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心”策略 解决“家”问题
2020-12-10吴德静山东省汶上县郭仓家事人民调解委员会
吴德静/山东省汶上县郭仓家事人民调解委员会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郭仓镇调委会采取“三入一平”方法,为解决家庭矛盾、修复亲情关系、化解家事纠纷找到了快捷之门。“三入一平”即心理疏导入心,普法教育入理,伦理感化入情,协商利益平衡。
心理疏导入心
用专业心理知识分析当事人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当事人逐步领悟到个人认知的局限性、经历的独特性和解决问题的无限潜能,引导各方当事人提出合理诉求,直至顺利解决纠纷或找到化解的突破口。
夏某是郭仓镇某村村民,婆婆张某患有癌症,经诊断,生命仅剩半年左右。其大姑姐李某在母亲张某家寄住,但李某与夏某不合,经常打闹扰邻,夏某强烈要求赶走李某。郭仓镇调委会副主任吴德静受理调解后为夏某做思想工作:第一,李某不仅帮忙照顾婆婆,还一同照顾夏某9岁的儿子,夏某应该心怀感恩;第二,婆婆病重去世后,大姑姐会自觉离开娘家,李某要学会从当前的关系纠葛中抽离出来,立足长远看问题;第三,在老人弥留之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既能留下一段美好的亲情记忆,又能为儿子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家风传统。听完这些话,夏某起初的愤怒、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自动放弃了调解诉求。后在回访中调解员了解到,夏某与家人关系缓和,婆婆去世后,大姑姐离开娘家,但一直与夏某一家保持来往。
此纠纷调解伊始,调解员根据夏某的年龄、外貌和谈吐判定她应该是农村妇女中比较聪慧、超前的人,帮助她认识到这一点,恢复其更高的社会自尊感,使夏某调整了原有定位,原有诉求自然失去意义。
心理学的应用,让纠纷化繁为简。在郭仓镇,每年有近百起这样的家庭纠纷,因为当事人实现了心理成长、改变了认知而调整了原有诉求,矛盾自然化解。
2019年,郭仓镇调解团队在心理学应用领域进行了更加专业的探索和尝试——开创“沙盘游戏解纠纷”和“畅谈故事会”,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调整和改善纠纷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在一起多年未解的家庭纠纷中,“畅谈故事会”让双方聊家常、叙旧情,渐渐修复亲情关系,有效化解了纠纷。“校园虐童事件”中,调解员通过“沙盘游戏疗法”看到孩子在摆放玩具时对老师模样的沙具很感兴趣,推断出老师并未对孩子造成更严重的心理创伤,避免了事件发酵。
普法教育入理
针对矛盾纠纷涉及到的法律条款对当事人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明确利害关系和调解方向。在赡养纠纷中,告诉子女方,无论什么原因,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不仅仅是家务事,更是违法行为;针对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按照法律规定为赔偿方列出赔偿清单,并提醒他如果接受调解,受害方可适当降低要求,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和关系和谐;在征地拆迁等公权力与私权利较量的纠纷中,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为双方提出最有效率的解决思路和参考意见。让各方当事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愿景和期待,可以有效降低调解难度,促成纠纷化解。
伦理感化入情
充分发挥“孝”“和”“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纠正当事人的行为偏差,促使其按照调解员设定的框架认识和解决问题。
现年75岁的老人代某自年轻开始寡居,独自养大6个子女,长年独居使她养成了怪僻、暴戾的性格,经常有意无意制造事端挑起家庭矛盾,致使子女们不愿履行赡养义务。调解员在对代某及其子女实施家庭团体心理咨询的同时,利用传统儒家文化对双方进行伦理感化:利用沙盘游戏的投射作用,向代某子女解释母亲性格的形成原因,取得子女的理解和包容;对子女进行“孝文化”教育,让他们懂得“孝”的真谛与意义;向代某解释“母慈子孝”的道理,引导其改变与子女的相处模式。最终,子女们内心的积怨消解,体谅了母亲的不容易,亲情关系得以修复。
协商利益平衡
在纠纷化解过程中分析透彻各方利益、牵制关系,找到突破点。所谓利益,包括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当然也包括尊严和名誉。在纠纷中,各方利益需要平衡,一个人不同的利益也需要平衡,它靠法律调整,也要有其他社会学、心理学因素参与。
孙某与隋某是一对小两口,二人骑摩托车外出时意外跌入深沟,隋某轻伤很快痊愈,但后座的孙某摔成高位截瘫。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孙某逐渐与婆家人产生分歧,且矛盾不断加深,直至隋家人不再露面导致矛盾升级。调解员在谈话中发现孙某比较强势任性、缺乏感恩意识,劝说孙某主动跟婆婆和丈夫道歉,争取他们的更多支持和照料。但是因为矛盾已经太深,隋家人举家搬迁失去联络,使调解陷入僵局。面对这种情形,在多次联系未果的情形下,调委会协助孙某申请法律援助提起诉讼,要求隋某方对自己负扶养义务,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和照料。调委会配合庭前调解多次做工作,说服隋某及其家人首先考虑社会道义,希望其与孙某共同承担意外导致的后果。反复劝说未果,调解员将工作重点转为帮助孙某争取更多的经济赔偿,最后隋某支付孙某9万元作为精神和生活赔偿,双方协议离婚。该案例中,孙某身体条件已经丧失了部分基本功能,加之感情基础不稳固,双方关系已经破坏,对方不想承担后果,这在法律上难以约束,所以帮助孙某争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是最好的选择。
“三入一平”是综合运用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的有机整体,有时候心理疏导的过程可以顺势进行伦理教育,必要时同时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最终的目标是平衡关系、平衡利益、化解纠纷、实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