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要点与应用分析
2020-12-10李润荣
李润荣
(辽宁省康平县自然资源保护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康平 110500)
1 我国北方区域的耗水特点
我国的森林分布的面积较小,尤其是北方的分布不是很均匀,这对人们的正产生活造成不利,现如今,我国正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困境,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导致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从而导致北方地区的树木质量下降。因而,提升植物耐旱性尤为重要,对此,有必要对造林区域的耗水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合理规划抗旱造林方案。
2 不同植物的耗水特性
每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耗水特性有所不同,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植物生长种的每个阶段都对水的需求量不同。需要做到清晰的了解,在蒸腾作用下,植物的代谢能力和各项指标与植物的抗旱能力有着密切关系,面对不同的植物,需要利用专业的手段对植物的水分参数进行明确,从而推测出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情况,根据环境与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效果找到改善策略,从而选择适宜种植的抗旱型植物进行造林种植。
3 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3.1 做好整地工作
科学整地是抗旱造林工程开展的基础,是保证保证造林效果的关键,在实际造林之前,为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充足,要对土地进行针对性处理,可以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科学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也种植区域的蓄水能力,有利于降低外界环境对种植树种的影响。科学整地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有效保障整体的造林效果。
3.2 在造林时机的合理选择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树木在生长期间很容易出现水分不充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将抗旱作为北方造林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抗旱技术的有效应用。要结合种植区域土壤情况科学的选择造林时机,保证种植期间土壤中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促进成活率的整体提升。植树造林一般在土壤解冻之后进行,因为这个时期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比较多,可以满足树种对水分的需求。对于春季降雨量比较少、雨水短缺的区域,会对树种的生长情况造成影响,为此,通常都会在雨季进行抗旱造林。另外,也可以选择在秋季进行抗旱造林。因为秋季树叶降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土壤质量比较好。
3.3 造林树种的科学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造林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北方抗旱造林质量的保证,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要选择适合在造林区域生长、同时抗旱能力比较強的树种。这些树种包括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油松、兴安落叶松、杨、柳等落灌木类,也可以选择沙棘、柠条等灌木类。
4 抗旱造林技术的具体应用
4.1 集雨技术
集雨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将地区降下的雨水进行集中收集,然后应用于造林区域土壤当中。其方法是在林业种植的山坡处挖掘出一个雨水汇集的区域,负责存贮雨水,然后再通过设置引流通道,将雨水引入绿化区域。
4.2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为了强化地区水资源含量丰富性,将地下水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地下水资源应用之前,需要先针对盐结层进行降盐处理,将水中盐含量降低。
4.3 灌溉技术
灌溉技术就是将自然界水资源进行收集储存,主要是要在地下水汇集的地方修建储水窖,将可利用的水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并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展灌溉处理。自然界水资源包括地下水资源、雨水、雪水等。
4.4 覆盖技术
覆盖技术是将土壤水分进行密封保存的应用技术,能够抑制种植土壤水分蒸发速率。方法是先在树苗根部的周围土壤上方铺设一层地膜或秸秆等遮挡物,将上层遮盖物铺设成斗形,然后将无污染的抗蒸发药剂喷洒在表面。这样既能降低水分蒸发量,又能将降雨渗入土壤中。
4.5 保水技术
保水技术主要是利用专用的保水剂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具体方法是将保水剂适量的添加到灌溉水资源当中,然后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保水剂就能够顺利的进入土壤当中,其后会有保水剂的糊状物质出现在树苗表面,在上层盖上新的土壤,从而发挥保水效果。
4.6 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处理技术就是在种植之前,进行种子处理,主要是针对苗种的抗旱能力进行强化。利用粘合剂与种子肥料进行合理的配比混合,然后通过加工手段将混合物制作成颗粒丸状,将其放入种子要施加的肥料当中。在播种之前施用添加粘合剂的肥料,使其融入种植土壤当中,这样就可以加快苗根水分吸收能力。
4.7 截干技术
截干技术应用较为简单,在秋季造林期间将选择的树木主干截去,注意要选择生命活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较强的林木,然后将20cm左右的枝干留下种植,将表土覆盖成土堆形状之后任其自然发展,当春季来临时再将其剖开。
总之,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科学开展造林工程,这对整体生态效益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抗旱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要不断对造林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不但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造林工程面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