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体育融合的高校传统武术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2020-12-10刘帅

公关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育人传统文化

刘帅

摘要:坚持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基石,高校教育肩负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课堂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资源扩展、竞赛、课程考核、国际教育、高科技成果应用和挖掘传统医武融合技艺等方面,探讨了德育体育融合的高校传统武术文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德育 体育 传统武术 高校 传统文化 育人

背景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与其所在社会背景相适应,才能有好的发展前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務院办公厅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持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基石。2017年8月,教育部王登峰司长指出:武术进校园需要全民合力,学校体育(包括武术教育)要实现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三大目标,是国运昌盛、国脉传承的基础。“德、智、体、美”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德育居首位。“未曾习武先习德”,提升“武德”修养是学习传统武术的首要任务,武德文化是习武之人不断沉淀的行为文化,主要包含“仁、智、义、礼、信、勇”等思想。

1.创新高校体与德二育并重传统武术教育模式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这些背景下高校传统武术课,在做好“体”育功能的基础上,融合传统文化和以“武德”为切入点的“德”育,探索高校传统体育文化育人模式意义重大。探索传统体育文化与职业素养两种行为文化融合教育模式的创新。将“德、智、体、美“教育中的“德”和“体”融合,同时向学生传递健康美的“健美”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在联系融合的创新性阐述。推进高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传统武术等进校园等文化教育活动。将忠义爱国、尊师重道、互助互爱、诚信守诺、谦敬忍让、保家卫国、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的武德内涵,融到学生的武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当中。

2.传统武术文化高校育人模式的构建

2.1德育体育融合的武术课堂教学

“武德”教育贯穿于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武德”文化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传统武术教学。打造以德为先、德技双馨的武术育人课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武术礼仪贯穿课堂始终,由武术抱拳礼的内涵引入尊师重道、互助互爱、团结、谦敬忍让的品质。

课堂上引用古代武侠与武术名人等典型故事保家卫国、忠义爱国、爱党敬业、见义勇为、文化认同,引入培养学生热血爱国的情怀。观看爱国武侠电影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深化武德教育。全面开展武术课,普修与选修相结合。既要把学习门槛低、健身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的太极拳与健身气功,作为普修性质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之一,又要开设武术选修课,为想深入学习武术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平台。另外,开设德育体育融合的武术课堂教学优秀示范课和网络示范课程,扩大影响力。

2.2充分利用地域传统武术文化扩展教学资源

南京自古至今就有浓郁的地域习武文化,历史上出过7名武状元,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央国术馆也位于南京,其学员的弟子或再传弟子都在南京。这为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融合优势的地域武术文化,发展武术社团,丰富校园文化。高校要加强与省、市、区各级武术协会和传统武术代表人物交流与合作,为地域武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创造条件,提供平台。通过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扩展教育资源,推进以武术育人示范课程建设,塑造以德为先、德技双馨,体现高校教育特点的武德育人课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3武德纳入高校武术课程考核评价

明确武德行为规范加分与扣分,重视过程考核,明确要求武术礼仪贯穿课堂始终,对练前后行礼,对抗训练点到为止避免伤害,训练过程相互帮助,提升学生武德修养。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破坏场地器材、严重不尊重教师,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武术对抗训练严禁使用违规动作等问题,将会实施一票否决制度,不能通过期末考核。同时教师教案、教学督导都要明确体现出武德教育的内容。以习武先习德的要求和传统武德的文化内涵,结合新时代的环境融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与此同时增加是否有突破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现象、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政治纪律、是否有散布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等教学评价否决性指标。将意识形态督导纳入日常督导工作,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融入武德教育多渠道推进高校传统武术教育

课内外一体化的武德教育,课外武术社团活动,目前依托武术社团,组织校武术队、武术社团等组织在校内外进行武术表演,宣扬武德文化,传习武术技艺,传播武术精神,校内外展演反响热烈。组建学校武术队以竞赛检验学习成果,做好参赛队员的动员与选拔工作,严格训练,制定完备赛前训练计划。由武术的刻苦训练与团体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谦敬忍让、团结一心的品质。通过武术竞赛规则培养学生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

2.5 创新高校传统武术国际教育,传达“止戈为武”中国和平武德文化

创新国际化教育与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武术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是向外国留学生传递中国文化的优良载体。通过展示中国人“止戈为武”,爱好和平的特点,降低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国传统武术深受外国游学团的喜爱。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我校留学生必修课,武术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做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

2.6 推进高科技手段与技术成果的应用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适当的应用科技成果做事会事半功倍。作为高校高科技成果是推广的重要阵地。通过微信群、微课、网络学习平台深化武德和武术文化教育。把现代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康复手段、运动营养和运动医学成果,引入到武术教学与训练中,促进高校传统武术的创新与发展。

3.深挖中华传统医武文化和技艺,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传承“医武”文化,自古至今“医武”不分家,发扬武德“仁、义”精神,教学过程中融入健康知识。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导引、太极、形意等武术流派的训练体系都融入了许多中医理论与知识,有着非常好的健身祛病效果。很多武术家特别是在中医骨伤和运动损伤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如少林寺的禅医、黄飞鸿、郑怀贤等人在中医骨伤、跌打损伤治疗方面技术高超。1964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访问埃塞俄比亚时,意外摔倒手臂受伤。卫生部方面说医治此类伤情国内最权威的医院是解放军301医院。会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伤势严重,但没有形成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治疗周期预计至少得两个月。因为根据预先的安排大规模的外交活动,周恩来之所以要求在10天内治好手伤。而郑怀贤从1964年2月7日到2月12日,一共给周恩来进行了6次治疗,周恩来的手伤就已经基本痊愈。自古至今,武术人自己有一套不同于现代医院治疗系统的治疗跌打损伤的高超技术,高校应该深挖医武文化和技艺,将这些中国传统医武融合的宝贵技艺发扬光大。应用现代体育训练与医学科研成果,对优秀传统武术技艺的创新性阐述。

4.小结

充分挖掘优秀中华武德的育人功能,创建高水平的武德文化育人示范课程,打造德育体育并重的学校武术育人课程模式,推进传统体育文化育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阵地,它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对文化传承和创新重要源泉。充分挖掘优秀中华武德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高校高水平的武德文化育人模式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完善高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体系,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普及健康生活。高校是培养的学生是高层次人才,他们的的健康状况、道德修养和民族文化认同是国运昌盛的基础。

课题来源:江苏省教育厅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双重国家战略下南京市高校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编号2018SJA0631)和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双高计划立项课题(职院校武德文化育人示范基地建设创建项目,编号SGCX-2019-12)阶段性研究成果。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武德文化育人模式研究,编号NJPI-2019-YB-06)。

参考文献:

[1]洪霞.中华武德思想探源及构建当代武德教育体系的研究[D].武漢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5.

[2]孙阳.武德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4]王岗,吴志强.民间传统武术保护中国家与传承人的双向责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 25, (3) :231 233.

[5]冯香红,杨建英,杨建营.武术健身养生实践的理性解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 (7):45.

[6]樊庆岗.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4-25.

[7]李主江.何竹林正骨医粹[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4-16.

[8]王宇航,宫祥辉,弘扬中华优秀武德打造新时代武德精神[J]. 科技展望,2014,(18):277.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育人传统文化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系统解析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