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研究▲

2020-12-09胡瑞婷周少旦胡瑞光赵凡玉

微创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危险资料血管

胡瑞婷 周少旦 胡瑞光 赵凡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1 神经内科,2 老年科,3 放射科,广西南宁市 53000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颅内动脉管壁上的瘤样突起,一旦破裂将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患者预后不良[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瘤,并对可能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发出预警,成为诊治此类患者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MRI等[2]。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RI,HR-MRI)是在普通MRI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该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血管壁结构,具有检查血管斑块性质、检测血流动力学等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血管壁炎性改变[3]。但目前HR-MRI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行HR-MRI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HR-MRI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行HR-MRI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均经DSA确诊;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外伤;合并肿瘤;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8.7±11.3)岁;有饮酒史28例,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13例。患者就诊时发生动脉瘤破裂12例,未破裂34例。有症状患者28例,其中警示性头痛19例、患侧动眼神经麻痹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无症状患者18例。

1.2 资料收集和患者分组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等。再收集HR-MRI检查的动脉瘤特征,包括动脉瘤大小、位置、瘤高与颈宽比(aspect ratio,AR)、是否有子囊和环形强化等指标。根据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分为破裂组(12例)和未破裂组(34例)。

1.3 HR-MRI工作平台及参数 采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 3.0T MRI扫描仪,16通道头颈一体化线圈进行扫描。扫描序列:(1)头颅MRI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2)血管3D 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为进行管壁HR-MRI扫描提供定位;(3)血管壁HR-MRI平扫,包括T1WI、T2WI、PDWI序列,层厚2 mm,成像的视野为256 cm×256 cm,扫描方向垂直于血管的长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与HR-MRI检查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AR、饮酒史、糖尿病史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裂组患者头痛、高血压发生率高于未破裂组,动脉瘤直径大于未破裂组,HR-MRI检查发现瘤壁强化、子囊形成率显著高于未强化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HR-MRI检查特征比较

2.2 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将头痛、动脉瘤大小、是否存在子囊和瘤壁强化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存在头痛、高血压、子囊、瘤壁强化分别赋值1,不存在赋值0,动脉瘤直径≥5 cm赋值1,<5 cm赋值0。结果显示患者出现头痛和HR-MRI检查显示瘤壁强化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见表2。

表2 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但部分患者可能以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状为首发症状,因此需要明确这部分患者的诊断。目前,DSA是临床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然而该技术为有创性检查方法,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且该技术不能进行横断面成像,无法显示管壁、血肿、内膜等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假阴性结果[4]。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HR-MRI检查资料,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动脉瘤是否存在子囊和瘤壁强化在破裂和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存在显著差异,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壁强化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结果为HR-MRI预测潜在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证据。

有研究报道薄壁子囊的形成是造成动脉瘤体破裂的高危因素之一[5],这是由于子囊的形成过程中其囊腔内壁切应力逐渐降低,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颅内动脉瘤的生长,导致其破裂的可能性升高[6]。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其薄壁子囊形成率高于未发生破裂者,与相关报道一致。尽管本文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未发现子囊形成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于HR-MRI检查显示有子囊形成的患者仍需要高度警惕,采取更为积极的预防措施。

动脉瘤瘤颈宽及载瘤动脉平均直径对动脉瘤的瘤壁厚度有重要影响,但对于预测动脉瘤破裂的AR阈值存在争议[7-8]。有报道称,当瘤颈宽度≤3 mm时,动脉瘤破裂率显著增加[9]。然而,本文以AR=2为阈值,未发现瘤颈与AR及颅内动脉瘤破裂存在相关性,该结果与瞿米睿等[10]研究结果一致,但与梁丰等[7]的报道不同。这种结果差异可能与梁丰等研究未将AR进行分级,直接使用其数值进行研究有关,而且本文纳入的例数也较少,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去验证该结果。

研究显示,动脉瘤破裂后的瘤壁强化可能是血管壁炎性修复过程的表现,瘤壁强化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但能否作为判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还需要研究[11-12]。在检查瘤壁强化方面,HR-MRI检查比普通MRI检查更有优势,这是由于HR-MRI成像技术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成像后,合并使用组织对比剂增强扫描,再在后期工作站加以分析处理,因此能够更为准确清楚地观察到颅内动脉瘤壁的炎性反应,瘤壁强化显示也更为清晰。本文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瘤壁强化患者显著高于未破裂者。Logistic回归分析也进一步证实瘤壁强化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既往的研究一致[10],提示临床医生要密切关注HR-MRI检查显示有瘤壁强化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动脉瘤破裂。

综上所述,HR-MRI检查显示颅内动脉瘤瘤壁强化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是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只是对HR-MRI检查用于评估颅内动脉瘤的初步探索,其准确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危险资料血管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血管里的河流
喝水也会有危险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拥挤的危险(三)
你的血管有多长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