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良肢位摆放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12-09周玉双
周玉双
(迁安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4400)
脑卒中在我国中老年群体中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若救治不及时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近几年,在临床各方面治疗方案逐步完善的情况下,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已经在绝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因患者脑部神经存在有一定程度损伤,多数患者存在有肢体功能障碍症状。我院从良肢位摆放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共计为88例,为本院在2019年1月~12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44例,康复护理工作按照常规模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44例则需要将良肢位摆放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56~78岁,平均(64.22±1.38)。而观察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55~77岁,平均(62.83±1.07)。对比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康复过程中对应护理干预工作都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展开,仔细为患者讲解康复护理的各方面要点,密切关注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患者家属介绍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强化患者以及家属对康复护理的重视程度。观察组则需要将良肢位摆放护理进行运用:
(1)患侧卧位护理。在进行患侧卧位时,需指导患者患侧在下。借助枕头对患者背部进行支撑,同时指导患者肩向前平伸,缓慢将前臂向后进行旋。最大限度将肘部、腕部进行伸展,双手摊开。下肢同样需要最大限度伸展,且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对活动幅度进行有效控制,不得促使患者产生不适感[1]。
(2)健侧卧位。在指导患者进行健侧卧位时,患侧在上。需指导患者最大限度将上肢进行伸展,缓慢移动肩关节,确保其处在平伸的状态。同时需打直腕关节以及肘关节。为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需在患者腋下放置个软垫子。将手放置于枕头上,最大限度将拇指进行外展,四指同样需处在外展的状态。且在保持该体位的过程中需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有不适感。若患者肩关节受压出现疼痛症状时,则需要及时指导患者对体位进行更换[2]。
1.3 观察指标
在研究中需对两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进行对比。生活质量主要借助SF-36量表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 19.0进行处理,以均值±标准差对计量数据进行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生活质量上,观察组为(79.23±1.28),对照组则为(63.77±1.77),对比P=0.001,t=12.892。在Barthel指数上,观察组为(72.02±2.05),对照组则为(66.82±1.42),对比P=0.001,t=15.835。在Fugl-Meyer评分上,观察组为(79.06±1.86),对照组则为(61.26±1.85),对比P=0.001,t=12.052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在病发过程中均存在有一定程度动脉硬化症状,部分患者血液粘稠度上升,进而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处在缺氧或者缺血的状态下,最终表现为神经细胞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功能障碍类病症。康复护理工作属于该部分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较为重要内容。早有研究指出,若脑卒中患者肌肉长时间处在静止状态,将促使患者生理以及生化功能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肌肉功能[3-4]。而在康复期间及时展开被动拉伸或者伸展运动,则能够达到对患者肌肉功能进行改变的作用。
良肢位摆放护理在该部分患者恢复中存在有较高的实施率,结合对患侧卧位、健侧卧位等体位进行指导,同时帮助患者在卧床期间及时展开被动运动,针对患者肢体各方面功能进行改善。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将良肢位摆放护理运用到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护理模式的作用下,能够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改善,更可达到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提升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合本次研究,在对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及时运用良肢位摆放护理,能够达到帮助患者肢体功能进行恢复的目的,可持续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