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备课转变看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2020-12-10朱建华
朱建华
每周固定有一天,我会查阅老师们的备课本,即活动计划本,从备课内容了解各班课程线索、预成或生成活动等,便于在年级组课程审议中更好地梳理课程实施走向,适当提出建议,支持班本课程的开展。其中,新教师A(男教师)的备课本引起了我的注意:内页皱巴巴的,看出被主人翻了多遍,可是只抄写了活动方案,分析和反思空白。
写之初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A,必然要经历一个适应备课方式的过程。我了解他备课的困难,他说以前实习时师傅只要他抄活动方案,不要求写反思。现在每次将备课本翻来翻去,感觉不会写反思,无从下笔。
多年来幼儿园要求教师备课不是抄文本,而是呈现对预成或生成课程的计划、实施和反思。我告诉A:新教师还没有很强的专业功底,分析和反思部分可以从白描幼儿活动情况开始,有则多写,无则少写,没有硬性要求;反思部分可以写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自己在组织活动时的困惑,或者是记下班级有经验的教师组织一日活动时的好经验和好策略。比如:过渡环节用什么策略减少幼儿等待时间,遇到问题怎样与幼儿互动等。A态度谦逊,表示会努力根据我的建议备课。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技能之一,但不是一种任务。新教师走上新岗位,一定是从诸多不会开始的。写的内容姑且不说,工作态度很重要,需要不断学习吸收。对于A老师接下来备课的进步,我拭目以待。
写之惘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A态度虽好,改变却不大。细看内容,反思寥寥数语,适用任何活动:今天的活动幼儿很喜欢,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大多数幼儿都很感兴趣……和A同时入职的新教师M,则记录了幼兒活动状态和师傅的好经验,还尝试去对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的目标。同样是新教师,同样是我促膝谈心式引导,呈现效果却不同。
出于鼓励,我先是肯定了A的进步,并问他:“你组织活动的时候观察孩子吗?”他说:“小朋友都喜欢和我玩游戏,我光顾着带他们玩,就没有时间去观察了。”我追问:“师傅的好经验你学到了哪些?”他不吭声。我想让他看看别人的备课本也许有用,就把M的备课本借给他,请他认真看,从中获得启发。
新教师在某一个时间段会有迷惘。我们常说“牵着蜗牛去散步”,对于幼儿成长要学会等待,对于新教师的成长也要学会等待,等待其转变。我认为让他看同事的备课本,一定会促使他从中找到差距。对A的转变,我依然充满期待。
写之拒
在期待中再阅备课本时,我发现A只交来五张A4打印纸,一周五天一天一张,每张纸上几行标题: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每一个标题后面只有一句话,字体和行间距调得很大,这样的备课明显是带着情绪的。
我再次与他交流,了解他对备课的真实想法。他认为理想和现实有差距,为什么一定要备课?备课就是浪费时间,就算不反思,小朋友也很喜欢他。他觉得应该有更多时间和幼儿一起玩,而不是写。另外他认为M是女教师,本来就擅长写,男的就不喜欢写。
他真实的想法让我始料未及,不禁反思自己:之前我与他交流,告诉他备课(包括观察反思等)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要认真对待。我一味告诉他方法,让他观察幼儿、学习老教师的经验,甚至拿其他教师的备课本让他学习,我认为的好方法却伤了他的自尊心。我等待他的转变,可我与他的互动只是以外在的备课本为载体,没有真正去观察他的工作状态和真实的内心所想。我需要寻找合适的契机,激励他产生从了解幼儿到浸入课程的内需。
写之实
某日户外活动,负责体能区的A带着幼儿玩球。有的幼儿在投篮,球架朝三个方向,有三个篮圈,篮圈有高有低。幼儿分别站在篮圈对面投篮,不时会有小意外:球没有投入篮圈,却砸中对面幼儿,被砸的幼儿哭着求助。A时不时提醒这个安慰那个,忙得满头大汗!
我悄悄问A:“你觉得砸到别人跟球架位置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办法解决?”他立即要挪球架,我让他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幼儿经过尝试,发现站在不同方向投篮,如果同时投就容易砸到对面同伴;把球架靠墙放,球只会砸到墙,但就剩一个篮圈可以投了;球架放中间,可以轮流投,等投完一起去捡球就不会砸到别人,幼儿还制定了规则。我和A交流:“今天幼儿出现问题,你是怎么呼应的?相比较老师不停地提醒,什么方法更有效?”他说了很多自己的发现。
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这天他在备课本上写了这个活动的反思:起因、冲突及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都记了下来。因为有话可写,没有为写而写,敷衍了事。
我适时的引导是顺势而为,在真实的情境中A老师才会有所触动,之前他对写的抗拒,是他不会观察不会呼应所致。至于他怎样去反思这个活动,一定是从他的视角去看问题。有一天他会体悟:只会和幼儿一起玩,而没有教育策略的老师只能做传统意义的孩子王;只有观察幼儿,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有相应策略才能推动幼儿持续发展。
写之乐
反思源于问题,反思产生推动。渐渐地,我从A的备课反思中看出:他逐渐看到了幼儿的学习状态,体验到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我大力表扬了他的进步,受到鼓励,他愈加自信。
A想参加优秀案例评比,对于案例素材他举棋不定,来请教我。我启发他:“案例是真实的,是一日活动中发生的故事,不是创作小说。你的教育策略、所获得的启发都可以是素材。翻翻你的备课本,有没有精彩一瞬让你深受启发的?”最终他写了案例《移动的篮球架》,并获了奖。
时间悄悄流逝。某日A主动来问我:执教活动中幼儿对一个图标有意外争执,他不知怎样引导就避开了话题,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很欣喜,教育有法而无定法,新教师有了真问题,才会促使其反思和调整。A在备课本上写的反思《有“争议”的图标》,很有教育意义。终于,他从敷衍写到主动写,从拒绝写到乐意写。
随着工作时长增加和经验积累,A老师逐渐发现备课不是任务,是一种载体;备课不是目的,是一种习惯;备课不是手段,是一种内需。只有潜心观察幼儿,才能有反思和呼应,抓住契机去调整或生发活动,自己也会在这样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
我从纸上谈兵到在真实情景中引导,慢慢看到了A备课态度、备课能力的转变和专业水平的提升,由此带来很多思考:
一、是否需要——重新审视现今备课的意义和定位
记得我刚工作时,老师告诉我:漫漫教育路,纸笔写春秋。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那时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备课是精心的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是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等的预设,是组织活动有效的前提。
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赋予了备课新的意义:备课不是抄文本,是一种具有智慧的计划和反思。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科书,不能依靠“讲授”让幼儿有所获,要引导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获得经验。幼儿园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一开始A老师认为只要带孩子玩就可以不备课,是认识的误区,但是幼儿园教师备课该备什么,要敢于改革。
二、大胆改革——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分层次自主备课
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对备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反而是提高了。首先园所要打破传统的备课方式,更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为师幼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教师需要深入观察幼儿,让依照文本预设变为自己反思后的调整,生发出能真正推动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動(包括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应允许教师自主选择备课方式,不只是做文本的忠实执行者。
从新、老教师的专业能力出发,对教师的备课可以分层次进行。如老教师更多的是对活动的调整和反思,反思应基于幼儿经验生成哪些活动;新教师先从研读文本开始,从目标出发考虑活动的必要性,但要有自己活动后的反思,当然新教师如果有能力生成活动,也是非常欢迎的。虞永平教授曾说过:教师备课不是写讲稿,而是基于观察和反思,规划幼儿的行动,为幼儿的活动创设环境和材料。新教师最终会懂得书面备课只是载体,但非备课的主要方式,主要方式是空间、材料上的准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以便让幼儿获得相应的经验。如果新教师有了捕捉关键话题的敏锐性,那么备课的量可以逐渐做减法,经验越多,越要抓住备课的质。
三、观察反思——鼓励新教师做基于自己实践的行动研究者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引领我们要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鼓励教师尝试不按文本施教,不按文本准备环境,要根据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活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发现不同活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新教师一定要有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经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没有对儿童发展较为真实客观的观察,那么所有的课程都不是儿童的。新教师还要学会反思幼儿出现的行为,判断接下来活动中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活动的环境和材料,改进对幼儿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以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A老师从不会反思到乐于反思,正是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观察反思的价值,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可以让更多的书面备课转为行动研究,在观察反思中做基于自己实践的行动研究者。
四、关注心理——引领新教师适应新岗位,促其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涉及专业素养的方方面面,如专业态度和情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管理者不要以统一的要求去对待每一位新教师,要感受其情绪,真诚与之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真正需求。经验的获得依赖于他们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不能急于一时,应给予新教师发展空间,做合适的引导和专业支持。
新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一个过程,管理者需要适时进入新教师组织活动的现场,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真实状况,观察、分析其面对幼儿行为所做的回应。引领新教师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判断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真正理解和把握幼儿的发展状况,和老教师一起确定适宜的课程内容。这样,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从而提升新教师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五、题外拓展——有效衔接,审议新教师岗前实习内容
A老师说实习时只要写教案,不要写反思,应该引发我们对新教师职前实习培训的思考。拓展开来说,笔者曾去过欧洲参访瑞吉欧、华德福等幼教机构和园所,收获颇多。其中印象较深的是德国华德福师范学院的学生在工作前必须有两年的义工经历:去幼儿园等福利性机构实习,一对一定点观察、追踪记录一名幼儿或上课。根据不同的发展周期去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游戏状态,这样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会延续观察的习惯,判断幼儿的行为,和幼儿互动会得心应手。
这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新教师实习期在专业上要给予什么引领?上课备教案、观察幼儿和反思比重各占多少?幼儿园是否可以和专业院校一起,重新审议实习要求,调整备课内容?除了教学,多一些观察记录及反思的内容,有效衔接新教师实习期和走上新岗位之间的心理适应和专业过渡,由此引发的新话题值得我们后续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