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口腔专科急诊护理工作现状与发展
2020-12-10钟玉钰王晓霞黄春菊
廖 莹,钟玉钰,王晓霞,黄春菊
(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以及医学科细化,口腔医学已经成为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3]。越来越多的口腔专科医院建立推动了我国口腔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而现阶段口腔急诊医学作为口腔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尚未被正式认可,全国大部分医院也尚未设立独立的口腔急诊科[4-5]。鉴此,为了更好地跟进口腔急诊医学快速的发展以及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口腔急诊救治与护理服务,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优化急诊资源和空间使用率、提高急诊接诊应急能力,将口腔急诊护理的相关研究及进展作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口腔专科医院急诊护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1 我国口腔专科急诊工作现状
1.1 口腔专科急诊科目前有组织机构不健全、急诊队伍不稳定、任务、职责不明确,病种多样、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2013年,在全科医学临床技术与全国口腔急诊医学发展的研讨会中,根据对32家三级口腔专科医院的调查资料显示,急诊科独立建制仅有12家医院,占比38%;颌面外科病房非门诊时间兼任急诊科职能共6家医院,占比17%;口腔综合科兼任急诊科职能共14家医院,占比45%。针对医务人员方面,仅有11家医院为急诊科医护人员固定编制,占比35%;而21家为人员轮转编制,占比65%。在口腔急诊中,只有少部分医务人员的岗位工作固定在急诊室中,而大部分医务人员多为定期轮转制度。这样传统的工作编制,仅仅是表面上的工作量匀衡以及技术互补,而实际上医务人员的思想并不稳定,且专科技术力量难以配套,不仅会导致口腔急诊工作整体计划差,还给口腔急救质量造成直接性的影响[6-7]。同时,目前大部分口腔专科医院腔急诊科属于“支援型”的科室,急救室的规模小,设备简单,使用率不高,导致在开展院里会诊、抢救或较大的手术时,依旧要依赖麻醉科和颌面外科[8]。当在开展医疗工作过程中,出现诊断不明或首诊不易确诊的问题时,医院各科之间依然存在互相扯皮的现象,造成急诊不急,效率较低,甚至延误抢救,导致医疗纠纷。然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导致口腔急症人群在非门诊时间段的数量日益增多,专科门诊及轮值形式均无法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1.2 口腔急诊护理学教育空缺,口腔急诊护理与现代要求差距大,人员结构年轻化、人才队伍的缺失,岗位胜任力不足,口腔急诊护理水平急待提高
目前,我国口腔急诊医学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不平衡,不足之处较多,甚至口腔医学院校开设本科生口腔急诊医学课程的院校也是屈指可数[9-10]。在口腔医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口腔医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技能已经成为口腔专业高等教育、再教育的重点内容,而针对内、外、妇、儿相关的口腔医学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医务人员在面对因口腔急症而引发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时缺乏应对能力。同时,针对口腔急诊的相关内容,其被当做口腔疾病的急性发作或急性期分散于其他学科中讲授,且篇幅小,学科内容缺乏集中性与系统性,导致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口腔急诊知识体系,使其面对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急诊患者时,难以运用系统且正确的知识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11]。此外,教材的缺乏是导致口腔急诊课程的匮乏的主要原因,例如有关口腔急诊的知识多被放在其他学科教材中,导致能用作口腔急诊教材的书籍十分缺少。然而,目前对于口腔专科医院而言,随着独立建院和诊疗分科的细化,使得长时间从事本专业的医务人员对其他科急诊基本技能的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并且口腔专科医院的夜间急诊人次相对综合医院较少,很多医院没有固定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实行值班轮班制度,使得医护人员操作机会减少,对急诊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渐生疏。口腔护理教育的缺乏是导致口腔护理急救技能欠缺的重要因素。因长时间的口腔专科工作特性,导致护士的急救能力被逐渐弱化以及急救技能操作日益生疏,故使得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患者突发危急状况时,护士难以及时采用正确且有效的急救与抢救护理措施,严重影响口腔门诊患者的就医安全性。除此以外,针对口腔急诊护理教育,其规范化程度的水平较低,口腔专科急诊对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和口腔专科护理技能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提高口腔专科医院急诊护理水平迫在眉睫。
2 发 展
2.1 国家层面把口腔急诊科医学纳入大急诊服务体系,使急诊科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科室,确立口腔急诊科的任务、工作的方向,流程优化保障急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1 世纪的急诊科已不再是过去的“分诊科”和“中转站”了,急诊模式从原本的支持型模式逐渐转向EMSS(EmergencyMedical Service System)模式,EMSS模式是指由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中心ICU、专科病房救治而组成的完整医疗体系。口腔医院专科特色突出,口腔急诊病例的处理是口腔专科医院诊治范围以及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且大多数没有院前急救内容[12-13]。患者在就诊时,其主要流程为登记、分诊与到不同诊区诊疗,患者的登记、预检分流由专门的护士安排,在预检过程中,预检护士会对患者进行止血、包扎、做心电图等初步处理,再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拍片结果(血常规、牙片、血糖、曲面断层、牙科CT)指引护士准确、快速地按病情分级分诊,对有明确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经医生确认后于分诊前及时开单做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缩短急诊患者的候诊时间和开单检查时间。从提供便利、舒适的就医环境到科学的预检分流制度,管理工应包括治疗环境、护患沟通、自我防护、人员工作量、安全意识与专业能力等方面内容,建立完整而专业的口腔急诊医疗和护理机制,完善急救处理程序,保证急诊患者的安全救治,提高抢救效率,规避不必要的医疗风险;通过严格遵守医疗常规、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牙外伤指南培训、合理制定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引、提高高峰期接诊能力、对分级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急诊分诊、对短期轮转人员和经验尚浅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进行重点监控等措施,来梳理急诊科流程优化的建设工作,探索口腔急诊医学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而提升综合急诊科室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
2.2 重视口腔全科急诊护理实践教育,有针对性地打造口腔特色急诊护理临床及教学,显示出口腔专科急诊护理队伍的规模和优势
急诊医学院在我国并未设立,且急诊医学教研室只有少部分医学院校设立,口腔急诊医学系及其护理专业在医学院更是空白,同时现阶段的急诊教材内容十分简略,且专业特色不鲜明,急诊护理教材无统一标准[14-16]。而在临床中,急诊医学对急诊护士的专业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急诊的特殊新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反应迅速、判断准确、救治及时、措施得力,应对复杂性疾病且涉及多系统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则必须具备较高的鉴别诊断能力以及综合救治水平,因此,口腔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提高急救和专业技能水平,还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努力成为既是口腔护理的工作者,也是急诊流程的管理者[17-18]。为了更好的适应现阶段口腔急诊医学发展,需加大力度培养并发展口腔急诊专科护士,第一,由专家编写有关口腔急诊护理的教科书,并构建完整的急诊知识体系,从而为培养口腔急诊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第二,建立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口腔急诊护理教师队伍,同时需加强培养口腔急诊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使其在临床工作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并成为优秀的口腔急诊护理人员。第三,在口腔护理临床中,医务人员需提升自身的口腔专科急诊护理理论知识,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需包括口腔急诊护理内容,使医务人员在见习与实习过程中能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而提升口腔急诊救护能力;同时,重点讲授休克、误吞、晕厥、颌面外科相关急症、心肺脑复苏、急诊监测、相关药物的应用等知识,教学模拟人或模型的急救演练课时需适当延长;除此以外,医务人员的考试内容需包括口腔急诊护理知识,努力建立和完善口腔急诊护理继续教育体系,注重口腔急诊护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全面提升学科影响力,更好的引导和促进学科的发展。
随着口腔急诊人数的不断攀升,在医学模式转变和专科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口腔专科医院的急诊护理也被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尽快建立统一的预检分诊系统,制定科学的护理评估流程、研发口腔专科分诊工具,研究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才能促进我国口腔急诊护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