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阿昔洛韦滴眼液与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09财汗其其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4期
关键词:洛韦角膜炎病毒性

财汗其其格

(内蒙古朝聚眼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0 引言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诱发脑炎、角膜结膜炎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角膜给药是临床治疗眼前段疾病的常规方案,常规用药剂型包括眼膏、滴眼液等,眼用凝胶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剂型,人体角膜与泪膜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需要药物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与脂溶性,确保用药后药物可通过脂质层及水液层到达角膜区域,并能够通过角膜基质层,采用滴眼液治疗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且常规滴眼液PH值及分子量等指标均无法满足角膜相关疾病治疗的要求,用药后吸收量不足,为此需通过眼用凝胶进行替代性治疗。临床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主要采用抗病毒类药物,常规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滴眼液,其主要缺陷为长期使用存在耐药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1]。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穿透性强,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及安全性显著,不易产生耐药性,将其应用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临床价值突出[2]。本次研究总结我院相关患者基础性临床资料,探究分析重阿昔洛韦滴眼液与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的具体应用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定研究年限起止时间段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纳入样本为此时间段内于我院就诊接受治疗的96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全部患者经基础性临床检查均符合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模式为依据对96例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统计两组基础性临床资料,研究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0-69岁,平均(47.69±5.63)岁,病程4-11个月,平均(7.54±1.29)个月。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21-65岁,平均(47.54±5.85)岁,病程5-11个月,平均(7.41±1.38)个月,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结果无不良影响(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阿昔洛韦滴眼液,医护人员严格依据说明书将药液滴入患者眼睑,间隔2 h治疗1次,单次治疗剂量为1滴,每日治疗6-8次,共治疗21 d。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医护人员依据药品说明书将药物涂抹进入患者结膜囊,单次治疗用量为8 mm,每日治疗4次,共治疗21 d。

1.3 评价标准。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包括显效(球结膜水肿及虹膜充血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愈合,后侧弹力层褶皱消失,荧光色为阴性)、有效(球结膜水肿及虹膜充血临床症状好转,角膜后残留微量沉着物)、无效(未达到上述评估标准),纳入有效及显效患者作为治疗有效患者,统计其占比。治疗后1年随访,评估组间复发率。评估组间眼睑痉挛、疼痛、流泪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组间不同疾病类型患者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见表1。

表1 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n(%)]

2.2 评估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表2 评估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n(%)]

病毒性角膜炎属感染性眼病,在各类角膜疾病中其致盲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诱发病毒性角膜炎感染的主要病毒类型为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病毒,相关研究表明,该病毒可在人体三叉神经等部位潜伏,受创伤、疲劳、发热、感冒、情绪波动、手术等因素影响,人体免疫力降低,此类病毒可经三叉神经等潜伏部位大量释放神经束,并传输至角膜区域,进而导致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病情反复性发作。部分患者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期间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病毒类药物可导致细菌病毒产生较强的耐药性,治疗效果下降,并诱发角膜瘢痕及角膜浑浊,进而合并视觉功能障碍,部分病情严重患者视力丧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最新研究表明,人体角膜属于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病毒有效潜伏部位,儿童眼部原发性感染病灶具有一定自限性,成年人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1型病毒属继发性感染,病情迁延且反复多次发作,病变可进入角膜基质层区域,导致治疗难度增加。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在各类角膜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患者普遍病程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眼部疼痛、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等,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存在致盲风险[3]。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发病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此类病毒可在人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感染人体,临床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需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总结本次研究数据,研究组患者经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的对照组,提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阿昔洛韦滴眼液是临床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常规药物,药物性质为无色澄清液体,其主要成分阿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效果显著,也可对带状疱疹病毒产生抑制作用,对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无显著杀毒效果[4]。阿昔洛韦滴眼液水溶性低,气温较低时析出晶体,用药前需溶解,用药后妥善保存。部分患者使用阿昔洛韦后产生刺激灼烧感、眼睑过敏、结膜充血等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可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应用受限。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属无色透明凝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主要成分更昔洛韦可对疱疹病毒复制产生抑制作用,用药后可被人体内多种酶激活,亲和力较强,眼内穿透性较高,细胞组织内药物活化浓度显著高于阿昔洛韦,起效速度快,疗效持久,药物毒性较低,用药安全性突出[5]。更昔洛韦属外用凝胶类药物,其基质为卡波姆,此类物质能够稳定泪囊,缓解病毒感染引发的眼部疼痛、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等症状,有效保护眼角膜上皮细胞组织。更昔洛韦药物作用持久,可减少药物使用频率及用药剂量,改善泪膜结构稳定程度,进而实现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治疗干预[6]。部分患者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期间产生轻度视力模糊及灼热感,此症状属用药后症状反应,无需采取针对性治疗,数分钟后症状可自行消退,治疗期间患者需减少低头闭目,避免热敷双眼,调整饮食结构,预防病情反复。阿昔洛韦属于广谱抗病毒类药物,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用药后可对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病毒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使该病毒的合成酶无法完成磷酸化,进而达到阻断病毒的临床效果。阿昔洛韦主要缺陷为稳定性及水溶性不足,且该药物临床应用时间较长,部分病毒对其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抗病毒疗效。更昔洛韦属于新型抗病毒类药物,其内部分子结构与阿昔洛韦接近,对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病毒合成酶的亲和度显著高于阿昔洛韦,可对病毒合成的各个环节产生抑制作用,且该药物水溶性较高,用药后可长时间对病变区域发挥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优于阿昔洛韦。本次研究中采用更昔洛韦凝胶制剂,其润滑性、粘附力均优于水性滴眼液,且药物成分更为丰富,可改善患者泪囊损伤及角膜刺激等症状,能够显著缩短治疗康复总体时间。为提高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需早期应用更昔洛韦治疗,以此来及时控制病情进展,并缩短疾病治疗的总时间,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预防疾病二次复发,避免合并后遗神经痛、角膜性溃疡等疾病,使病毒控制在眼前段范围内。

由此可知,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在流程设计等方面不够完成,就诊并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缺乏同类研究数据横向比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案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洛韦角膜炎病毒性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盐酸缬更昔洛韦片万赛维的属性剖析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