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营养学与传统中医食疗学结合探讨糖尿病代餐产品的研发
2020-12-10杨春梅
杨春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慢性病之一。预测至2045年,全球将有超过6亿人发展为2型糖尿病[2],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的防治,除了药物,教育、饮食、运动、自我血糖监控都决定着临床治疗的成败。而这其中,饮食调控尤为重要,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因此开发糖尿病代餐作为一种新型的糖尿病干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日益增多。
代餐,就是用代餐品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见的代餐品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本文从糖尿病代餐产品降糖机制出发,进一步探讨现代营养学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结合下的糖尿病新型代餐产品的研发思路。
1 糖尿病代餐调节糖脂代谢的机制研究
1.1 含独特能量缓释碳水化合物系统 某些独特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机体后会减慢消化吸收过程,降低餐后血糖反应,且不易有饥饿感,比如麦芽糊精、抗性淀粉等。杨帆等[3]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2例,由医院给予个性化的医学营养治疗,由高抗性淀粉主食替代普通米饭,连续3 d监测患者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值。结论是含高抗性淀粉主食替代普通米饭可以改善患者监测点平均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动及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
1.2 高膳食纤维及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GI) 添加膳食纤维的益处可表现为延长患者胃排空时间从而改善餐后血糖代谢以达到长期糖尿病控制。谷物膳食纤维还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4]291。相似的机制,低GI膳食由于在消化道停留时间长,导致葡萄糖释放缓慢,吸收率低,便可抑制血液游离脂肪酸水平和拮抗激素的反应,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从而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值和胰岛素水平。
沈春凤等[5]在2018—2019年共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在常规糖尿病饮食指导基础上给予膳食纤维代餐主导联合低血糖指数食品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球形梭菌类、柔嫩梭菌类、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血糖及血脂水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以膳食纤维代餐主导联合低血糖指数食品饮食管理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各项能量物质的摄入及血糖和血脂水平,同时不影响肠道菌群。
1.3 添加与糖尿病相关的微量元素 研究表明[4]294锌与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贮存、降解、生物活性及抗原性有关,缺锌时胰腺和细胞内锌浓度下降,胰岛素合成减少;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三价铬的复合物在人体中被称作“葡萄糖耐量因子”,有利改善糖耐量;镁是多种糖代谢酶,如葡萄糖激酶、醛缩酶、糖原合成酶的辅助因子;糖尿病患者钙、磷代谢异常可诱发骨代谢病理生理改变,如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李金娟等[6]选取2016—2017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98例作为对照组展开体内微量元素水平研究,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铁、硒、铬、锌及相应的脂质代谢指标、糖脂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血清铁、硒、铬、锌微量元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水平的变化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一款用于妊娠糖尿病防治的精准营养代餐组合物中设计了精准的微量营养素补充包:复合矿物质中含有Zn 6~8 mg、Se 35~45 μg、Cr 18~22 μg,Zn存在于葡萄糖酸锌和/或柠檬酸锌中,Se存在于麦芽硒和/或酵母硒中,Cr存在于酵母铬和/或氨基酸铬中[7]。
1.4 添加益生菌 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功能,保护胰腺,形成物理屏障,减少葡萄糖吸收,加速糖代谢。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自行研发的减重代餐中加入六联益生菌粉。陈茜等[8]招募健康人251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160例及糖尿病患者295例,三组各随机选取30例、30例和40例,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和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检测。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组的肠道菌群α- 多样性明显降低,菌群发生改变。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在糖尿病发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5 添加具有降糖作用的药食两用中药组合物或提取物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中所富含的皂苷、多糖、生物碱、黄酮4类化学成分在降糖方面效果显著;而在中药复方中又可发挥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使得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具备多因素、多机制联合起效的特点;并且在降糖的同时,许多成分兼有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9]。截止目前,已有超过200种的中药多糖被从植物中分离提纯出来,如桑叶多糖、南瓜多糖、苦瓜多糖、山药多糖、茶多糖等等[10]。
张丽娟等[11]研制以燕麦为基料的降糖代餐粉添加葛根粉、苦瓜仁粉辅助降糖。另外,在近年申请专利的诸多代餐配方中,许多都有中药的添加,比如白扁豆、茯苓、炒薏苡仁、芡实、炒山药、赤小豆、火麻仁、红枣、杜仲雄花、桑叶,金银花、五味子、黑芝麻、银杏、黄精、黄芪、党参、人参、麦冬、三七、山楂、玉竹、鸡内金、麦芽等等。
2 现代营养学结合中医食疗学思想探讨糖尿病代餐产品研发思路
2.1 从现代医学营养学角度,精准确定宏量营养素配比 我国糖尿病营养指南[4]290-292中关于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有明确推荐,建议碳水化合物45%~60%,蛋白质15%~20%,脂肪25%~35%;研究表明更有利于减重的脂肪供能比应控制在30%以内;如糖尿病患者选择低GI、高膳食纤维含量食物,其占供能比可高达60%,这样将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摄入同等能量的前提下,更多选择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取代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的膳食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还能减轻体质量。在另一份2019年来自美国的《成年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营养治疗共识报告》指出,低脂膳食即≤30%的能量来自脂肪,≤10%的能量来自饱和脂肪酸,会有助于降低体质量,降低糖尿病风险[12]。综合国内外研究,代餐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最佳占比如下:膳食纤维60%,为低GI、高微量元素食物;优质植物蛋白20%,脂肪20%,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10%。
2.2 关于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方式代餐研究应充分考虑人体必需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及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微量元素补充,尤其是微量元素。诸多实验、临床研究均已证实糖尿病患者存在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13]。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种形式的代餐品中添加精准的微量元素补充包会对糖尿病患者有益。而更推荐以食物的形式选入添加,理由如下。其一,无维生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大量补充维生素是否会带来代谢益处,尚不得而知;指南中不推荐此类患者常规大剂量补充维生素。维生素D缺乏虽然与糖尿病发生有关,但糖耐量受损(IGT) 的患者补充维生素是否会预防糖尿病发生目前亦无证据;不建议常规大量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E且需考虑其长期安全性[4]293。其二,许多已有的实验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在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长期补充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14],有些微量元素过量补充不仅降糖无益反而对人体有害[4]294。比如长期补硒可能反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5];也有实验显示补充铬剂对糖尿病患者不起作用,这可能与补铬的剂量有关,或由于缺铬以外因素导致的糖耐量异常而铬剂并不能发挥作用所致,故常规补充铬是否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目前尚有争议。
推荐以天然食材的方式添加微量元素。如含铬食物:豆类,黑胡椒,南瓜,西蓝花,海藻,燕麦;含钙食物:牛奶,虾皮,海带,豆类及制品,动物骨头;含硒食物:芝麻,动物内脏,大蒜,蘑菇,海米,扇贝,金针菇,鱿鱼,酵母;含锌食物:麦芽,全麦,豆类,黑胡椒,南瓜,西蓝花,海藻,燕麦[16]。
2.3 基于中医食疗学及体质学说的药食两用代餐物添加 我国食养食疗法的运用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设“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酱、八珍之齐”。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保持人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还可以防治疾病。因此,历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饮食养生。唐代孙思邈云:“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上工[17]。”
自古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性能相通,饮食养生与中药防治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药膳是饮食养生的一种特殊形式[18]。其组成以食物为主,药物为辅,二者配合,可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且无苦药之弊,寓养生于美食中,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很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调护。
糖尿病的易感体质有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19]。药食两用的中药添加会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配伍;极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用于调体质、调脏腑之平衡。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充盛,邪不可干”。
按药食同源目录[20],针对糖尿病气虚体质开发的代餐可添加山药,甘草,芡实,茯苓,莲子,人参,西洋参,黄芪;针对糖尿病阴虚体质者可添加乌梅,木瓜,火麻仁,玉竹,枸杞子,黄精,葛根,桑叶,石斛;针对糖尿病痰湿体质者可添加马齿苋,荷叶,薏苡仁,藿香,砂仁,白扁豆;针对糖尿病瘀血体质者可添加山楂,赤小豆,桃仁,当归,西红花,槐花,月季花。
3 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糖尿病患者代餐品的良好辅助效应,将现代医学营养学与传统中医食疗学、中医体质学相结合,或许是新型降糖代餐品的研发方向之一。而研发适合不同体质人群的代餐品正是当前糖尿病个性化防治的要求之一。中西医思想结合的代餐产品既能满足糖尿病人群营养和能量需求,又能充分发挥中医食疗优势,有助患者血糖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