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模块式教学探讨

2020-12-10唐小龙侯长浩蔡淑玉杨晓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模块

唐小龙,侯长浩,蔡淑玉,杨晓瑜

医学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特殊性。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会对高校和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教师有必要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尤其是实验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和创新,进而探索出适合新时期下的医学生教育教学方式。

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实验教学过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重复性验证[2];学生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条件下,由老师指导完成实验,这种以老师为核心的填鸭式经典教学方法和保姆式的实验方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实验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成绩评定体系不完善,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基本实验原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4]。可见,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临床检验医师[5]。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模块化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逻辑性,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在国内,模块式教学已经在《内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和《高等数学》《力学》等非医学课程中开展。相关研究证实,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实验课程来说,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模块化教学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指在模块化思想的基础上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单个知识点,再按一定的原则组合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5]。模块式教学是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大模块,以一个章节为单元,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实践运用能力更强,更符合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6]。 模块式教学过程分为四步:“理论学习”“实验讲解”“学生实践”“临床见习”。以“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这节为例,通过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行分组,分别进行细致讲解,并对相关原理进行解读,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为下一模块实验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熟悉实验原理,如蛋白质与碱性试剂、酸性试剂的化学反应,pH值的测定等,并逐步掌握各个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具体实验操作;在此前基础上,教师通过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经过在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的学习,将基础与临床有机结合,为开展临床见习提供了保障。本文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模块式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五大建议,期望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1明确构建模块化的实验教学系统

作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核心内容,实验课程占其整个课程的半壁江山。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实验课程又可根据其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技能实验、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四个模块。通过层层递进的模块关系,来构建四大实验模块,构建完整、科学、系统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理论验证与技能训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统一,形成一个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的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目标管理为主线的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监督者和引导者。因此,要完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模块式教学就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涉及实验的操作,还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通过“基础技能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分阶段实施,使学生接受较全面、严格、系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训练,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7]。同时,模块式的教学模式也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检验。

3以疾病为导向,将临床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临床研究显示,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临床生化指标占检验指标的80%以上[8]。而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存在与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8]。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特色迫在眉睫。以疾病为导向,将临床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动手操作能力的需求,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以疾病为导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一个临床病例作为课程的开始,引出本节课中的话题,通过和学生一起逐步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去寻找该病的临床检验方面的特征,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局面;最后通过总结归纳疾病特点,解释其发展规律。以疾病为导向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媒介,联合大数据课程驱动教学

在当今“互联网+教育”交互融合的社会大背景下,“互联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模式日趋成为当前各大医学高校进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重要方式。作为获取知识与医疗基本操作实践本领的新介质,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与整合功能,可以对高校的课程教学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通过搭建多元化的新媒体医疗网络教学服务平台以及创建出的智能与数字化资源库,在改进当前生化检验技术效果的前提下为广大医学生们提供更丰富、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增强学习体验,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推动并宣传生物化学检验网络共享课程也将会在丰富教育教学渠道的基础上实现新一代的高校课程模式化建设。

5 秉承“学以致用”教学原则,量化学生成绩考评体系

一直以来,大多数考试都停留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层面,这也成为当前医疗改革中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的改革方向之一。大量事实证明,目前的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迫切需要的一种秉承“学以致用”教学原则的新模式。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抓紧对学生相关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实践能力素质测试与理论知识考试并驾齐驱,来一同量化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能力进行更为直接、准确的评估。

模块式教学实用性强、条理清晰、内容关联性强,课程设置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除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6],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老师可根据课程需要对内容进行调整来满足教学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保证针对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模块式教学强调各个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和关联性[10,11]。另外,模块式教学不仅在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一定的实用性,在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以及其他非医学实验课程中均有相关的实践探索。曲学彬等对细胞生物学模块式教学进行了调查和探讨,结果表明模块式教学能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12];谭睿璟通过对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比考试成绩,结果表明实验组(模块化教学组)成绩高于对照组[13];闫玲等则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整体出发,针对模块式教学,提出“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教育方案[14]。由此可见,模块式教学顺应了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具有创新性与有效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此外,笔者根据实验课教学需要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现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15],但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实验方法的应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仍较为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加以解决。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检验模块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苯中水分的检验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