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院长是个21岁的小姑娘
2020-12-10巩持平倪琦悦
巩持平 倪琦悦
今年7月刚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麻巧艳年仅21岁,却已成为温州康怡养老院院长。在养老院,年轻人管理、服务年长者并不罕见。
只想“学养老”
和大部分年轻人不太一样,麻巧艳很早就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抉择,她一门心思想“学养老”。初中毕业后,麻巧艳进中专学习护理。二年级时,她第一次到养老院实习,看到眼前的场景,心里“咯噔”一下——
“那是一間小房子。灯光昏暗,墙壁斑驳。一个房间内放了6张床,单人的行军床。护理员在喂饭,捏住老人腮帮,直接打开嘴巴,用勺子往里送。”护理员年纪普遍偏大,相对年轻的也有50多岁,她们喂饭的“办法”和麻巧艳从课本上学来的完全不同,手法非常粗糙,甚至粗鲁。
麻巧艳住下了,做护理员,实习期一周。早上给老人们洗脸梳头,陪着吃早饭,然后送回房间,让他们自己看电视,直到午饭。下午各自休息,再等待晚饭。“什么活动项目也没有。”麻巧艳心里难过,觉得这里的老人像被随意丢弃了。
这个故事,麻巧艳对外讲过很多遍,被她视为职业选择的开端。养老服务行业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才,她想成为能做出贡献的人。
读书期间,麻巧艳的志愿服务时间积累了500多个小时,远远超过学校要求的40小时。她走过温州各区县大大小小30多家养老机构——最远的一次,她倒了3趟公交车、单程耗费2.5小时。
她见过“千奇百怪”的机构形态,没有“适老化”设计是最常见的问题。比如,有的养老机构由宾馆改造而成,房间改小了些,浴室还保留着玻璃隔挡。养老机构的浴室内,建议不装玻璃,一是防止摔倒磕伤,再者,某些失智老人看到玻璃倒影会感到慌乱。还比如,如此改造的房间大多没有紧急呼救设备,也没有预留出安装呼吸球囊等急救设施的卡槽。
投身于此,麻巧艳免不了诸多顾虑:在养老院工作挣钱不多,也不风光,还净是脏活累活。做志愿者时,麻巧艳曾被老人吐了一身;服务无法自理的老人时,端屎端尿都是常事。
不过,有时候,她给老人们捏捏肩,捶捶背,就能立马得到“一箩筐”的感谢。她后来和吐她一身的张奶奶成了朋友。麻巧艳离开后,听养老院护理员说,张奶奶经常问起:“我的燕子去哪了?她什么时候回来啊?”
火箭晋升
今年4月,受疫情影响,本打算公派去韩国留学的麻巧艳留在国内,成了康怡养老院的实习生。她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下目标:1年升至管理层。
没想到,上班第2天,老板居然提拔她担任护理部主管助理。更快的还在后面:入职满一个月,麻巧艳担任护理部主管;第二个月,担任院长助理;第三个月担任副院长;第四个月即今年7月,担任养老院院长。
在养老服务领域,因为缺乏人才,不设工作年限或经验门槛,刚毕业的大学生升到管理层司空见惯。
麻巧艳入职时,这家养老院新成立不到半年,院内入住的老人只有四五位,人员配备也不完整。麻巧艳主管护理部时,下面只有2位护理员,再加上1位食堂阿姨、1位保安大叔,就几乎是院里所有人手。老板招聘来的院长、主管,没干多久就走了。麻巧艳的每次升职,都有点临危受命的意思。
养老院的股东杨瑞明在温州有3家养老院。另两家养老院的院长都有60多岁了。应该给养老院找一个怎样的院长?他有过很多想法。
“首先得年轻。”杨瑞明到南京考察某大型养老机构,发现在里面工作的都是年轻人。他想着,操作电脑等事,年轻人才做得好,再招年纪大的人来,养老院还会是老样子。网上填报资料、整理档案,网上开公众号、介绍宣传,网上招聘员工、建立队伍,这些事都得靠年轻人。
除了年轻,麻巧艳还有很多加分项。她有专业技能,和老人聊天亲和力强,写台账填表格上手快。另外,她在行业内人脉丰富,同学老师都是人才资源。就这样,麻巧艳成院长了。
“娃娃院长”
股东共3人,投资总计1000万元。他们真的放心把养老院交给一个“娃娃”?
“没什么不放心的,我们每天也都在院里。”杨瑞明穿着一套蓝色工作服,手里拿着修理工具忙活着。当初,谈聘用条件时,麻巧艳提了两条:“第一,人手肯定要配齐;第二,你们不能把权力抓得太紧。”这两个条件,股东们都应下了,“养老院就是一张白纸,怎么画就看你的了。”这句话说服了她。
建院初期,麻巧艳定了很多规矩,包括各岗位职责,需要整理的文件明细,需要记录的各类信息等。她还专门设计了老人的活动课程,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宣传的一应事项也从头做起,比如印制介绍养老院的小册子。
麻巧艳和股东之间有过一次摩擦,问题聚焦在实习生的时间分配。有股东提出,实习生每个月休息1天就够了,每天工作时长定为10个小时以上。麻巧艳坚持,每周休息1天,每天工作8小时。经过反复沟通,也参考了其他养老院的规矩,股东采纳了麻巧艳的想法。
“快来坐一下”
麻巧艳有两部手机,工作手机24小时开着。某个休息日,家属早上6点刚过打电话进来,问养老院情况,如此各种电话一直持续到9点多,麻巧艳实在接不动了,给了前台值班电话;晚上12点,她刚要躺下睡觉,护理员打电话,说老人不睡觉,在院子里闲逛,请她帮忙……
付出总有回报,老人们都喜欢麻巧艳。前段时间,养老院住进一位“难搞”的王奶奶。王奶奶老伴去世了,15年来一直聘请保姆,每年都要换好几个。后来,子女工作忙,没办法时刻照顾,便送她来养老院。但王奶奶觉得子女怕麻烦,自己被“抛弃”了。
王奶奶对养老院很抗拒,几乎不出房门,只在房间里吃饭。麻巧艳找她聊天,她态度冷淡,有时候只顾着说自己的事情,有时候目不转睛地看电视,问话也不回答。“谢谢你,好了我可以休息了。”麻巧艳听得出来,王奶奶这句话就是在下逐客令了。
麻巧艳每天去探望王奶奶,陪她聊天:“休息得好吗?喜欢吃什么?在这里开心吗?”一周后,王奶奶态度变了,看到麻巧艳热情招呼:“快来坐一下。”
养老院门口,贴了一封感谢信。大红纸上写满工整的毛笔字,表达对老板和院长的感谢。兜兜转转,能让老人们舒心,仍是麻巧艳的初心。
摘编自《解放日报》2020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