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路①

2020-12-09薛若禹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贷金融机构

薛若禹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37)

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1],为此,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精准扶贫这一视角出发,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助力扶贫工作的开展,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1 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

当前国内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善,相关部门不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使得农业农村改革难以顺利实施,改革创新目标不明确;部分制度自相矛盾,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大多偏小、抵押价值低,也阻碍了农村金融发展。

1.2 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单一

贫困农村主要以自然经济为主,大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规模小,竞争力不足[2]。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扶贫工作大多为小额贷款,贷款金额有限,且产品种类单一,抵押物通常为房产,担保人主要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1.3 金融扶贫存在较高的信贷风险

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高信贷风险。农业生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农业生产时间长,受气候、自然条件影响大,价格受制于市场供求关系等,增加了金融扶贫的风险。加之部分农民对信贷缺乏正确认知,缺少诚信信贷观念,主观还款意愿不强,经常存在贷款逾期、信贷失信等问题。

2 发展农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战略

2.1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为顺利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发展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尽快完善农村经济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一些关键环节与模糊的内容,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兼顾农户与金融机构双方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更好地推动农村金融扶贫事业的发展。

2.2 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种类

2.2.1 发展小微金融产品

充裕的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部门要加强与当地小微金融企业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共同扶持农业产业的发展。小微金融是近年来国内金融业的一个热点,贫困地区受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发展大型金融难度较大,小微金融则具有一定优势[3],为此,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小额贷款产品,如根据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权等实际情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贷款业务。

2.2.2 创新保险与期货产品种类

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业保险机构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创新保险种类,为农户提供价格调控险、产品质量险、运输险等,使险种更全面,同时,与同行积极交流学习,加快产品创新速度;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可联合农业开发部门共同创新险种,将特色农产品开发种植纳入参保范围;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交易法律规范,并强化监管力量,政府应鼓励农户直接对接农产品购销,越过收购商,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一方面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另一方面也发挥出期货降低市场风险的作用。

2.2.3 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根据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潜力大的项目给予金融支持,与人力资源、财政、社会保障等多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实施精准扶贫。

2.3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扶贫激励约束机制

增加农村金融扶贫机构工作积极性,应加快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综合考虑农村金融扶贫机构的逐利性,基于农村金融扶贫现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可给予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弥补农村金融机构投资利润空间小的不足。同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涉农信贷的审批流程与环节,帮助农民减少信贷融资时间,降低信贷融资成本。

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确保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的健康发展。除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注重事中与事后的监督,采用教育与处罚并用的方式引导农村小额信贷公司规范经营,使其在农村金融扶贫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大力向农民宣传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

2.4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信用管理体系

加快推进征信体系的建设,填补贫困地区的征信空白,是助推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力保障。

2.4.1 搭建农村公共信息平台,抓好信息录入工作

将征信工作落实到各乡镇,责任到人,完成相关信息采集、输入工作;定期汇总数据,录入数据库中[5],严格把好信息的审核关,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数据录用不仅要重视速度,也要重视质量,防止弄虚作假。

2.4.2 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大背景下积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将农村信息平台收集的数据上传到互联网,方便相关部门共享信息。推广“手机银行”“支付宝”等APP 的使用与网络购物,不仅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也能进一步完善个人消费行为、借贷行为信息,为当地征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4.3 出台相关奖惩措施

针对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与个人可依据规定进行惩处。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与个人可根据规定适当提高信用额度,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4.3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诚信信贷知识

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到农村宣传,普及诚信信贷知识,用正反案例让农民了解借贷失信行为的严重性,大力表彰诚信模范农户,引导农民能够按时、足额偿还贷款,形成良好征信记录,为今后的融资活动提供良好的信用保障。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贷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