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中的儒家思想情怀

2020-12-10沈徐黄川朱若宁俞佳丽

公关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红色经典时代意义

沈徐 黄川 朱若宁 俞佳丽

摘要: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不仅是当时社会的主流精神,更对现当代社会的文化导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时至今日,社会主流文化仍然习惯将儒家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标杆。本文以《红岩》、《红日》、《保卫延安》三部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作品为主,同时剖析其与古代儒家思想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得出新时代背景下二者共同的经世致用之处以及对新时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导向作用。

关键词:红色经典 儒家情怀 革命精神 时代意义

一、引言

中国的革命史几乎是一部战争史,在极度恶劣的客观环境中,个人需要把物质欲望降到最低的限度。挑战人性底线,激励其精神意志,从而迸发出其强大的战斗力。以中国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红岩》、《红日》、《保卫延安》,都是创作于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代表作。革命战争使无产阶级战士呈现出高尚的品质与独立的人格,其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也与中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不谋而合。

(一)肉身惩罚的崇高意义

只有经受住了严峻的刑罚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是特定时代的荣耀符号象征。《红日》中许云峰、江姐、成岗理所当然的赢得了最多的尊敬,他们身上的一道道伤痕,隐隐包含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标准。伤疤是一个标识,可以辨别在险恶环境下个人的意志坚定力。受虐者的心态使得革命者将身上的道道伤疤看作是荣誉奖牌在熠熠闪光,通过鲜血和伤痛使自己意志变得更加坚定,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无比满足。

例如家境优越的刘思扬刚开始为自己没有经过毒刑审讯而自卑。但当他经历了监狱的绝食斗争,初次戴上了镣铐,肉体的折磨不仅没有给他带来痛苦,反倒使他由衷的感到自豪与骄傲。凸显出时代主流的革命精神对于革命英雄者的深刻影响,通过不断经受磨难的考验以达到人格的成长,获得崇高意义。

(二)集体主义下的从众心理

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显著特征就是集体主义精神。早在30年代左右的左翼革命文学就被明确提出来。许多作家强调的集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新社会新人的构想密切相关,但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特定的战争文化环境构成了集体主义精神,它对革命者的思想感情、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革命题材中,“集体战斗”出现的很频繁。《保卫延安》中就对“集体战斗”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作者杜鹏程是随军记者,作品就是他的通讯稿,其中在某些地方保留新闻纪实的痕迹,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战争文化氛围。在小说中经常出现有关集体的画面,例如见面会、动员会等,当他们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显得格外有力量,人的情绪经过彼此的感染后显得更加高昂。在群体中,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凝聚起来的力量传达出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讯息。

集体主义也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单一的个体被包裹在强大的集体洪流中,自我感觉只要融入了集体就会感到有强大的后盾支持。例如《红岩》中刘思扬因没有受到刑罚而产生的自卑感,实际上就是从众心理,他认为自己是特例,没有融入集体的刑罚中,失去了自我的支撑使得他产生了焦虑。因而当他经历了肉体的惩罚后,他认为自己融入了集体浪潮中。于是,刑罚成了象征集体的特征。身体的完好无损是对集体的背叛,从而突出了集体主义文化氛围对于革命英雄者的价值取向影响。

凌驾于个人意识的集体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为国家民族实体服务的工具,集体主义建立了个体间的统一性。在集体主义的外延下牺牲奉献成为了革命英雄的统一精神特质,象征了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革命者为党、为人民牺牲小我的集体精神。

三部红色经典中展示了共产党员在与敌人的殊死斗争,表现了他们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与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兼济天下、舍己为人思想是一致的。红色经典中的英雄情怀是儒家理想情怀的至高体现。

二、英雄价值观与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

回溯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探索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价值观,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英雄代表着牺牲、奉献、无畏、忠勇。革命英雄的价值观是一道永恒闪耀的希望之光,到当代的和平社会中,依然普照着新时代的天空,拥有永不过时的魅力。例如习近平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到过“红岩精神”,要求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红岩》中被囚禁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等监狱的共产党人员经受着难以想象的酷刑,肉体上被无尽摧残,然而却淬炼出越发强大的革命精神意志。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有着深层的内在文化联系,它们的精神本质是统一的,都是倡导为成全“仁义”而甘愿牺牲小我。

(一)舍弃己身的英雄奉献精神

在红色经典作品中,往往最為打动人心的是英雄的伟大情怀。《红日》中军长沈振新在战场上指挥战斗、奋勇杀敌报国,为了家国大义即使思念妻子,他也依然愿为了理想浴血拼搏。《保卫延安》的作者杜鹏程更是采取了英雄史诗的笔法,他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上到高级将领彭德怀,下到平凡小战士,都在与敌人战斗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和激情,在枪林弹雨中为祖国黎明前的黑暗打出胜利的信号。而《红岩》则是共产党人战士一部悲壮的英雄挽歌,以许云峰、成岗、江雪琴等为代表的革命英雄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地下革命斗争,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后承受了惨烈的肉体折磨,不堪重负的身体却和愈发顽强的意志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在江姐被抓后敌人给她上竹签酷刑,然而江姐却坚定又骄傲地呐喊出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表现出来的是毅然为革命献身、坚强不屈的坦荡精神气质。

分析红色年代文学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能够得出结论: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结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具备奉献无畏的精神,他们用美好灿烂的生命开拓出了革命的光明前途。英雄情怀正是儒家“达者兼济天下”、“舍己为人”、“仁义”思想的外化表现。

(二)传统儒家文化精神倡导下的英雄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的情操与精神境界很受重视。如孔子追求道德完善而提出的“杀身成仁”的主张,即为仁献出自己的生命。儒家认为义有轻重之分,凡是关系到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重大利益等重大原则问题时,都视作大义大节。如果个人与大义大节发生重要冲突的时候,应当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大义的要求。另外,孔子认为“临大节而不可夺”是士人君子应当具备的重要品德,即为了维护大义,应当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舍身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种思想倾向虽然表现出一种极端的精神洁癖,要求人大公无私,牺牲自我,没有私心杂念,表现出对苦难的迷恋,甚至以苦难作为个人道德境界的评判标准。但是它从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让革命精神的特质呈现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传统,又融入了现代。

对于革命英雄的不惧牺牲、自愿为革命事业捐躯的精神,给予他们最好的回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共产主义的光辉未来。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博爱大义、严于律己、自我奉献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高理想品质都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三、新时代下英雄情怀对儒家理想实现的意义

当穿越枪林弹雨,走过艰难岁月,如今的中国如振翅高飞的雄鹰,正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但不论是战争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年代,弘扬英雄主义情怀和传承儒家情怀都永远是时代不变的主题。英雄主义在和平的当下,也产生了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一)新时代下的英雄情怀

英雄情怀在文学中的呈现是《红岩》中的革命者们面临酷刑依旧无所畏惧的自我献身精神;是《红日》中沈振新在战场上奋勇拼搏的斗争精神;是《保卫延安》中周大勇为了人民解放赴汤蹈火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这些英雄人物传承了杀身成仁和舍身取义的儒家传统思想。

习近平也对新时代文艺创作提出了新要求:“将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传递向上向善的真善美道德。”书写英雄作为文学创作的时代主题,具有强大崭新的生命力。习近平在讲话中同时指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也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任务,于是书写英雄脱去五、六十年代的血色外衣,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出了新的内涵,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二)新时代英雄情怀与儒家理想的结合

在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影响下,英雄主义的内涵更为丰富。在新时代浪潮下,英雄情怀与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自我奉献和博爱大义的精神是交叉重合的。新时代下的英雄情怀不再要求我们为事业牺牲小我,每一位爱岗敬业的普通人都是无名的英雄,每一位善良热心的人都能成为帮助他人的英雄。而从文学作品、文化教育、行为榜样等传递出来的英雄情怀也在生活中指导着人们的具体实践,成为当代人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的内在驱动力。

结语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观,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应是其社会精神风貌的客观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文学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从而达到用心真实的抒写伟大时代的目的。本文所研究的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红岩》、《红日》、《保卫延安》中的儒家情怀以及革命精神不仅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代表,更是当代新文学的先进主流方向。通过理解并学习红色经典中英雄革命精神,与儒家主流思想相结合,真正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本文系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校级重点课题结题成果。指导老师:陆孝峰

参考文献:

[1]黎余. 点亮红岩精神的信仰之灯[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0-04-08(008).

[2]李宗刚.论《保卫延安》的英雄理念及英雄敘事[J].山东社会科学,2004(09):73-77.

[3]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4]吴强.红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杜鹏程.《保卫延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红色经典时代意义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