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严重创伤病患者救治中应用探讨
2020-12-10谢宁
谢 宁
(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在人体在遭受单一致伤因素的作用前提下,机体相继出现或同时出现2个以上解剖位置损伤即为多发伤,而当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在16分以上时则为严重多发伤,严重多发伤往往造成患者多部位、多脏器严重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1]。若患者在治疗的时间窗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2]。本文为保障救护的时效性,及时予以患者有效的救治,特对急诊的创伤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现对其优化后的效果进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110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将其中急诊在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55例严重创伤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在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55例严重创伤病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患者中男性比例为32:31,女性比例为23:24;年龄分别是6~50(35.27±5.21)岁和5~48(34.99±5.36)岁。两组资料经比较提示P>0.05,可予以分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在接到急救电话时于2分钟内出车,抵达现场后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包扎止血措施,予以患者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后立即返院。入院后由急诊科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完善相关辅助检查,通知专科会诊,行常规术前准备,办理就诊手续,在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时办理相关的交接工作。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的优化内容包括:①在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为患者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②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予以患者先救治,后缴费,患者所有的纸质单据均盖上绿色通道专用章;③急诊的分诊护士负责协调放射科、检验科、手术室和输血科做好准备;④放射科预留出空台,患者抵达医院时直接进影像室进行检查;⑤安排专人负责患者标本急送检验科化验,如有可能要输血,立即通知输血科准备血液;⑥优化护理记录单和交接单的内容,将其中的部分内容改为打钩的形式记录,缩短单据的记录时间,提高急救效率;⑦在术前准备工作即将完成时通知手术室护士做好接诊准备,缩短交接工作的时间;⑧在对患者实施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保障患者家属随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急诊影像学的检查时间、标本的送检时间和护理交接时间,前两项均以患者入急诊科的时间开始计时直至患者检查完成和标本送达的时间为止,护理交接时间则以患者出急诊室到入手术室手术的时间为止,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检测方式选择 SPSS20.0软件中的t检测和x2检测,检测结果P<0.05,则表示该项数据有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急诊影像学检查时间、标本送检时间和护理交接时间分别是(13.21±3.52)分钟、(15.23±3.67)分钟和(29.54±5.16)分钟,分别与研究组的(4.35±1.27)分钟、(6.35±1.52)分钟和(17.65±3.21)分钟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t=17.559、16.579和14.510,P<0.05)。
3 讨 论
严重创伤病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伤后能否得到及时救治,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很关键。有研究表明[3],在患者发生创伤的30分钟内予以有效的急救可以降低20%左右的死亡率。因此急诊创伤护理流程的优化对于缩短院前救治时间,保障救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而言有重要意义。
经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急诊影像学检查时间、标本送检时间和护理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是严重创伤病的患者需要涉及多学科之间的合作,而常规的护理流程中需遵循先挂号、后就诊的模式,延长患者的检查时间,延误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而通过绿色通道的建立,可以改善患者的救治模式,让患者先治疗后缴费,有效提高急诊科的救治质量,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创造有利条件。而且通过提前与放射科、检验科、手术室和输血科的沟通协商可以有效保障患者救治工作的连贯性,让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与此同时对护理记录单和交接单的优化,可以减少护理人员在文书工作上耽误的时间,提高临床急救效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4]。
综上所述,对于严重创伤病患者而言,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保障患者救护的时效性,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