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评价
2020-12-10韩雪漫
韩雪漫
(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山东 菏泽 274000)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与胆囊炎共为常见的胆道疾病,两者互为因果,因此临床上大多合并出现。研究显示[1],该类患者病因复杂、迁延难愈,随着病情进展,会损害患者的多项器官功能,威胁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彻底清除病灶。但是,手术对患者而言是一个应激源,治疗期间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甚至不配合治疗、拒绝治疗,成为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为了深入探究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选取了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28~68(48.4±9.7)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7~70岁(48.2±9.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石症病理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且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本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检查指导、胃肠道准备、注意事项告知、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施予整体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机体和器官功能减退,在疾病、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治疗和恢复。对此,护士应该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内心实际想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根据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的不同,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易于理解的医学知识,纠正错误的疾病认知。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告知手术治疗方法和重要意义,做好充足心理准备。(2)术前护理。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做好皮肤准备;重症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维持酸碱平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了解重要脏器的功能,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对于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加强血压、血糖监测,将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调整适宜温湿度,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完成麻醉处理。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鼓励,及时处理各种问题。例如:术中疼痛明显,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出现异常渗血,可利用止血纤维素或纱布填塞,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并及时补充钙剂。(4)术后护理。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调整体位,患者出现咳嗽现象时轻轻按住创口减轻局部疼痛;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引导其半卧位休息,并利用流水声、按摩或热敷的方法帮助患者尽早排尿预防尿潴留,指导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肠胃功能恢复。⑤叮嘱患者养成清淡、规律、均衡饮食的习惯,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及刺激性食物食物,多吃植物纤维食物,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胆固醇吸收。
1.3 评价标准
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对患者入院时及实施护理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并记录,SDS评分>53分即为忧郁、SAS评分>50分即为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 D S、S A S 评分分别为(27.8±3.5)、(31.4±2.9),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分别为(44.7±5.8)、(49.3±6.2);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我国,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中,相关研究报道称[2],人们在40岁以后,机体和器官功能会逐渐减退,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胆囊功能降低导致胆汁滞留,从而诱发胆囊炎、胆石症。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干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护理工作分为心理护理以及围术期护理等多个方面,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具体分析认为,心理护理能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缓解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提高临床依从性,为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围术期护理关注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旨在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对患者的损害,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应用于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