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09马倩
马 倩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属于老年群体常见疾病,可经保守方案或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需谨慎筛查病例,且在围术期强化健康教育,以减轻患者顾虑,提升其对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改善预后[1]。本次研究择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8例,均利用手术治疗,分析常规围术期护理、常规围术期护理+强化健康教育的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5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经骨科门诊或急诊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8例,依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61-78岁,年龄平均(71.49±6.10)岁;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交通事故22例,意外摔跌12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高血压者10例,冠心病者6例,高脂血症者3例。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2-80岁,年龄平均(72.54±6.78)岁;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9例;交通事故25例,意外摔跌9例;合并糖尿病者7例,高血压者8例,冠心病者4例,高脂血症者5例。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X线或CT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相应诊断。;神志清楚;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严重内科及外科疾病,无凝血障碍,无免疫系统疾病,无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利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强化健康教育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术前床上运动训练,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在患者面前或身旁设立不同重复正确术后康复性训练规范操作的三维投影;通过面对面交流、观看移动设备视频等方式,了解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诊疗及康复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家属对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舒缓其负面情绪,并且提高依从性[2]。(2)手术室内调整合适温湿度,定期消毒,保证仪器能够正常使用,药物充足;术中配合麻醉师,调整体位,并柔声安抚精神紧张患者;术后确认无遗留无残留,逐步关闭切口;围术期注意患者的氧气供给。(3)术后予以饮食指导、运动指导,鼓励患者积极与他人交流,扩展交际圈,减轻其悲观、抑郁程度;鼓励家属陪同,予以患者来自家庭的支持;持续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尤其是患者术后回归麻醉苏醒室及病房初期,需重点关注其神志情况以及局部血运,一旦出现任何标化,比如尿量异常、氧分压过低等情况,需立即联络医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术后Harris评分差异,分数越高,提示髋关节恢复情况越好;(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按照压疮、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切口出血、,泌尿系统感染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组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
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3.54±10.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75±8.25)分(t=5.1696,P=0.0000)。
2.2 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
观察组术后发生压疮2.94%(1/34)、呼吸道感染2.94%(1/34)、切口感染2.94%(1/34),总发生率8.82%(3/34);对照组术后发生压疮5.88%(2/34)、呼吸道感染17.65%(6/34)、切口感染8.82%(3/34),总发生率23.53%(8/3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t=4.6601,P=0.0309)。
3 讨 论
骨质疏松属于老年常见病,骨折风险较高,而一旦骨折,虽然可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尽快改善临床表现,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但骨折病灶愈合时间相对于年轻人而言更长,加上老年自身具有皮肤弹性差、免疫抵抗力下降等生理特点,使得骨折后卧床休息的老年人出现呼吸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风险增加,因此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而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或病情较重者,多改经手术治疗,因此在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优化预后[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引入虚拟现实计划、移动设备观看医学知识普及视频、心理安抚等措施强化骨质疏松且骨折的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则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案中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加速康复,保证治疗安全,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