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综合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治疗中的应用

2020-12-09曾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性疾病盆腔炎盆腔

曾菁

(荆州市中医医院,湖北 荆州)

0 引言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1],主要包括子宫内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坏死,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常因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以及瘢痕形成而导致诸如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迁延发作等一系列后遗症。近年来,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预后[2]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在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治疗中的应用,选取我科于2016 年收治慢性盆腔炎120 例,运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收集于2016 年1 月至2016 年12月荆州市中医医院妇一科住院部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2002 年郑筱英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本次观察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 例,观察期间治疗组脱落7 例,对照组脱落4例,实际完成观察109 例。

1.2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上抗感染、中药辩证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下腹部塌渍+红外线理疗中西医综合理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以7 天为一疗程,比较3 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疗效。

1.3 综合护理

1.3.1 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忱接待,引导患者办理各项入院手续,介绍病区环境,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以避免医院感染。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通过对面交谈、发放卫生宣传手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相关知识、治疗原则、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让患者能够对治疗以及护理的目标有大概的理解。

1.3.2 饮食指导

针对患者身体状况,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普及日常食疗知识,合理搭配食材,保证营养均衡。嘱其饮食宜清淡,保证维生素、高蛋白的摄入,避免冰冷、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并根据中医辨证,指导患者食疗方案,如辨证属脾虚湿瘀者,指导其可服用山药、薏苡仁、红豆等。

1.3.3 心理疏导

因盆腔炎性疾病的反复性、迁延性、治疗的复杂性以及疼痛的不愉快,患者常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影响其坚持完成治疗疗程而影响临床效果。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健康状况,结合其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角色、家庭婚姻状况、经济条件等要素详细分析患者心理素质,强调心理因素对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对于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温和的态度,端庄的仪表,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有效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特质,给予其支持、鼓励,指导其宣泄不良情绪,帮助建议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坚持治疗的恒心,缓解其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1.3.4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在病情急性发作时尽量卧床休息,以半卧位为主,减轻其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在其急性症状控制后,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功能运动,如指导患者进行盆腔操锻炼,以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改善盆腔环境,减少盆腔炎性疾病复发。功能锻炼以适度为宜,避免劳累耗伤正气。

1.3.5 治疗护理

给药护理:本院口服中药均由中药房统一煎煮送至科室,核对无误后发放患者;服药过程中指导患者煎煮好的中药需冷藏保存避免变质;发药前需将药液加热至适宜温度以免影响疗效;服药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一小时避免胃肠道不适;叮嘱患者按疗程坚持服药,同时需了解患者服药后有无不适,症状改善情况等并反馈给医生以随症加减。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指导患者合适的体位,以中药灌肠(药物组成:皂刺、大黄、苡仁、半边莲、半枝莲、蒲公英)。灌肠后嘱其卧床休息,尽量保留2 小时以上以助药力发挥;嘱患者放松身体,减轻抵抗性,避免直肠损伤。

中药下腹部塌渍+红外线护理:操作时应注意患者腹部皮肤上涂抹润肤霜以减少过敏;红外线等应预热、设定好治疗时间,放置合适高度,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宜,避免皮肤烫伤。

1.4 疗效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在3 个疗程后按《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评价效果。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彩超及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停药半年后无复发;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妇科检查盆腔无压痛或压痛轻微,彩超检查提示盆腔包块或/和积液和原来相比较减少2/3以上;

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妇科检查盆腔有轻压痛,彩超检查提示盆腔包块或/和积液和原来相比较减少2/3 以下;

无效:症状体征没有改善,妇科检查盆腔压痛无改善或加重,彩超检查提示盆腔包块或/和积液无变化。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 具有差异显著性意义。

1.6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以及痊愈率比较,P<0.05,说明有一定的差异。

2 讨论

慢性盆腔炎发病率高,病程长,治愈率低,对临床工作造成较大的困扰。目前文献报约25%盆腔炎性疾病病史者治疗后将再次发作,约20%患者遗留慢性盆腔痛[3]。表现为反复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经紊乱,带下异常等,因疾病的反复性及难治性,给患者心理及日常工作生活均带来不良影响[4]。

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但因长期应用西药易出现耐药性、机体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且西药对慢性盆腔痛效果有限,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如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下腹部外敷、中药口服、穴位艾灸等在此类疾病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中药保留灌肠是利用肠壁半透膜的渗透性,中药经肠壁迅速吸收,通过局部的血液循环作用于临近的盆腔,起到活血化瘀、消癥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5]。

中医情志护理、饮食指导、给药护理等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依从性,从而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效果。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入院健康宣教以及治疗护理,可以使患者迅速适应陌生环境,配合治疗;心理护理可了解其心理状态而进行必要的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可提高其对治护工作的配合度;饮食及生活调摄指导主要可以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作息习惯,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鼓舞正气[6]。运动指导尤其是盆腔操锻炼,可以改善盆腔血流状态,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

目前,护理模式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满足患者的需求将是护理措施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综合护理干预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以周到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辅助治疗疾病[8]。中医研究认为,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在于“湿”、“瘀”,中药治疗可以改善其湿瘀状态而提高疾病治愈率。中医综合护理简单易行,且根据中医治疗方法的不同灵活多变,在配合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相关知识、发生发展变化;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况、饮食生活等多种影响疾病的因素。通过综合护理,可建立其信心与恒心,缓解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109 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后,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达较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特色中药、心理疏导、饮食情志调节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疾病盆腔炎盆腔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