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活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0-12-09东潇博宋崇文王革生张凡帆宋光荣
东潇博,宋崇文,王革生,张凡帆,宋光荣,蔡 旭,王 雷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2.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北京 100078)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血流发生堵塞造成脑组织功能丧失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该病患者的主要表现[1,2]。由于本症可反复发作,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长期存在,形成残疾或死亡等不良预后,因此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4,5]。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以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等为主[6]。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可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抗凝调脂,并且对稳定血管粥样病变、避免栓塞性疾病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无法较好的抑制血小板凝集,临床疗效受到较大限制[7]。因此,探究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对减轻患者身心负担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规律和特点,主要病灶在脑组织,且与心、肝、肾、脾也有密切的关系[8]。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时以气血瘀滞为主,故针对此病机需活血化瘀、芳香开窍。本研究分析通窍活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患者112例,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年龄18岁以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9]中相关的诊断标准;血管造影显示靶病变为狭窄病变,病变率≥70%;临床资料完整;均及时予以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肝、肾、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4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对本研究所用药物阿托伐他汀、通窍活血汤等严重过敏无法完成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者;无出血转化症状者;严重精神疾病等不配合科室治疗及研究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照组疗法为给予甘露醇降颅压,阿司匹林肠溶片(甘肃祁连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2021159,规格100mg),口服,每日一次,一次1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口服,每晚一次,一次20mg。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通窍活血汤,该方剂组成药剂包括:川芎3 g、赤芍3 g、红花9 g、桃仁9 g、鲜姜9 g、红枣7个(去核)、麝香0.15 g、老葱3根(切碎)、黄酒250 g,并随临床所见症状加减。此方加水煎服,每剂药分早、晚各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月。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卧床休息、放松心情;保持清淡、低盐低脂饮食,禁食辛辣刺激等食物。
1.3 观察指标①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治疗前后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实验室静置30 min后离心去上清液,然后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算。血脂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②不良反应:包括味觉障碍、视觉模糊、胃肠道反应、皮疹和肝功能异常等。
1.4 评价标准[9]显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以上,症状及体征完全好转,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90%,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临床各项指标大部分正常;无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7%及以下甚至较治疗前增加18%以上,甚至症状和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重,临床各项指标亦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4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IL-6、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TG、CHOL及LDL-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TG、CHOL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 0.54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同时也因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而引起广泛关注[10]。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强调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都要尽早,随着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的不断更新,相关治疗技术也得到发展。常采用动脉内膜切除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椎动脉减压术等手术方式重建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但此类治疗手段预后较差,且复发的风险较高[11]。
研究显示[12],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卒伴脑血管狭窄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机制为血液循环在受到病变血管壁的阻塞时可导致血流减少,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和坏死。血脂异常是引起脑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沈梦园等[13]发现血脂水平,包括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展有密切关系,认为血脂异常可通过引起血脂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14]。
本研究所用的阿托伐他汀为一种新型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广泛应用于各类高血脂症,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有良好的疗效[15]。同时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治疗方案。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长,患者体内逐渐形成相关的抗体,该治疗方案疗效也呈下降趋势[16]。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治疗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中也有重要的价值。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中风中经络”的范畴内,多与虚(阴气两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血(血瘀)、气(气逆)有关,也就是阴气两虚、火气旺盛、肝风内动、风邪侵肺、湿邪入体、血气瘀逆。由此可见风火痰瘀均是致病因素,脏腑功能不调,气血逆乱于脑部而起病[17]。该病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本虚标实来说,缺血性脑卒中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缺损,在标为气血瘀阻、风火相煽[18]。该症治疗时不能轻易施行,不仅需辩证治疗,还需要寻找原因处理原发情况。对其治疗,古今均采用活血化瘀之法。本研究采用通窍活血汤联合西医进行治疗,中药方剂中麝香为君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鲜姜、红枣、老葱3根、黄酒均为臣药。麝香辛温,可行血中之瘀滞,具有活血痛经、辟秽化浊的作用。川芎与赤芍搭配可去湿、行气;桃仁、红花都是可化瘀散结;同时用老姜和嫩葱补充阳气,以大枣益气活血,诸药合用达通窍活血为之功效[19]。
周志斌等[20]通过对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进行观察,显示传统医学联合西医治疗的方法对于纠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有着显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且经治疗后联合组的TG、CHOL及LDL-C,CRP、IL-6、TNF-α水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临床应用通窍活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控制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患者的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此外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表明无论是联合治疗还是单一治疗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应用。
综上所述,通窍活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