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09罗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缝隙资料实验组

罗健

(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0 引言

急诊创伤治疗是现代临床诊疗中十分重要的急诊手段,这也是对急性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现在各种多发伤、严重伤患者的生命健康抢救来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但值得注意的是,急诊创伤治疗的总有效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有效的配合,才能保证患者急诊创伤治疗的质量[2]。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理念的逐渐发展,现代护理人员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急诊创伤治疗时,应当摒弃传统的护理方案,将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治疗的配合中,这样能够使急诊创伤治疗的质量得到改善[3-4]。本次实验收入50 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进行现代化急诊心肌梗塞护理操作时,应用无缝隙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对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以下实验过程和结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数据库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池,在其中调取时段2019年1 月至2020 年3 月,确认该时段内收入的50 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5。实验组中患者年龄信息区间值为49-80(62.4±3.8)岁,所有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男:女=12:13)。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值为50-82(63.1±4.1)岁,所有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男:女=14:11)。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时接受体格检查确认可耐受本次实验;患者符合《创伤病理学诊断规范》中相关病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基本资料与我院数据库中均完整登记;患者或患者家属确认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在接受本次实验前三个月存在医疗史或其他实验史;患者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对实验耐受性较低,存在主观因素无法接受后续调查或随访。

患者基本资料由我院统计学人员进行资料分析录入Excel 表格,完成资料统计后,由数据统计人员进行资料分析,确认患者基本资料可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实验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经审核后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抢救时,均应选择常规急诊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开展治疗活动时进行常规护理配合,其中包括常规无缝隙急救护理以及急诊介入术后干预护理。

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急救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在开展护理操作时,首先应当将急诊护理纳入到护理工作的日常管理中,在医院内部成立专门的急诊护理小组,其中应当包括护士长、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以及基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实际演练的方式明确不同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在接到患者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由不同的责任护理工作者对患者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并对患者开展护理操作。

而接到急诊创伤的患者后,组内成员应当立即按照日常应急演练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保证各项操作都能够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在接到患者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尽可能缩短患者的登记和挂号时间,必要时需要使患者家属进行代为挂号和登记,这样能够保持患者始终处于救治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延误状况。

由于患者在发病时往往较为急促,大多数患者都十分容易受到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导致情绪状态较差,所以为了缓解这类现象,当患者恢复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人性格以及受教育程度,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消极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对于医疗工作有一定的要求,护理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尽量满足。

在患者入院后,急诊科内部工作人员应当快速反应,并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抢救工作,尽可能将患者在一分钟以内送入急诊室,并且完成患者的基础资料登记。而在患者入院前,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通知急救科做好患者的病情抢救,并且患者在入院后5 分钟内需要完成基础的生命体征检查,而相关医务人员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确认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病史和过敏史,帮助患者设置新功能监护设备,做好患者的基础病情判断。同时还需做好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检查,初步确认患者的病情后为患者建立详细的静脉通道,并且在患者入诊45 分钟内做好患者急救方案的管理,在患者体征稳定后,根据医师的意见安排患者住院。

1.3 评价标准

在本次实验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状况记录,同时采用CCQQ 生活质量评估,问卷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应项目的生活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录入Excel 表格进行数据记录,采用公式以及函数进行统计分析,并选择SPSS 21.00 for windows开展资料统计,统计学分析数据T 值应用于计量数据检验,卡方值应用于检验实验中计数数据,对数据结果与P值进行对比,P<0.05 则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两组患者抢救均成功,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其数据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32.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而实验组患者更优,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现代临床研究发现[5],在患者急诊创伤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有助于降低缺血缺氧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的损伤,这也是现代临床研究的关键方向[6]。

而在对患者进行无缝隙急救护理时[7],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优化护理工作中的各种细节,尽可能使患者的救治时间缩短,而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在开展胸痛患者的优化急诊护理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大大得到控制,有助于各项治疗工作的开展。无缝隙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急诊创伤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各项护理操作温柔且舒适,使患者在接受急诊创伤治疗后能够获得足够的护理支持,而最为重要的是对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因素进行干预,这样获得的护理效果最优,并且能够尽可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8]。

综上所述,在完成患者的急诊创伤治疗后,应用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患者进行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创伤治疗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可推广性。

猜你喜欢

缝隙资料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雨的缝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空中翱翔
缝隙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