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芳应用微调三号方治疗胃癌验案分析
2020-12-10张乐裕
张乐裕
(江阴市中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无锡 214400)
胃癌是消化道的常见临床恶性肿瘤,据调查,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约达70万[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胃癌患病率趋于上升,往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发现率低,大多来诊患者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最佳治疗时机,除了化疗之外,赵景芳教授独创微调平衡理论以及微调治癌法,同时拟出5个微调平衡金本方,在胃癌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针对赵教授应用微调三号方治疗胃癌验案的临床效果与药物机理展开论述。
1 病因病机
脾胃虚寒已经成为生活当中的常见问题,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生活与经济的发达,脾胃虚寒型胃癌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3]。《证治汇补·心痛》曾云:“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圣济总录》又云:“虚劳之人,气弱胃虚,饮食伤动,冷气乘之,邪正相干……故令心腹俱痛也。”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每遇冷或劳累易发作和加重,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2 病案举例
现病史:患者祁牟,男,59岁,病人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疼痛不适,疼痛呈持续性,进食后明显,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进食后腹胀不适,伴有嗳气反酸,无胸闷和呼吸困难,无腹泻、黑便。当时考虑胃炎,对症治疗腹痛症状缓解,近10天来腹痛症状加剧,发作次数增多,呈胀痛,进食后明显,可忍受,伴反酸、嗳气、腹胀、恶心、无呕吐,为进一步诊疗,2019年4月30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上腹部CT示:胃大、小弯壁增厚。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癌?门诊以“胃占位”收住我科。入院体格检查:T:36.5℃;P:70次/分;R:19次/分;BP155/91 mmHg,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及睡眠可,饮食可,二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腹部外形正常,全腹柔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既往史:既往体健,10年前因阑尾炎在当地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传染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出生并久居于本地,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毒品及吸烟史、饮酒史否认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家族史:父母均去世,死因不详,无家族性遗传倾向疾病。婚育史:已婚已育,子女体健。辅助检查:门诊胃镜及病理:胃MT,血红蛋白103 g,血小板计数82 g,总蛋白57.5 g,乳酸3.01 g。辨证属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治宜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方药组成:炒白术10 g,炒党参10 g,茯苓10 g,焦稻芽10 g,焦麦芽10 g,炒薏苡仁30 g,姜半夏10 g,陈皮10 g,枇杷叶10 g,炒山药10 g,猪苓30 g,枳壳10 g,海螵蛸10 g,竹茹10 g,甘草3 g,每日1剂,以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不代煎。在此基础上加减,整体调理,治疗一个月后复查病情稳定,未发现恶性进展,一般状况良好,生活质量良好。
3 讨 论
赵氏“微调平衡治癌法”是使用药物味道较少,剂量较轻的传统药物,经过精确辨证和精致组合,注重细微调和,通过不断调整肝郁,调理脾胃,调节肾阴阳,经过长时间的“微调”,达到“平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的目的。该方没有使用常用的抗癌药物,但通过辨证施治是准确的,并且掌握了脾胃虚弱的关键。气血生化,正气恢复,全身调整时间长,调节轻微,重建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力,以达到减少病变和使病变消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