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在ICU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2020-12-10邓祥敏

关键词:分析模型置管静脉炎

邓祥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近年来,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对于ICU新生儿来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置管期间很容易引发各种风险事件发生并导致置管失败[1]。我院ICU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分组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ICU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分别给予常规置管护理和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干预。60例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出生时间为1~5 d,平均(2.1±0.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PICC置管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置管期间则采取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干预[2]:院内成立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专项小组,组内所有成员均接受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干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1)明确失效模式:小组内所有成员共同商讨和拟定PICC置管的操作流程,然后进行物品准备和穿刺部位消毒,最后一步再进行置管、固定和定位。操作流程的每一步都要进行风险因素评估,确定失效模式,其中常见的失效模式包括评估测量不充分、操作前物品准备不足以及局部消毒不完全等。(2)计算危险系数(RPN):危险系数属于量化估计值,由小组的所有成员集体讨论通过,风险系数越大则意味着穿刺失败的风险越大。(3)依据风险系数拟定改善重点:首先要保证评估充分和测量准备:要定期组织病房护理人员学习PICC相关知识和技能,让操作护士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了解置管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同时掌握置管长度正确的测量方法,做到心中有数。(4)置管合理:置管时定位要合理,固定要牢靠。在操作前就要做好评估,明确目标血管病做好标记,严禁穿刺目标血管,防止血管破坏后穿刺难度增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置管期间一次置管成功例数及期间出现的PICC置管风险事件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27(90.00%)和21(7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67%),均为静脉炎,而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53.33%),置管失败、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分别为6例、5例和5例,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3 讨 论

近年来,PICC置管在临床获得推广和普及并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置管过程中仍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风险事件发生,降低疗效。ICU新生儿和其他患者相比较为特殊,其置管过程中感染及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几率更高,因此更需要规范置管操作,降低操作的风险[3]。此次在ICU新生儿置管中引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干预,大大提高了一次置管的成功率,避免了护士在操作中反复穿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同时也预防了其他感染的发生,而且通过实施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干预,拟定一套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让置管的各个步骤都能有章可循,符合专业标准,这对提高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ICU新生儿PICC置管中引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疗效确切,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析模型置管静脉炎
基于语义的在线协作会话学习投入自动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及损伤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基于大规模弹幕数据监听和情感分类的舆情分析模型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全启发式语言分析模型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