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历时动态研究法学习汉语语音史*

2020-12-09马冬梅

关键词:研究法吴语律诗

马冬梅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汉语史包括汉语语音史、 汉语词汇史、 汉语语法史。 现代汉语的语音建立在汉语语音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因此, 学习与研究汉语语音史对理解现代汉语以及方言尤为重要。

以中古、 近代的各种韵书、 韵图为主要依据, 主要着眼于了解某一时代的语音现象, 同时结合其他语音材料来说明音系, 了解音韵特征、 研究资料的方法, 本文称为“共时静态研究法”。 就某一语音现象在不同时代的表现进行研究, 以了解语音的发展、 演变的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本文称为“历时动态研究法”。 在用共时静态研究法学习汉语语音史的基础之上, 结合历时动态研究法进行学习, 有利于学生突破汉语语音史学习中的难点。

在古典文学形式中, 有一种规矩严格的诗歌, 被人们称为“律诗”。 由于它完成在唐代, 所以唐代人称它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这都是对着“古诗” “古体诗”而起的名称。 ……从历代著名作品看, 构成律诗的条件, 约有四项, 其中与韵脚相关的部分为, 平声韵脚, 除有时首句入韵外, 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 双句平脚入韵。 ……绝句的“绝”字是数量观念, 四句是一般诗篇起码句数(特殊的有两句、 三句的, 《诗经》和古乐府中偶见之), 所以称为绝句。[1]3-16

律诗与绝句的韵脚字反映中古音, 但语音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彼时押韵的东西, 此时读起来已不押韵, 感受不到音律之美。 通过了解律诗与绝句的韵脚字读音从押韵到不押韵的变化过程, 结合方言研究的相关成果, 可以掌握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 汉语语音史需记忆的内容多, 利用耳熟能详的律诗与绝句,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汉语语音史学习的系统性, 便于学生对零碎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本文涉及的律诗与绝句的韵脚字, 包括假摄、 蟹摄、 山摄、 效摄、 咸深摄。

1 假摄字为韵脚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1)本文所引唐诗均出自袁定求等编, 陈尚君补辑的增订简体本. 《全唐诗》.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年版, 下不赘述。

——杜牧《山行》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两首诗的韵脚“斜家花; 花斜家”属于《切韵》的麻韵字。 《切韵》麻韵二、 三等的主元音为-a。[2]156《切韵》的麻韵在元代《中原音韵》分为“家麻”韵与“车遮”韵。[3]35-38“家麻”包括假摄二等字, “车遮”包括假摄三等字, 二者的读音不同。 宁继福(1985年)将家麻韵中假摄二等字构拟为a/ia, 车遮韵中的假摄三等字构拟为ɛ/iɛ。[4]108-118

中原官话的汾河片, 既有假摄二等字与假摄三等字读同, 与切韵的麻韵相当的层次, 还有假摄三等字与二等字读音不同, 相当于《中原音韵》“家麻”与“车遮”有别的层次。 如襄汾, 假摄开口二等字“巴麻拿沙鸦”、 假摄开口三等字“蛇些爷惹扯”读ɑ(iɑ); 假摄开口三等字“蛇扯舍惹遮”还读iɛ。[5]永济, 假摄开口二等字“茶牙霞拿爬麻”、 假摄开口三等字“些夜卸姐遮惹车蛇写”读 ɑ(iɑ); 假摄开口三等字“姐夜蛇社扯舍惹遮”还读iE/E。[6]18-22假开三受i介音影响, 元音高化a→ɛ/ i_。

在《广韵》的异读、 《经典释文》的又切以及《博雅音》的又切等文献中有佳麻同韵的现象, 中古域外汉字音中也有佳麻读同的现象, 这些反映了中古金陵音系中佳韵与麻韵的合流。 南部吴语和北部吴语都有佳韵读如麻韵的“特字”, 如北部吴语的丹阳、 苏州、 海盐、 绍兴、 萧山、 天台等, 南部吴语的江山、 常山、 开化等。[7]

2 蟹摄字为韵脚字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两首诗的韵脚字“开回来; 梅开来”今读不押韵。 “开来”属于《切韵》“咍”韵, 拟音i, “梅回”属于《切韵》“灰”韵, 拟音ui[2]156, 蟹摄开合口一等韵读同。 “开回来梅”用作韵脚字, 反映了蟹摄开合口一等韵读同的语音现象。 “蟹摄开口一等=蟹摄合口一等”的方言有晋语[8], 吴语的苏州话、 客家的武平话等。[9]《中原音韵》的蟹摄一等开口与合口分韵, “蟹摄开口一等≠蟹摄合口一等”。 蟹摄合口一等韵与蟹摄三四等韵, 出现在“齐微”韵; 蟹摄开口一等韵与蟹摄二等韵, 出现在“皆来”韵。[10]68后来北方官话蟹摄三四等韵的开口与合口分韵, 蟹摄开口一等与蟹摄二等合流、 蟹摄合口一等与蟹摄合口三四等合流。[11]如北京话, 蟹摄开口一等“带来开菜害”、 蟹摄二等“柴挨坏怪”读ai。 蟹摄合口一等“辈堆罪会”、 蟹摄合口三四等“税卫桂”读ei。

3 山摄字为韵脚字

唐宋时期的律诗与绝句, 山摄一等字、 二等字、 三四等字各自押韵, 基本不混用。

3.1 韵脚为山摄一等字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苏诗韵脚字为“寒盘看”, 李诗的韵脚字为“难残干寒看”。 这两首诗的韵脚字为山摄一等字。

3.2 韵脚为山摄二等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

王诗的韵脚字为“间山关”。 李诗的韵脚字为“间还山”。 这两首诗的韵脚字为山摄二等字。

3.3 韵脚为山摄三四等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李诗韵脚字为“烟川天”。 张诗的韵脚字为“天眠船”。 以上韵脚字属于山摄三四等字。

3.4 山摄字的合流

《切韵》寒韵ɑn/uɑn、 删山韵an/uan、 元韵in/iun、 仙韵i(j)n /i(j)un, 先韵ɛn/uɛn。[2]156唐宋律诗、 绝句的韵脚字, 山摄一等与山摄二等、 山摄三四等之间基本未混用。

北宋《集韵》 《声音倡和图》等历史文献反映寒韵系字元音因声母锐钝分化, 寒韵系舌齿音字并入山摄二等, 从而与寒韵牙喉音字对立。 这些说明, 寒韵系字锐钝分化是元代北方方言“寒山”与“桓欢”分韵的先声.[12]

从北宋山摄演变特征到元代山摄三分的过程为, 山摄开口一等韵依声母锐钝分韵, 山开一非见系字率先并入山摄二等, 后来山开一见系也随着山开一非见系并入山摄二等, 与山合一有别, 形成“寒山” “桓欢”“先天”三分的格局。

《中原音韵》山摄合口一等为桓欢韵, 开口一等、 二等以及合口三等唇音字为寒山韵, 山摄三四等为先天韵。 山摄三等轻唇音字演变, 这类字原为颚化(三等)合口字, 但后来都失掉了颚化, 因此与二等山韵合并, 而不与山摄合口一等桓欢韵合并, 也不与四等先韵合并。[10]32(详见表 1)

郑伟(2011年)指出, 吴语的寒韵字既有《切韵》寒韵与山删韵的分类格局, 也有晚唐到北宋以后北方官话的特点。[13]核心晋语寒韵系字锐钝分化, 边缘晋语“寒山”与“桓欢”分韵。[12]430北方方言在《中原音韵》以后, 桓欢并入寒山韵。[14]山摄合口一等字的韵腹o, 受到韵尾—n(舌尖前音)的同化, 与山摄二等字读同。

4 效摄字为韵脚字

唐宋时期的律诗与绝句, 效摄一等字、 二等字、 三四等字各自押韵, 基本不混用。

4.1 韵脚为效摄一等字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唐诗韵脚字为“高逃刀”。 贺诗的韵脚字为“高绦刀”。 以上韵脚字属于效摄一等字。

4.2 韵脚为效摄三四等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孟诗韵脚字为“晓鸟少”。 刘诗的韵脚字为“寥朝霄”。 这些韵脚字属于效摄三四等字。

4.3 效摄字的合流

5 咸深摄字为韵脚字

咸摄、 深摄都收-m尾韵, 称为闭口韵。 如: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韵脚字“深心金簪”属于《切韵》的侵韵, 拟音i(j)em。[2]157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 以-m收尾的闭口韵, 逐渐与-n尾合流。 这一现象早在唐代就有记载。 胡曾《戏妻族语不正》呼十唤作石, 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 “针阴”为深摄字收-m尾, “真因”为臻摄字, 收-n尾。 从诗句中可知, 唐代的方言中已有-m尾与-n尾相混的情况。 -m尾与-n尾相混在不同地域的合流速度不一样。 元代《中原音韵》收-m尾韵的“侵寻、 监咸、 廉纤”三个韵中, 声母为唇音韵的字与韵尾-n的字读音相同了, 如“范=饭、 凡=繁”。 《正语作词起例》中专门分辨了-m尾与-n尾, 如侵寻部“深有申、 森有莘”; 监咸部“三有珊、 贪有滩”; 廉纤部“尖有煎、 添有天”[3]49-50, 说明当时-m尾与-n尾容易相混淆, 需要辨别。 方言中保留闭口韵的, 如粤语、 闽语。

6 结 语

用共时静态研究法研究韵书、 韵图等语音材料, 了解音系、 音韵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历时动态研究法了解熟悉的律诗与绝句的韵脚字的读音变化, 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 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语音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便于了解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 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汉语词汇史、 汉语语法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研究法吴语律诗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律诗的开合结构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7—2016年我国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
“研究法”教学模式在《功能性食品》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老板的女儿
水稻根系研究进展
律诗园地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