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科技引领路径①
2020-12-09甘阳英蔡时可杨伟恒杨子平洪思洁
甘阳英 蔡时可 杨伟恒 杨子平 洪思洁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2 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在2017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农业农村部将2018 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并在农业质量年启动会上部署了推进质量兴农的重大行动[1-4]。与此同时,2018和2019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汕尾市积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积极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通过科技发展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但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本文对汕尾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汕尾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汕尾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1.1 农业总体情况
汕尾市耕地面积10.89 万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45 万hm2。2017 年,汕尾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21 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44%,其中,农业产值80.16 亿元、林业产值5.04 亿元、牧业产值19.42 亿元、渔业产值90.7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83 亿元。2011~2017 年汕尾市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在全省21 个地级市中均排名14 位,排名相对靠后,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变化不大。从市内分区来看,2017 年汕尾市城区、红海湾、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华侨农场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达到35.35亿、8.35亿、51.82 亿、90.99 亿、17.63 亿、1.06 亿 元,分 别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7.23%、4.07%、25.25%、44.34%、8.59%、0.52%。
1.2 主要农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汕尾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了山区以种植果、茶、林和中药材为主,平原以种植粮食、蔬菜、花卉等为主,沿海以水产品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主的区域布局,建立了以水稻、甘薯、茶叶、蔬菜、水果、南药、水产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布局
1.2.1 粮食产业
2018 年汕尾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94 万hm2、产量38.6 万t。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薯类,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是海丰县和陆丰市,面积均达到2.67万hm2、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陆河县水稻播种面积约0.87万hm2,其余汕尾市区水稻播种面积约0.3 万hm2。薯类种植主要集中在陆丰,播种面积约0.53万hm2,占全市薯类种植的2/3,海丰、陆丰的薯类种植均在0.13万hm2左右。
1.2.2 蔬菜产业
2018 年汕尾市全年蔬菜种植面积4.88 万hm2、产量117.38 万t。其中春种蔬菜面积1.53 万hm2、产量36.48 万t,夏种蔬菜面积1.68 万hm2、产量41.29万t,冬种蔬菜面积1.68万hm2、产量39.61万t。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叶菜、萝卜、菜用瓜等,金针菜是其特色品种,虎瞰金针菜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陆丰市,全年蔬菜播种面积将近2.67 万hm2,其次是海丰县,面积约1.47 万hm2,其余陆河县面积约0.47 万hm2,市城区面积约0.2 万hm2,红海湾开发区面积0.07 万hm2。
1.2.3 水果产业
2017年,汕尾市年末实有水果面积为1.21万hm2、总产量8.8 万t。主要种植的水果有荔枝、龙眼、菠萝、香蕉、柑橘和其他杂果。其中荔枝种植面积最大、达20.61 万hm2,种植区域主要在陆丰(0.86万hm2)、海丰(0.21万hm2)、陆河(0.18万hm2),此外,市城区和华侨管理区也种植荔枝,面积分别为0.08 万、0.04 万hm2。汕尾所种植的荔枝品质较好,还有一些地方特色品种(如红灯笼),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已经成为汕尾农业的拳头产业。汕尾市龙眼种植面积共0.24万hm2,主要种植区域为陆丰(0.11万hm2)、陆河(0.07万hm2),在海丰和市城区也有少量种植。汕尾市香蕉种植面积0.22万hm2,主要种植区域为陆河(0.10 万hm2);菠萝种植面积0.13万hm2,主要分布在陆丰(0.10万hm2);柑桔橙种植面积0.10万hm2,种植较分散。此外,以青梅为主的杂果种植面积大,有0.80万hm2,其中陆河青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陆河的种植面积有0.67万hm2,年产量2万t。
1.2.4 茶叶产业
2017年,汕尾市茶叶年末实有面积0.13万hm2,茶叶总产量2 126 t,其中绿毛茶产量606 t,乌龙茶产量1 397 t,其他类茶叶123 t。汕尾市茶叶生产种植以海丰莲花山、陆丰大安、坡洋、西南和陆河南万、新田、上护、东坑等为主,全市茶叶产业年产值2.12亿元,种植农户5 600多户,主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经营。
1.2.5 水产产业
汕尾市水产养殖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两类,主要分布在沿海大湖、梅陇、内洋、桥冲、陆河等地。海水养殖面积1.37万hm2,产量30万t,主要养殖方式为陆基海水池塘、普通网箱、工厂化养殖、海区吊养、底播增养殖等;主导品种有石斑鱼、鲈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青蟹、牡蛎、鲍鱼、江蓠等。淡水养殖面积0.47万hm2,产量4.6万t,品种主要有罗非鱼、四大家鱼、鲤鱼、鲫鱼、鲶鱼、鲈鱼、鳜鱼等。全市规模以上的海淡水养殖场有178家,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基地6 家,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0 家,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取得涉渔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另外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5家。海、淡水市级良种繁育基地32 家,年培育海淡水鱼苗、贝类苗种约20.5 亿尾,虾苗1.43 万亿尾,形成了罗非鱼、虾类、蟹类、鲍类等养殖支柱产业,产业化、基地化养殖格局逐步形成。2018 年全市水产养殖总产值44.17亿元,总产量约34.70万t,养殖总面积1.84万hm2。
1.2.6 畜牧业
汕尾市畜禽养殖主要以养猪业、养鸡业、养牛业为主,家禽养殖主要分布在南塘镇、铜锣湖农场、星都区;生猪主产区在西南镇、潭西镇、河东镇等地。主导畜禽品种有大白猪、长白猪、广东麻黄肉鸡、陆丰黄牛等。全市现有规模畜禽养殖场191 家,其中养猪场122 家,家禽养殖场53家,牛养殖场16 家。2018 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4.1 万t,生猪存栏69.05 万头,出栏131.2 万头;家禽存栏597.4 万只,出栏1 884.1 万只;牛存栏11.59 万头,出栏6.4 万头。近年来,由于全市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各地禁养区内养殖场拆除或搬迁,2018 年畜禽产量总体下降,加之受到动物疫病和实施禁止市际出入调运的影响,加大本市生猪的供给难度,饲养量减少,出栏量也减少,畜牧生产总体显著下降。
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近年来,汕尾市着力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有效加快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市拥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超过2 000 多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7 家(其中国家级1 家、省级29家、市级57家),带动农户6万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 64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社58 家),成员1 万多户,带动非成员农户5 万多户;家庭农场1 316 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
1.4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
目前,汕尾市有大小型农产品加工厂超过200家,其中20 多家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业,涉及粮食作物、果蔬茶、水产品和畜产品等农产品加工领域。有水产品加工企业73家,年加工原料鱼超过20 万t。同时,全市拥有6家综合性批发市场,产品流通格局基本形成。陆河青梅、莲花山茶、博美萝卜、红草晨州蚝、汕尾鱼丸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远销珠三角、港澳和省外地区;五丰、国泰等龙头企业的冻罗非鱼、冻海水鱼类、咸鱼制品及精深加工鱼糜食品,远销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泰国、新加坡、阿联酋、瑞典等国外市场和港澳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海丰、陆丰等蔬菜水果优势产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各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如海丰合利蔬菜生产基地是供港基地。很多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连锁企业、超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
1.5 农业品牌建设
近年来,汕尾市政府通过多管齐下,着力打造地方农业特色品牌。一是启动了汕尾市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积极组织有特色、有知名度的农产品申报省级名牌和参评省第三届“十大名牌”。二是加强对特色品牌的宣传推介。以“凤山红灯笼”荔枝为主推品牌,举办了“2018 年汕尾市荔枝文化节”系列活动,全面搭建荔枝销售平台,拓宽荔枝销售渠道。同时,积极组织虎噉金针菜、陆河青梅、莲花山茶、汕尾鱼丸等优质农产品参加国家、省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和博览会。目前,全市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5 个,无公害产品143 个,绿色食品(种植类)4 个,有机农产品19 个,国家地理标志3个,省级“菜篮子”基地28 个,省名牌农产品20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36 个。2019 年9 月,“海丰油占米”地理标志登记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三是大力推动水产品品牌建设。推荐国泰、五丰等一批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参加广东省名特优水产品品牌评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中国(广州)国际渔博会等活动,培育壮大汕尾水产品品牌。
1.6 休闲农业
汕尾旅游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山海一色,山海河湖、田园渔歌、古镇名村、独特传承、丰富民俗,千年不衰,素有“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之美誉。近年来,汕尾市依托红色老区基地、自然生态环境、海边渔家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先后有汕尾市陆河水唇罗洞村、汕尾侨区奎池山生态农业园、陆河县水唇镇、汕尾市科都种养有限公司“汕尾一号农场”、汕尾市绿舜种养有限公司、汕尾润生园农业观光园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示范村(点)。此外,汕尾市有26 家农家乐被评为省申报金牌农家乐,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称号;海丰县海城镇、城区小岛渔村获得省乡村旅游名镇、名村称号;罗洞“世外梅园”旅游景区被评为3A 级旅游景区;汕尾市陆港综合生态农业公园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农业公园。2019年4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第一批)中汕尾市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共有77个。
2 汕尾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
2.1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汕尾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农田出现旱涝灾害的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一些提水站、涵闸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造成一些高标准农田设施建设后无法发挥作用。目前,全市仍有0.23万hm2的耕地撂荒。加上部分镇村对农业生产不重视,对建设后的农业基础设施没有落实管护措施,杂草丛生、淤泥堵塞,阻碍了农作物的生产和发展。
2.2 农业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汕尾市大型、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市场为数不多,许多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农产品交易手段原始化,订单农业、产品物流配送、网上交易平台等新型的销售渠道尚未建立,特别是冷链物流配送方面仍是空白,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难,导致农产品价格反复出现大幅涨跌,果蔬、肉食等产品大量上市时,出现积压滞销,“农产品价贱伤农”时常发生,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本地相当多农产品靠普通货车运输;市级中心转运、县级集散地、镇级集中收集地、村级田头冷库等设施普遍不足。仓储运输业发展滞后,导致大宗农产品仓储难、运输难、销售难[5-6]。
2.3 农业品种结构亟待调整
选择良种与优化种养结构,是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因全市各级农业科研薄弱,汕尾农业种业发展非常落后,缺乏支撑汕尾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品种,甚至连优良品种推广都没有普遍开展。以荔枝产业为例,2018 年汕尾市荔枝总面积1.73万hm2,是荔枝种植生产大市,但汕尾市约有50%的荔枝为黑叶、怀枝等低值低效品种,且管理滞后,严重影响果农收益。“凤山红灯笼”是品质很好的地方品种,于2017 年荣获首届农业部组织的优质荔枝评比金奖,但目前种植面积很小。长期以来,汕尾市农业结构调整相当缓慢,传统种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产业转型升级乏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较为突出。
2.4 土地流转率低,规模化生产困难
汕尾市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民思想相对传统,对土地依附程度高,土地流转意愿不强。2018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22 万hm2,流转率仅为3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平均流转率38.1%),与浙江桐乡市流转率70%以上,差距更大,同时,由于汕尾市还没有流转中介组织,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信息传播渠道少而不畅,造成“有人无田耕,有田无人耕”的局面;水产、养殖方面亦无法在一定区域形成规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乡村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率低、农业生产分散还导致农业标准化和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投入品难以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随意、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困难、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农业品牌难以打造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全市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2.5 农业科技支撑力量及其薄弱
目前,汕尾市各级农业科研机构残缺不全,全市共有48 个市县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大都没有全职工作人员,农业技术力量及其薄弱,农业和农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农业良种推广、实用技术推广、农机化推广、农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等严重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难以提升。很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散农户均反映基层技术指导力量相当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农业信息化工作也很滞后,“互联网+农业”对接难度较大,农村电商、淘宝项目很少在汕尾市落地发展。
2.6 “有规模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矛盾突出
农业品牌化与规模化不相匹配。水稻、蔬菜、荔枝、甘薯种植面积大,虽有一定规模但无品牌,多作为其他企业原料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海丰的虎噉金针菜、城区红灯笼荔枝、华侨区杨桃、红海湾海胆等特色农产品虽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因政府引导机制缺乏与推广技术较难等问题,无法形成一定规模,常出现想买时无货现象。
2.7 农业产业链短,三产融合发展乏力
汕尾市农业资源丰富,主导产业规模较大,但大多停留在一产,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和冷链设施,农产品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直接上市,或经过粗加工后作为加工原料销往外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足,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距离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农业产业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尽管汕尾旅游资源丰富,但农业的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农业旅游资源与农业旅游市场还未能得到充分融合,吸引游客能力较弱,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
3 汕尾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路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增强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释放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活力,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更加绿色,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2018 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汕尾分院成立,对汕尾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其依托科技创新促进汕尾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以科技创新为主线,汕尾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6个路径进行探索。
3.1 规划引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规划引领,按照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汕尾特色现代农业为抓手,以“夯基础、扶龙头、办基地、调结构、创品牌、保安全”的思路制订汕尾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规划。重点是根据汕尾市的生态资源优势,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必须立足绿色、生态、健康、养生、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农业的功能定位上做好产业区域布局工作。明确汕尾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要求、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措施等,实现汕尾市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2 共建示范试验基地,推广示范优良品种
落实“发展规模经营,打造种养“十大基地”的战略。开展相关合作攻关研究,建立试验示范综合基地,提高院地合作成效。大力发展产学研基地建设,由科研单位定期定点提供技术指导和科研合作。根据汕尾市农业产业特点和优势,汕尾市选择重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菜篮子”基地与院所对接,在政府的指导下,农科院以科技特派员派驻相关单位,双方共同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指导新品种示范推广、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农产品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选育和引进一批优良主导品种,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8%。
3.3 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快水产、水果、蔬菜、畜禽、优质稻米、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一批跨区域、布局合理、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依托省内科研单位对汕尾优势主导产业水果、蔬菜和水产的保鲜、加工技术进行改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鼓励企业、合作社与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地产学研合作机制,解决其精深加工、保鲜、贮藏加工、冷链配送等方面的顽疾,并对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市场销售等进行专项培训。
3.4 加快农业技术人才培育,加强科技支撑农业发展
以政府主导,科研单位及高校积极参与,培训农业技术人才。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各类专题培训等方式,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培养一批现代农业组织化生产,集约化生产的工作带头人、技术骨干和高素质农民,为汕尾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技术、品种等科技支撑服务。建立乡镇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汕尾市设计提供职位给省农业科学院选派科技人才挂职锻炼,帮助指导乡镇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