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TOAST 分型研究

2020-12-09巩俪李传捷马文平冯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分型病因

巩俪,李传捷,马文平,冯凯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0 引言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发病年龄小于45 周岁的青年脑梗死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研究报道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为每年8.7-11.3/10 万[1,2]。青年脑梗死首次发病通常病情较轻,但复发率高,病情严重程度与复发率呈正相关。相比较于老年人脑梗死,青年脑梗死病因组成结构不同,为进一步了解青年脑梗死病因构成及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复发达到有效预防,文章分析了2019 年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5 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为下一步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9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于 神经内科住院的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578 例,筛选其中符合青年脑梗死入组标准的患者65 例。按照性别分层随机筛选65 例既往无脑梗死病史的55 岁-75 岁首发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青年脑梗死组入组标准:年龄18-45 岁,首发脑梗死,急性起病≤2 周,有明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可完全缓解或持续存在,影像学检查可见责任病灶。

对照组入组标准:年龄55-75 岁,首发脑梗死,急性起病≤2 周,有明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可完全缓解或持续存在,影像学检查可见责任病灶。

排除标准: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其他疾病。

1.3 研究方法

采集青年脑梗死组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个人史、脑血管病家族史等;各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本研究中脑血管病家族史为父亲或母亲或直系兄弟姐妹有脑梗死病史;吸烟史为≥10 支/天,连续吸2 年以上;饮酒史为饮酒≥2 个标准饮酒量/天,连续2 年以上,1 个标准饮酒两相当于1 两白酒、2.5两葡萄酒/360mL 啤酒。

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血常规、C-反蛋白(CRP)、血沉(ESR)、血生化、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腺功能全项、肿瘤标记物、风湿免疫抗体(包括血管炎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感染系列(乙肝五项、HIV、梅毒),以及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心脏彩超、颅脑核磁或者头颅CT(针对不能配合核磁检查者)、颅脑MRA 或者头颈部CTA 检查。根据病情和诊断需要,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以确定血管狭窄的程度;行TCD 发泡实验、经食道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心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青年脑梗死组一般特点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65 例,年龄介于28 岁-45岁之间,平均年龄(38.1±4.5)岁,男性病人居多。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暴露依次为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占有较高比例。病史特点见表1。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对比

收集青年脑梗死组及对照组既往史、个人史、脑血管病家族史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数据比较发现,对照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青年脑梗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情况见表2。

表2 青年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对比

2.3 病因分型

在国际上应用的几种分型方法中,TOAST 法侧重于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3],因此本研究采用TOAST 法对65 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分型。TOAST 分型方法将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分为以下五个亚型: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小动脉卒中、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青年脑梗死组65 例患者中,心源性脑栓塞8 例,其中1 例心房粘液瘤、7 例卵圆孔未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9 例,11 例累及颈内动脉系统、7 例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1 例前后循环均有血管狭窄,对其中5 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行支架植入或其他介入治疗。小动脉卒中有18 例。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包括2 例甲亢合并烟雾综合征,1 例产后颈动脉夹层,1 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有15 例。

3 讨论

国内早在1979 年开始出现青年卒中的相关研究[4],我国青年脑梗死占脑梗死住院患者总数的5.45%[6],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40~45 岁者占青年脑梗死总数的一半以上[1]。本研究中青年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住院患者4.1%,与国内外报道相似[1,2]。

在危险因素方面,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5],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青年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1,6,7]。本研究发现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于国内学者研究考虑与样本量小造成偏倚有关。青年人饮食作息不规律、摄入高盐高脂、吸烟饮酒、缺乏锻炼容易伴发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增加脑梗死风险。

病因分型方面:国内外众多研究证实,青年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8-11],又称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8],主要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所导致,约占全部病因的35-45%[12]。另外,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心源性脑栓塞及其他原因引起发的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较高。本研究发现病例组65 例患者占比最多的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与国内外研究一致。本研究中心源性脑栓塞占所有病因比例12.3%,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的1/3[13],考虑与样本量小有关。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有5 例,也证实青年脑梗死病因多样性[14]。

综上所述,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在病因鉴别诊断上需开拓思路、更加细致谨慎。治疗上重点是控制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早期筛查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分型病因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不同病因新生儿惊厥临床特征分析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