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2020-12-09吴述亮
吴述亮
(河南省新乡卢氏骨科医院内科,河南 新乡 453500)
轻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以恶心、急性上腹痛、呕吐、腹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腹症,主要为胰酶在多种诱因下被激活,造成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水肿甚至坏死[1-2]。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轻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但炎症介质为发病重要因素。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诊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女10例,男20例;年龄20~68岁,平均(37.60±3.44)岁;病程2~25h,平均(9.28±2.68)h。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21~67岁,平均(37.56±3.39)岁;病程2~26h,平均(9.31±2.70)h。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3]中轻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具备急性胰腺炎生化改变(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于正常值上限)与临床表现(发热、腹胀、腹痛等),无局部并发症或器官功能障碍,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APACHE-Ⅱ评分小于8分,Ranson评分小于3分,CT分级为A、B、C级。中医符合《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4]中气滞邪壅证诊断标准。主症为腹满胁痛,腹胀痛拒按,窜痛;次症为口干口苦,情绪急躁,善太息,心中懊恼,呃逆呕吐,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身热夜甚;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腻或薄黄,脉弦紧或弦数。符合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既往无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精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癌,胰腺以外部位慢性或急性感染,近期使用影响免疫反应药物。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抑制胰酶、胃酸分泌、禁食、对症支持等治疗。头孢曲松(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898)2.0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奥美拉唑(郑州泰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15)4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奥曲肽(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33)0.6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mL中,微量泵入。并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保留灌肠30min,以39℃~41℃为宜,1日2次,早晚治疗,连续治疗5天。
试验组保留灌肠改用理气清胰汤。香附、川芎、延胡索、黄芩、厚朴、黄连各12g,柴胡、大黄(后下)、芒硝各10g(冲服),炙甘草、白芍、木香各9g。加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行保留灌肠30min,以39℃~41℃为宜,每次各100mL,连续治疗5天。
3 观察指标
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用干化学法测定血清脂肪酶 (LPS),淀粉酶 (AMS)。
4 疗效标准[5]
症状与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血清AMS、血象恢复正常,B超检查胰腺水肿消失为痊愈。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血清AMS、血象基本正常,B超检查胰腺水肿明显改善为好转。症状与体征、B超检查胰腺水肿均有所改善,血清AMS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 腹胀消失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 30 4.26±1.16 4.42±1.68 5.14±1.35试验组 30 2.17±0.96 3.42±0.85 3.48±0.91 t 7.603 2.909 5.585 P 0.000 0.005 0.000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ng/L,±s)
表3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ng/L,±s)
组别 例 IL-6 TNF-α IL-1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20.71±9.98 51.02±5.64 119.32±9.50 52.48±6.57 12.70±2.42 62.24±6.28试验组 30 119.68±9.84 39.95±6.52 118.96±9.37 41.28±7.68 12.67±2.35 78.70±6.20 t 0.4403 7.033 0.148 6.070 0.049 10.216 P 0.689 0.000 0.883 0.000 0.961 0.000
两组胰腺炎特异性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胰腺炎特异性指标比较 (U/L,±s)
表4 两组胰腺炎特异性指标比较 (U/L,±s)
组别 例 LPS A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650.41±65.37 154.68±22.67 1468.32±122.65 270.01±26.65试验组 30 648.28±64.32 73.54±14.30 1467.21±121.96 115.38±17.96 t 0.127 16.581 0.035 26.354 P 0.899 0.000 0.972 0.000
6 讨 论
轻症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腹痛”范畴。多由暴饮暴食、胆道疾患、情志失调、过度饮酒等所致。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致肠腑功能失调,湿热邪毒壅积肠腑,气机升降失调,腑气不通;外感六淫入里化热,热灼血瘀,热瘀互结,腑气不通。病机为湿热毒瘀蕴结,气机郁滞。治疗当以通腑泻下,疏肝理气为主。理气清胰汤方中柴胡调畅气机、疏肝理气,大黄活血祛瘀、泻下攻积、清泄湿热,延胡索、川芎活血行气止痛,香附理气疏肝止痛,芒硝软坚散结,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解毒,白芍缓急止痛、养血柔肝,厚朴、木香、陈皮理气行滞,炙甘草调和诸药。研究显示[6-7],大黄能拮抗钠钾离子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的分泌,对上皮细胞细胞离子主动转运起到促进作用,降低炎症因子含量,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抗病毒和广谱抗菌作用;柴胡既能解热,还能降低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川芎能使内生性致热原IL- 1β、IL- 6水平降低,并具有镇静、镇痛、抗炎解热,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黄连能使血清淀粉酶和内毒素水平降低,保护肠屏障功能;芒硝能促进大肠蠕动,使炎性因子水平降低。
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