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脑电图分析
2020-12-09李来香
李来香
【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改变。方法:选取40名首次入院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40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脑电图检查。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电图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早期脑电图发生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数据。
【关键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743.33;R741.0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135-01
抑郁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了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早期诊断已成为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主要探讨抑郁患者早期脑电图是否发生改变。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云南省精神病医院首次入院且未服药物的抑郁症患者40名作为研究组,选取40名年龄、文化程相当的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24项总分≥20分,未服用抗抑郁剂治疗。(3)年龄16-51岁,男女不限,初中以上文化。(4)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障碍和脑器质性疾病,酒依赖、癫痫、药物滥用和电休克治疗。研究组男性 18 名,女性 22名,平均年龄 35.53±8.24,病程1-7月。对照组男性 16 名,女性 24名,平均年龄 33.42±8.86岁。
1.2方法
采用型号为WEE1000K的脑电图仪行脑电检查,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双侧耳垂作为参考电极进行描记,时间常数0.3s,高频滤波60Hz,低频滤波0.5Hz,走纸速度30mm/s,检查过程中睁闭眼、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实验记录时间点。主要观察脑电波α、β、θ、δ四种波形的节律、频率、分布变化。脑电图诊断按谭氏标准[3]。正常范围脑电图:α波节律为主,几乎没有慢波或很少;轻度异常:以α波频段为主节律,其中混有較多θ波频段的慢波,但θ波出现率<20%;中度异常:主节律为θ波频段;重度异常:以δ波频段为主节律,可混有少量的α波和少量的θ波。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电图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主要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和迟缓为典型症状。如伴有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诊断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相关研究发现,脑内单胺物质代谢情况可直接影响人类情绪变化,当大脑中枢神经递质含量及功能降低或增强均能引发抑郁症,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发生失衡,并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时均会导致脑功能异常,从而引发抑郁症[4]。抑郁症非常常见且危害巨大,与之相对应的低就诊率、低识别率和低治疗率,加上部分患者反复的发作,严重患者中大约15%-20%的患者最终选择自杀。脑电图是利用头皮上安装电极将人体组织细胞的电活动引出来并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下来的具有一定波幅、频率、波形和相位的图形。当脑组织发生功能改变或病理时,脑波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给大脑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操作简单,费用便宜,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状态下闭眼时脑电图为每秒10Hz,波幅50μV左右的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通常混有少量波幅10-20μV的快波,额、中央部混有散在低波幅θ波。本研究选取的40名研究对象均未服药,排除药物所致的脑电异常,真实反映患者的脑电图。本研究显示研究组脑电表现为背景波幅降低、频率变慢,θ活动增加等现象,脑电图主要表现为轻度异常,异常率为72.50%,以中青年较为常见。脑电图基本背景频率减慢是脑功能受损的基本表现。与以往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额、颞、顶、枕叶处低灌注,从而导致这些脑叶的神经细胞功能降低,这可能与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情感淡漠、行动迟缓,从而使脑细胞的电活动相对减弱[5]相吻合。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早期脑电图有改变,对疾病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可指导临床用药。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是否能通过服药恢复,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3] 谭郁玲.临床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49
[4] 邸云翔,王艺明.抑郁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及脑电非线性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5):411-415
[5] 李幼辉,李峥,刘保平,等.强迫症与抑郁症的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1):65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