可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互联网学习、集体学习等形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
在当前的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中,单纯地考核大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是片面的,它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而是应该采取理论知识考核和榜样模范作用相结合的考核制度。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抑或日常考核与民主考核相结合,使得考核制度多样化、全面化,从而为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夯实基础。另外,辅导员与大学生党员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辅导人员,是学生党务工作的主要力量,因此,应将辅导员融入学生支部中,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助力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选拔退出机制
现阶段,我国党员人数已经超过九千万,随着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多,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选拔退出机制,从而更好地管理党员。具体而言: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统一标准、保障质量、改变结构、促进发展”的方针政策,保障党员质量优秀;二是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动态监管制度,如果大学生党员与党员标准要求不相符,就要进行劝退清理工作,从而保障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对于退出党组织的大学生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能认识错误,并积极改正,早日回归党员队伍。
(四)加强党务工作团队建设
大学生党员培养再教育和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需要建立一支完善的党建团队。各高校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主管党务工作的支部书记等相关人员,要不断丰富党务工作内容,建立完善的程序流程,并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从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技巧[7]。同时,还应提高党务工作人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其业务能力,为党务工作团队建设夯实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提高党务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和业务能力,促使党务工作更凸显人性化和感染力,切实提升党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结语
大学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通过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榜样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将党员发展和党员再教育作为党务工作重点,帮助大学生党员建立完善的成长制度,可以提升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力度。各高校可以寻求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保障大学生党员团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大学生党员以及全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