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效果和准确率分析
2020-12-09万苗
万苗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 放射影像科,四川 遂宁 629000)
0 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五大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等问题的出现,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原发性肝癌控制的关键[1],因为原发性肝癌早期无症状,一旦发现不适,就会处于癌症的中晚期,还会出现转移,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而来,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2]。原发性肝癌的可分为单发病灶和多发病灶,病灶的检出可为以后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对原发性肝癌使用螺旋CT和MRI诊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一年时间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77例我院收治的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其中女26例,男51例,年龄40-80岁,平均(64.23±10.14)岁,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53例单发病灶,24例多发病灶,21例出现转移。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转移性肝癌,不配合本次研究,其它恶性肿瘤,器官功能障碍,精神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螺旋CT诊断:GE Revolution 256螺旋CT,患者用平卧位,对肝部进行常规CT扫描,扫描参数如下:球管电压120 kV,层厚0.625,螺距1.0 mm,扫描时间5-8 s。当CT扫描结束后,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药品名:碘佛醇剂量:80 mL),进行增强扫描。CT数据经PACS系统传输至自带软件后进行处理工作中,通过后处理软件处理CT数据,观察肝部情况。MRI诊断使用核磁共振对腹部进行扫描,相关参数:T1W1:矩阵288×192,TE:19 ms,TR:1 830 ms;T2W1:矩阵288×244,TE:137 ms,TR:4 700 ms; 随后对其进行钆剂静脉注射做T1-FS 增强扫描,有助于病变更好的显示及诊断。
1.3 观察指标。分析螺旋CT诊断、MRI诊断以及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单发和多发病灶检出率,以及转移情况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试验结果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试验结果用表示,t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比较。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98.70%比CT诊断、MRI诊断均较高(P<0.05,χ2=22.5403,18.6179),且CT诊断与MRI诊断没有差异(P>0.05,χ2=0.2992),见表1。
表1 诊断准确率比较[n(%)]
2.2 病灶类型以及转移情况检出率比较。CT联合MRI诊断对单发和多发病灶检出率以及转移情况检出率比CT诊断与MRI诊断均较高(P<0.05,χ2=9.8824,5.6757,7.4949,5.2475,5.4000,8.0842),且CT诊断与MRI诊断没有差异(P>0.05,χ2=1.0027,0.3759,0.3750),见表2。
表2 病灶类型以及转移情况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作息不规律,压力大,熬夜,遗传、辐射等各种因素,使得肝癌额发生率也越来越高[3]。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指肝脏本身,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性肝癌及胆管癌,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致[4],而乙型肝炎患者则有较高机会患上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常用的方法是B超。B超可以显示肝内占位性病变,如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但诊断准确性不高,容易漏诊和误诊[5-8]。
临床上需要操作简单、省时、无创、无辐射、诊断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中,使用螺旋CT联合MRI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高98.70%,对单发100%和多发病灶检出率95.83%以及转移情况检出率100%。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保持了CT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高、定位准确和定量诊断的优点,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和损伤,图像清晰度较高,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等均较好,伪影较少,边界清晰,结果清晰,能在诊断时清晰地获得病人肝脏图像,提高诊断准确性[9-11]。MRI核磁共振是临床常用的诊断的方法,具有灵敏度较高,成像清晰等优点,可以清楚的分辨b不同的病灶类型,可以有效的区分细小的病变,其诊断准确率高。但是CT容易受到脂肪等干扰,MRI比较耗时,且昂贵,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弥补互相的不足,增加诊断准确率[12]。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肝癌使用螺旋CT联合MRI诊断,可对病灶数量、是否存在转移进行明确的判断,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